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引流管标识率中的应用

2016-05-30康中琴王家兰张祖莲王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品管圈手术室

康中琴 王家兰 张祖莲 王勇

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模式在提高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率中的应用。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运用品管手法(头脑风暴法)确定主题,先分析影响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率的原因,再拟定对策实施,同时进行效果确认,最后制定了我科的《手术室各种引流管道标识管理规范》,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准确率由改善前的76.25%提高到改善后的94%。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对于提高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率取得显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圈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她们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她们的责任心与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保证了手术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手术室;引流管;标识率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28-02

手术部位引流管道的有效安置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手术室护士对各种手术引流管道的准确标识,能保证手术患者术后得到及时有效的管道护理,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1]。近年随着外科手术量的增加,各种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术后病人引流管数量及品种的增多,手术室护士是术后引流管护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因种种原因导致病人回病房后标识缺失,或丢失或字迹不清,影响术后护理质量。如何使手术管道标识准确化,并将管道标识信息准确地交接给病房护士,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2]。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指的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5~12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高各种效率,自动自发的组成一个团队。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手法、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质量的目标[3]。我科从2015年6月至12月应用这种方法对我院手术室各种引流管道的标识率进行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品管圈小组资料:共有圈员10人组成(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民主投票产生圈长1名。应用品管手法,首选确定圈名为“手护圈”以及圈徽,再运用头脑风暴法,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以及圈能力,选定主题为提高手术室引流管道标识率。

2.方法:确定主题后,进行了活动计划的拟定,圈员工作的分配,并绘制了甘特图;同时随机选定2015年6-7月的各种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道标识80例(对照组)作为现状把握情况,通过查检,确定改善重点并绘制了柏拉图;然后设定目标,查找原因,绘制鱼骨图,进行要因分析;再进行对策的拟定,实施及检讨。再随机选定2015年10-12月的各种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道标识80例(实验组即实验使用品管圈管理)。对对照组80例各种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道标识,进行现状分析,查找原因,确定改善重点并进行对策拟定,边实施边检讨,最后进行效果确认,并制定了我科的《手术室各种引流管道管理规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3.现状分析结果:主要影响手术引流管道标识准确率的是:①标识颜色的选择;②标识的固定位置;③标识名称的核对;④其他如粘贴时未对折整齐,粘贴不牢固造成标识移位等。

4.影响手术引流标识准确率的原因有:①人员方面:年轻护士对引流管道标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与手术医生沟通力度不够;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部分手术医生不重视,认为手术成功就大功告成,未认识到术后管道护理的重要性。②制度方面:制度内容部分空缺,没有制定专门的引流管管理规范;督促力度不够。③材料方面:材质多样化;品种多样化;形状多样化。④方法方面:手术医生固定方法不一样;手术医生喜好不一样,比如放置腹腔引流管有的医生用T形管,有的用乳胶管;粘贴标识未对齐;粘贴不牢固。

二、结果

改善前与改善后调查对比。

改善前影响手术室引流管道准确率(76.25%),改善后影响引流管道标识准确率(94%)。改善前后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

三、讨论

1.品管圈活动非常适合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管理效果。首先,护理人员的组成和工作性质符合品管圈活动对圈员的要求,即以基层人员为主由一群工作性质相似的人所组成,是属于群体的活动[4]。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于提高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率取得显著效果,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准确率由改善前的76.25%提高到改善后的94%。

2.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我们学到了各种品管手法,学会了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圈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我们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增加了我们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充分的发挥出我们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3.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我们运用头脑风暴法再运用头脑风暴法,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以及圈能力,选定了主题为提高手术室引流管道标识率;确定主题后,进行了活动计划的拟定,圈员工作的分配,并绘制了甘特图;同时随机选定了对照组作为现状把握情况,通过查检,确定改善重点并绘制了柏拉图;然后设定目标,查找原因,绘制鱼骨图,进行要因分析;再进行对策的拟定,实施及检讨,通过最后的实验组进行效果确认,并制定了手术室引流管标识的管理规范,让手术引流管的标识率得到了提高。①在制度规范不完整方面:首先得到了科室护士长的大力支持,在科务会上进行问卷调查,并得到了全科室护士的认同,从当时科室护士的做法和认为该怎么做入手,来探讨怎样管理手术引流管到的标识率,再进行对策拟定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确认,制定了目前的《手术室各种引流管道标识管理规范》。②人员、责任心不强的相应对策方面:科务会上进行培训,让大家了解管道标识准确率的重要性(对新同志单独培训),同时增加督促力度,责任到人,对责任心不强的进行批评教育,影响管道安全护理的进行处罚。在品管圈活动过程中,圈员积极地出谋划策,不断开拓创新,在参与改进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自信心和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谐度、品管手法、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工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5,6]③与医生沟通及合作方面:科室大力宣传,同时加强与手术医生的沟通,让手术医生也意识到正确的管道名称,对术后管道护理的重要性,因为有些手术引流管道有很多,比如腹腔引流管与“T”管同时存在时,标识的重要性就更显而易见了。我们在此过程中与手术医生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创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④同时我们认为,由于我科引流管道标识的名称不齐全,目前主要有尿管、腹腔引流管、肠胃减压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等,其他的用引流主要由空白标识手写完成,这些往往造成引流管的标识不清;还有手术引流管标识的粘性较好,不易对齐。目前这些只有靠护士的耐心与巧手来完成,这也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论

通过对引流管标识准确率的管理,保证了术后对手术患者引流管道的快速准确交接与识别,保证手术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管道护理,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防范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品管圈手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圈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我们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增加了我们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充分的发挥出我们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郑树森,张幸国,王临润,刘勇,等.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齐晓彦.手术部位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853-1854.

[3]王琛,王丽爱.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引流管标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9):2719.

[4]刘庭芳,刘勇.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2):1103-1104.

[6]黄维健,曲华,于娟.品管圈对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748-752.

[7]沈碧玉,何燕,马灵驭,等.品管圈在腔镜食道癌手术配合中的风险管理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4,(22):2044-2045.

猜你喜欢

品管圈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