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学生美育素养的有效培养

2016-05-30吴涛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资源整合

吴涛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腾飞发展的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日益迫切,如何在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美育教育,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就农村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谈一点浅见。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应该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大量开发和利用土教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素养;转变观念;乡土教材;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54-02

虽然国家、社会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城郊学校、农村中学,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依然只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教育意识没有根本的转变。对于美术教育,农村中学的美术课现状仍然是:大部分农村学校对美术学科不够重视,没有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工具;缺乏必要的教学材料;学生艺术素养基础相当差;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工具也简单并且屈指可数。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美术老师意志消沉,图省事省心,课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上没有教育激情,讲课呆板气氛低沉,只教学生临摹简易美术作品,更谈不上课后拓展,老师应付了事,学生更加没有兴趣。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美育教育的具体落实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都受到局限。我们很难改变外部因素的大环境,只能从自身出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从而改变内因,从每一节课堂教学抓起,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热爱美术的兴趣,进而推动美术教育的进一步良性发展。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综合美术素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学生心理,从兴趣入手

教学观念是指导教学的方向思想,首先需要重新看待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育,美术教师不能有”豆芽课、副惨科”之类的意识,要持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程的开设要紧密联系生活,充分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渗透到语文、历史等其他学科,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意识从整体上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达到”理论联系生活”的美育目的。

农村美术教学受到了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水平的良莠不齐,美术教师自身水平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意识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要认识到我们的美术教学不仅是应付一节课,或者是哄孩子玩的简单活,也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大画家、大美术家,更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绘画的天赋。美术的情操和创造性思维统筹兼顾的培养,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在认知事物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学生们眼中的世界,笔下描绘的水平,是不可能很好结合表现在一起。只能伴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累积,绘画技巧的不断提高,才有可能逐渐变为主动的再创作。因此,”像不像”不能再作为美术评价的基本标准。在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当中,要用适合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美术情操,以兴趣为引导,创设充满情趣的教学模式,营造轻快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给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学生从兴趣开始,激发其用画画来描述世界的冲动和热情。让学生认识到”像不像”仅仅是绘画的一个方面而已,只要是学生能在画面中,真实地反映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具独特性和新颖性,就及时予以认可和鼓励,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在和谐舒畅的氛围学习,才能回归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上。

二、改革教学方法,扎根乡土,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

直观、形象、鲜明、生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教育方面,美术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怎样才能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呢?客观限制下,许多有趣的课程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展,如果局限在现有的条件范围下,个别教学内容,就只能随随便便浅显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习,长此以往必然是不好的。我们应该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深挖乡土教学,扬长避短,发挥农村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好每一节课,为学生创造一个熟悉的场景氛围,让美术课堂教学融入的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由浅入深,从简到难,让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让他们觉得美术课堂是生动有趣,是欢声笑语。比如:在七年级<校园小伙伴>头像课程的学习中,用小时候熟悉的“贴胡子”游戏进入教学环节,废旧的纸条随处可见,贴鼻子,贴胡子,贴眉毛等步骤学生们驾轻就熟,学生在游戏中轻而易举就掌握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把握了“三庭五眼”的五官比例关系;如:橡皮泥手工课改为泥塑课,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先让他们就近去仔细观察附近寺庙的塑像,再自己再动手挖泥土,让地方雕塑进入课堂,结合实际的观察,在“捏娃娃”游戏引导下,开始示范讲解泥塑娃娃;如:变废为宝的手工课堂,让他们再回到幼时“编豆杆、编麦杆”的快乐游戏中,让学生自己到田野上去收集素材,“比比蝈蝈笼子”、“斗豆杆蛐蛐”比赛,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变废为宝”的手工教学;教师只有参照学生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观念,变通处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学生发现美就来自于自己身边熟悉的一草一木,增强学生对学习事物的亲切感,感受到学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唤发学生积极性思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改善学生准备美术材料困难的现状,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转化为美术创作的载体,在充分发挥美术课堂积极作用的同时,又拓展了教材,用活了教材,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分层次教学

1.大部分学校,美术学科都属于非统考科目,在职美术教师仅为一至几名,属于“小学科”,单位上都不太重视,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将音乐、体育、美术三门小学科,简单地归在”艺体组”一起教学教研。在这样的大形势下,美术教师难以分享群体的智慧。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学科横向、纵向的交流方式,多外出听课学习,多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多登陆相关网站学习同行们的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论文、PPT等,下载教学所需的图片资料,参加网上论坛,互相用电子邮件交流,拉近了同行之间的距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他人的先进经验启迪自己,探索构架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众多的相关信息不断冲击下,扩宽我们的教学观念,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使自己的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局部到整体,教学经验的蕴蓄堆积,使教案逐渐富满充实。对现在正提倡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兼容性、应用性都是有十分大的帮助。我就加入了深圳美术、成都武候、左右左等全国性的美术教师群,受益非浅。

2.美术相关教学资料的匮乏,设备不充足,是现在城郊学校、农村中学美术课上的主要问题。上欣赏课时,配套教学作品缺乏,分辨率低,色彩效果差,学生兴趣不高,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补充现有的教学设备就尤为必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卡通图片、挂图、文具、画册、录象、幻灯、贴纸、视频等,通过直观丰富的素材,使单调的课堂转变为鲜活的生活现实。通过直观事物作品的赏析,教学示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会到”美”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产生主动去欣赏美的兴趣,进而求知若渴。可以充分利用IT教育的优势,使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达到突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美术教学根本目的。例如:在八年级笔墨丹青的国画课程中,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个班上四五十人,学生较多,教师根本无法逐一示范讲解,场地有限,学生练习也不方便,这个时候IT教育手段就必不可少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先PPT欣赏作品,细节部分可以不断放大、定格、冻结,为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提供直观形象的素材,再视频观看国画名家的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多方面,多种感官功能有机结合一起调动,图像、文本、FIASH、音频、视频等媒介的融合,使知识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改变了以讲解加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活跃气氛,从而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农村学生的综合美育素养要有清楚的认识。区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区别,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七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分类物体的练习,观察要求降低一些。例如:农村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缺乏必要的美术素养,他们的线条造型基础薄弱,开始就可以从简单的造型练习,甚至有的要从简笔画开始,按部就班,逐渐加深难度。杜绝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感到困难而退缩。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极大的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心。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教学朝着更直观、便捷、综合的方向发展前进,培养的学生更富有审美能力、创造性能力。学习型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就应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完善,不断接收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体系,促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

(作者单位:崇州市江源中学)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罗恩菲德(美)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3]刘道广著.艺术教育是提供“关”的教育.中国美术教育.

[4]冯锐著.论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

[5]曾繁仁.我国新时期美育建设的重要成果与共识[J].美育学刊,2012,(02).

[6]徐学标.试谈蔡元培美育与人生思想的当代意义[J].文教资料,2016,(08).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
铁路货物运输资源整合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