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准党员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6-05-30张芳张诤言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芳 张诤言

摘要:高职学生准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理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准党员的理论教育培训、朋辈教育群体、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准党员政治素质、把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正确方向,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准党员;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58-0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并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而高职学生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准党员们作为党和国家的后备力量,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更应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准党员教育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问题,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为培养我党的后备主力军而指明方向,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准党员培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准党员的政治素质。经过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实现了国家、集体(社会)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也实现了政治理想(国家层面)、社会导向(社会层面)和行为准则(公民层面)的统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发展步伐加快,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思想呈现多元化,学生准党员虽然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但他们多数是在不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性质或者入党动机功利化等条件下萌动入党想法的。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融入学生准党员的教育中,利于为他们描绘我国的发展目标和前景,鼓舞广大学生准党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理论的认同感,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坚定信念,提升政治素养、政治信念等政治素质;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衡量学生准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基本原则,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学生准党员的教育中,利于提高学生准党员的政治责任感。

2.有利于把握基层党组织党建的正确方向。习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可见,学校党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准党员教育中也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有利于把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

3.有利于发挥朋辈力量,助力思政实效性。在高职学生基层党组织中,大多数是年龄相仿或者专业背景相似的大学生,他们拥有相近的智力水平和较多的共同语言。这样的朋辈群体是形成高校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基础,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家庭、社会和师长的影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准党员的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准党员在基层党组织中的朋辈作用,引导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知、认同,进而内化为心中的价值取向并外化在具体实践中,促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榜样示范的带头作用。通过综合运用学生党员、学生准党员的朋辈影响力,可增强党在学生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准党员教育的路径探析

关于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学生准党员教育中,结合我院学生基层党支部近年来的实践做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主要从理论教育培训、朋辈教育群体、社会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论教育培训,增强学生准党员的理性认同。为了实现青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我院学生基层党支部在对学生准党员的理论教育培训中遵循“四原则”,即扩大化(申请入党即可参加培训)、专题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制定培训计划于内容)、经常化(每两周一节课,贯穿准党员培养教育全过程)和专业化(授课教师专业出身——系部书记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建立学生准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同时自2011年以来,按照“三贴近”要求,将党课教学与组织活动相结合,积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营造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舆论氛围。一是贴近实际,设置教育内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是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准党员易于并乐于接受的内容。为此我院学生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党课培训班之前都会对学生准党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纪要,意在了解学生准党员的实际需求,再设置专题讲座的教学内容,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周边现实的变化、身边榜样示范的作用来引导学生准党员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自身责任感,乐于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而奋斗;二是贴近生活,创新教育方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创新教学方式,开展竞赛、大学生论坛、辩论等多种传统形式,充分运用微党课、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递、微博等新媒体方式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中,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三是贴近学生,注重教育分类。在学生准党员的培养中,结合他们成长的不同阶段特点来开展因材施教的教育。对于递交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需要做好基础性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作用等的理解;对于预备党员,则要加强党性教育,特别是党章的了解,这类群体不仅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更需要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现实学生、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时时处处事事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朋辈教育群体,规范学生准党员的自律行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高校党组织及党务工作者需要结合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学生党员群体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和典型案例,通过朋辈教育的教育方法来提升学生准党员的自我教育能力。所谓“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者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我院学生基层党支部主要在“三微互动平台”和“学生工作室”两个方面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准党员的责任意识。通过理论教育和朋辈力量让学生准党员认知和认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准党员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院学生基层党支部主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福利院等志愿服务两个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中不断提高学生准党员的责任意识。

带领学生党员参观中共三大会议旧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有利于高职学生准党员了解党领导下人民的奋斗史和创业史的过程,感受中国革命的艰辛、革命烈士的坚定信仰等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刻感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参观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让学生准党员亲身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树立自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荣誉感,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组织学生准党员参加“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在奉献中实践党员先进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

[2]习近平指示高校党建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EB/OL].

http://news.hexun.com/2014-12-29/171888182.html.

[3]郑清文,王艳超.高校基层院系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联动开展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4]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初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