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

2016-05-30潘育婷

师道·教研 2016年3期
关键词:图书生活孩子

潘育婷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状态呢?审视现状,我提出“让孩子走在阅读的路上”这个教育主张。

一、阅读的价值

阅读是一种心灵改造。六年前,我迎来一群新入学儿童,他们大部分人的表现很令我吃惊。不少孩子六年来的阅读是空白的,也没有经过学前教育,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差异,使这些孩子没有任何一些关于阅读认字的引导。一句话,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心智远远跟不上年龄要求。但,进入学龄阶段,进入学校的学习,知识容量不容忽视,以他们的现状,如何愉悦顺利地接纳呢?如何适应呢?尽管教育是一个慢工程,但这些孩子不是每天呆坐一旁,不愿开口跟读,不愿动手学写,就是哭闹着要回家,教学的进度又如何保证呢?那个时候,我总在想,如何稳定他们的情绪,启蒙他们的学习意志?如何尽快让这些孩子融入新环境?现阶段,他们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无疑,这些孩子向我提交了一份“特殊”的研究案例。那个时候,焦虑与希望同时存在我的内心,我急于寻找有关的书籍,了解类似的个案。在阅读与思考当中,我似乎找到了一点对策——让孩子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力量。

二、阅读的生命状态

阅读,让孩子呈现出最美的生命状态。首先,阅读的人是面前的这些孩子们,孩子的阅读选择,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最初阶段,他们认字不多,阅读中困难重重,我们不必提醒他们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他们很自然地回避着有文字的读物,以有图画有色彩的绘本为阅读选择,以自己最喜爱的素材,如动植物、寓言、小笑话、成语等为首选内容,这个时候,我所看到的画面是:我阅读,我开心;我阅读,我可爱。其次,阅读是开放的行动,是健康的流动。我在班上的图书角里,添置了一些书,也提议孩子们,把自己读过的书,都放在图书角里,那么,这个被充实的图书角成了漂流阅读书摊,成了孩子们最喜欢流连的地方。在这样循环阅读当中,书中的营养,书中的文明都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孩子,不自觉地,阅读成了孩子成长的生态系统。再之,阅读开启了孩子的思维,唤醒了创造力。孩子们从尚未成熟走向成熟,从不稳定走向稳定,从好奇走向认知,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让孩子们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生长价值。他们从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从自觉阅读变成迷恋阅读,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延伸。

老师,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引导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阅读,是责无旁贷的,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停地思与想,为孩子们构筑阅读的平台。

三、阅读与写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由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来决定的。我们经常说,生活离不开阅读,但同样,我们的阅读也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我们的生活智慧从哪里来?就是从生活的体验中来的,这种体验需要我们到社会去认识社会,只要用心阅读,就能品出人生味。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中,我们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并自然地生出“我有话要说”的行动来。

我们当老师的,都太明白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了,所以,在教材那有限的阅读范本和有限的写作要求上,都另辟路径,寻找读写结合点。怎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写作的素材,能更贴近孩子的需要?人们总说要注意观察,关注身边事,关心生活,那就要从身边事中挖掘。于是,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的读写紧贴生活。学生处于中低年级的时候,他们要阅读每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记录一些新闻内容,到他们中高年级的时候,我又规定他们除了摘录新闻事件外,还需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进行点评,从自己的视觉角度出发,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

阅读与写作,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希望,能从生活中找回文化缺失,也能让我们真正认识人与阅读的关系;我们既是生活的参与者,也是生活的创造者,我们既成就生活,生活也成就着我们。在这样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超越了自己,超越了书本。在阅读中,孩子的人生丰富了,孩子的生活态度改变了,这种以阅读为生活主流的孩子,以阅读覆盖他的生活,以阅读占领他的生命,以阅读替代他的精神追求,成为真正走在阅读路上的人!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图书生活孩子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