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变革

2016-05-30李金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变革互联网+互联网

李金玉

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教育面临“互联网+教育”的挑战,论文分析了“互联网+教育”下,高职院校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和教育体制的变革策略,以期“互联网+教育”走进高职课程体系,更好地培养创新性的应用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25-02

随着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互联网+”已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带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它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与应用融入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观念,创新我们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亦是如此,高职院校更是希望借助“互联网+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理念和方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互联网+”时代,教育将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而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创新性学习模式将是这场变革最明显的特征[1]。

一、“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2]。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3]。“互联网+教育”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以学生为核心,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利用互联网开放课程,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二、“互联网+教育”对高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挑战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最广最久的是计算机辅助即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产品引入课堂,特别是PPT软件的应用,将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集合在一起,加上投影仪、大屏幕、扩音设备与中控系统的使用,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然而,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相组合的画面的展现,而实质还是由老师主导的讲课模式,并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只是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师讲授的主导性。当然,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很热,但离开互联网,其也只能主要“热”在各种大赛与公开课中,真正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的依然很少,大量的教学依然是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过度强调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而把互联网拒于课堂之外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当前的互联网发展的时代。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随身之物,尤其是宽屏智能手机,因其比电脑更具即时互动与方便携带,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使得在大学的课堂上,通过手机上网的“低头族”[4],已成为教师无可奈何的一道“风景”。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禁止学生在教室里手机上网,可是屡禁不止。有的学校倡导无手机教室,即上课前没收手机,由此引起老师与学生发生手机争夺战,甚至摔坏学生手机,可这些仍阻挡不住手机成为传统课堂和教师最大挑战物这一趋势,手机对教师和传统课堂的挑战,实质上就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悍、网络连接方式越来越普及,手机里的APP应用也越来越丰富,我们似乎已经无法阻止手机进教室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变革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去迎接挑战,让移动互联网走进课堂,创设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变革

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方面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处于劣势,但对互联网的应用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不适合他们。“互联网+”时代,手机的强大,更给我们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教师只有接受挑战才能适应这个教育时代。首先教师要敢让移动互联网进课堂,主动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工具。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且大学生都人手至少一部,现在越来越多的微课、慕课可以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即时观看,老师既可自己将知识碎片做成微课、慕课、虚拟仿真通过互联网发给学生随时学习,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优秀在线课程,借助手机应用程序等进行线上学习,还刻意主动利用网络社交工具(例如:组建QQ群、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平台等),营造师生之间的社群学习氛围;利用各种移动互联网APP平台,进行课堂虚拟点名、问题讨论、作业点评、考核等;关注相关在线课程,积极地与其他线上老师进行交流,并有意识地将有关课程整合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开发自己的在线课程,拓展自己的平台,让自己的教学影响更多学生。移动互联网进入课堂并充分利用将会导致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位教师都应该全身心地拥抱这些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重塑教育体系。当然互联网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因此,教师应尽快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水平和效果,让互联网不仅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另外“互联网+”时代,学院管理者也应看到信息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变革管理模式和教育体制。首先要加大投入,建设智能化校园,开发校园APP应用软件,利用“大平台、微应用”的模式,让便利的流程服务能在手机终端轻松应用,真正做到“移动校园”;其次互联网已为大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并改善教育的可及性,提高教育效率;重新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推进区域内同类、同层次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互联网开展跨校选课,实现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鼓励教师课下要多收集有用资源或制作学习资源,教师的面授课时可适当减少,但是老师课后会花更大的心血进行学习资源的制作和收集,因此在政策上给教师的工作量应等重新计量,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四、“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仍不可替代

“互联网+教育”,为课堂教学中实现人机互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带来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让教学变得更简单,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丰富教学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但不管技术如何变革,在教育领域,教师永远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情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老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不只是教授理论知识,还要教授能力,比如吸取知识的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创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互联网+”时代更需要教师。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象征,而且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没有改变教育的实质,只是在提供教育产品的方式、渠道等方面发生变化。教育,最根本的是给受教育者提供所需要的技能、智慧、心灵启迪等,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而这离不开教师。所以老师的工作不仅是简单的教学,更有引导、监督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6]。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高职院校应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将“互联网”引入到教育中,使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校园APP、“大平台、微应用”将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及实践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望利用互联网打造与实体课堂几乎一模一样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当这种教学模式普及,成为主流的教育、教学形式,就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达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德兰.大数据时代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6):47-48.

[2]苏贺.马化腾:“互联网+”将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EB/OL].(2015-03-05).

http://news.youth.cn/gn/201503/t20150305_6504274.htm.

[3]“互联网+”助力中国经济[EB/OL].(2015-03-16).

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03/16/c_127583920.htm.

[4]王竹立李小玉,等.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16.

[5]周志华,张平艳.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通讯世界,2015,(11):255.

[6]徐争荣.“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5,(5):1-5.

猜你喜欢

变革互联网+互联网
变革开始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