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还原课堂本色

2016-05-30陈群芳张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陈群芳 张斌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立足农村初中科学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通过研究和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中的分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内容、合作评价四个方面浅谈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还原课堂本色。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63-02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年轻的农村教师,如何紧随时代潮流,立足农村初中科学课堂实际,准确把握学生脉搏,在农村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呢?在课堂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农村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服务。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立足农村初中科学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对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在课堂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热衷于小组合作的形式,却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徒有表面的热闹,实则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种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分组随意,分工不明。有些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活动时,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分组而是随时随意分组(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或者前后4人小组开展活动),甚至组长都是由教师临时指定,组长和组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各行其事,致使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难以有效进行。这样没有经过合理搭配的小组,成员之间无法开展互助性学习,也不能形成小组间的竞争,更不利于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不切实际,偏重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独自探索,有的教学内容适合全班教学,有的教学内容适合教师引导,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过易或过难的教学内容均不适合设计小组讨论。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老师无视教学实际,仅凭自己的喜恶,盲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讨论而讨论,似乎没有学生的合作讨论,就算不上是有效教学。然而学生才刚投入讨论,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却没什么实际效果。合作学习沦为教师哗众取宠的工具。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倦,失去小组合作的兴趣。

3.缺少规范,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地方。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教师一说合作学习,有的小组便七嘴八舌,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还没等别人把话说完便插嘴,抢着说;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说,谁都不听谁的;有的小组成员借此机会闲聊,无拘无束。人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多是发表个人意见,合作质量差,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不能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更不能实现组内相互督促、纠错、补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更是无从谈起。

4.评价匮乏,引领不足。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迫切的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肯定。然而在小组汇报结果后,有些教师的评价总是针对个人回答得好或差,对小组几乎没什么评价,这种偏重个体的评价方式最终导致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热情慢慢消失;有些教师更注重讨论的结果,而忽略讨论的过程,这种功利性的评价方式淡化了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的培养;有些教师对课堂的评价随意性大,对合作学习的构建缺乏整体性认识,对究竟什么是合作小组的关键,各有说法。如果教师能正确、恰当的对小组合作进行激励性评价,不仅能慢慢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信心,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

二、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互助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各科教师相互交流,在熟知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性别、性格特点、各科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合理地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再将同组成员就近组合在班级的座次。每一组内挑选一个合作意识强、组织能力强的小组长,负责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确保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和谐交流,促使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组长及时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以保证小组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实现组内同学共同进步。教师需要组织合作性学习时,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可以。这样的安排,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这样的合作形式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为日后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如果各组出现极其不均衡的现象,可以重新分组。

2.切合实际,理性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可能得到张扬。小组合作既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还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内容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条件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进行组内讨论学习,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后,带着自己不太成熟的结论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去,才能避免走过场,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

3.培养意识,规范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能力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合作是现代人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只有发挥集体智慧,才能更好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还让学生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小组学习同学之间还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可能得到进步和提高。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比如开展“合作”的主题班会,设计一些须经过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活动带来的好处,进行自我教育,深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当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并赞许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开展得酣畅淋漓。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开诚布公的氛围,使学生学会理性、客观地对待他人的看法和观点,既勇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并对他人的错误观点提出质疑,又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观点和解释。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各尽所长,互帮互学,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科学是一门注重合作培养的课程,尤其是实验操作,更加需要小组成员的默契合作。

4.合理评价,促进合作。教师要学会正确、恰当的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鉴于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在小组汇报结果后,教师要针对小组作出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热情;教师既要关注讨论的结果,更要注重讨论过程中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信心,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让每一个参与者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立足农村初中科学课堂实际,考虑合理的分组分工,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而且还要设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持续地去培养、激发和巩固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和内在动力,有效提高学生在合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探究、发现、质疑和反思这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教师在合作小组的组建、合作时机的安排、合作意识的培养及合作评价的方式上都需要积极地开动脑筋并下足功夫,才能更好地开展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和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逐渐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优秀学生更加突出,中等学生普遍提高,后进生有可喜的转变,厌学的学生逐渐对科学产生兴趣,树立信心,尤其是学生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合作,增进学生情感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生为本,大面积地提升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凌建青.小组建设: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石[J].上海教育科研,2015,(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