APP下载

初中教师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的调查研究

2016-05-30艾洪伟金哲华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教师

艾洪伟 金哲华

摘 要:教师角色意识包括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信念,三者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兼具社会期待和自身个性的教师职业角色。教师角色意识涵盖了认知、情感和意志个体完整的心理过程,同时也约束和支配着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行为表现。本文旨在研究教师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的现状及相关关系,并就如何提升教师角色意识,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职业角色给出建议。

关键词:教师;角色意识;角色行为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16-01

一、引言

教师从事的是以培养、发展人为目的的特殊精神生产劳动,要把人类社会历史所积淀的精神和物质文明构建成自我精神世界,进而通过行动去引导、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完美个性,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具备正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的角色行为。

教师角色意识是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角色扮演的认知、理解与体验。它既是认知体验的过程,又是认知体验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理感受和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反映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和要求的行为称之为教师角色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用教师角色行为来要求和指导自己。教师要注重培养和强化角色意识,发挥角色意识对角色行为的支配和调节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制教师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的调查问卷。教师角色意识包含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信念,教师角色行为分为学习引导、教学设计、评价激励、心理辅导、对话合作和教育研究,问卷因子来自教师角色理论有关内容,问卷整体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817,采用正向五点计分法。

(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对某初中学校7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4份,回收率91.4%。

(三)统计方法。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教师角色意识的现状与分析。调查统计后发现角色认知(4.29分)得分最高,其次是角色体验(4.11分),得分最少的是角色信念(3.77分)。教师角色信念水平明显低于角色认知和角色体验,并且数据离散程度较大。说明教师的注意力仍停留在教育教学表面,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与体验,忽视自身职业精神道德的构建,这主要是由不健全的教育考核评价制度引起的。角色信念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内在体现,是教师克服职业生涯各种困难的源泉。教师要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从内部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二)教师角色行为的现状与分析。调查统计后发现教学设计行为(4.37分)得分最高,其次是评价激励行为(4.27分)、对话合作行为(4.24分)和学习引导行为(4.21分),而教育研究行为(4.12分)和心理辅导行为(4.10分)得分较低。可以明显看出教师心理辅导和教育研究的行为水平偏低,而教学设计行为水平很高。说明教师仍把课堂教学作为工作的主阵地,很少参与到学生课余活动与学校科研活动中,在心理辅导与教育研究两个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专业性知识和社会学校支持保障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教师要切实认识到教育研究对教学的重要性和心理健康辅导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向有专业经验的人请教和学习,多方面发展自己,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之路。

(三)教师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的相关分析

如上表所示,教师角色体验与教师各项角色行为都存在显著性相关,说明教师更加注重教学中自身的直观体验与感受,这些体验与感受会对教师教学中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消极的体验,这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积极性,出现职业倦怠和效能感差等问题。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四、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上存在以下特点:不重视教师角色意识系统中角色信念的核心地位和支撑作用;教师角色行为多集中在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课余活动和学校科研活动的参与;角色体验与角色行为存在显著性相关,教师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情感体验水平较低。

结合研究结论。首先,社会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保障教师权益。社会和学校要多关心教师的发展,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提供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教师愉悦的体验。其次,加强教师教育思想教育。从思想上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教师对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认识,确立正确的价值定向,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情意。最后,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教师培训要立足实际问题,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关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加强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等知识的学习,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方法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新时代教师角色转换奠定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教师要紧随时代发展,构建自己的角色意识系统,以角色行为规范为指导,及时转换观念和行为,为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通讯作者:金哲华

参考文献:

[1]田守铭.教师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6.9.

[2]胡江霞.当代教师的角色理念与角色意识[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3]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04).

[4]王艳玲.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型[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5]张玉涓.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12.

猜你喜欢

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尽责教师
教师备课“十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破解“教师的烦恼”
教师赞
不能容忍这样的教师
圆我教师梦
献给教师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