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语童言,润物无痕

2016-05-30温玉梅

师道·教研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点水小巴棉鞋

温玉梅

童话,简单地说,是用儿童的语言语写就的作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所谓的童话式课堂语言,就是将一板一眼的教学语言用童话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在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使用童话语言,就能使课堂充满童趣,充满学习的快乐。

一、在平实中寻找趣味

趣味性是童话式课堂语言的最显著的特点。童话式课堂语言在使用时要把平实的教学内容演绎成童话故事,用童话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表述出来。

片段1:

师:这个“家”字笔画可多了,来,跟着老师写一遍:“家”是上下结构,一共多少笔画呀?如果一笔算一个人,这个“家” 有几口人呀?

生:10口人。

师:对了,这个家有10口人,写的时候不能丢一口。丢掉谁,谁就会伤心的。

片段2:

师:“爬”山可累了,但小巴却很快乐,因为爬到山顶可以滑滑梯下来,可好玩了,所以小巴不怕爬山苦。

生:老师,我记住这个字了,“小巴滑滑梯”就是“爬”。

教师的趣说生动形象,切合儿童的认知特点,通俗易懂、亲切而又充满童话稚趣,使学生很快从泛化感知进入精确感知的阶段。

其实,在学习生字时,我们除了在字形上作文章,还可以将生字制作成生字卡片,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辨认,说:“小朋友,这个生字宝宝叫什么名字?”让学生一一辨认。学完了生字,该读课文了,说:“同学们,生字宝宝都归队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那就读读课文试试吧”。这样就将原本干巴巴、冷冰冰的内容赋予了灵性,低年级的孩子更易接受这一说法,学起来也有亲切感。

二、使用优美的语言,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儿童从单词句、电报句、简单句、复杂句、复合句,一路走来,其间累积了很多的词句。依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低年级孩子说话都喜欢用叠词,比如:妈妈、姥姥、果果、球球等,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使用其熟悉的词语讲述教学内容,会让学生觉得亲切,并且乐意接受。从音韵学看,复叠词的运用也有韵律美。儿化词能表达小、少、轻微、喜爱、亲切、关心、厌恶、鄙视等感情,可使说话更加和谐、生动、富有表现力。一年级有《要下雨了》一课,讲的是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看见燕子飞得很低,便问原因,燕子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都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我要飞低捉虫子”。小白兔看见小鱼游出水面,又很诧异,追问缘由,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慌,我要到水面上来透透气”。……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把小白兔、小鱼等直接儿化,无形之中表达了我们的喜爱之情。

为教学内容量身编一段适合的童话,并且用适当的童话语言将其表述出来,这是童话式课堂语言审美性的体现。

三、回归本真,凸显教育性

童话式课堂语言的教育性与一般教学语言的教育性具有显著区别:首先童话式课堂教学语言的教育性具有情境性。教学内容镶嵌于具体的童话故事里,随故事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它的教育性具有可感性和情境性。此外童话式课堂语言的教育性具有隐匿的特点。它的观点和看法不是赤裸裸地出现,而是“包了头巾,穿了外套”出来,因此避免了直接说教的生硬与枯燥,也易为学生悦纳。

如在教学“落”字时,发现学生容易把上下结构的“落”字误写成左右结构,于是我告诉学生:“三点水很怕晒,一定要躲到‘草帽的下边。”一个“躲”字,赋予了“三点水”以生命,而且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调皮的“三点水”“躲”起来的样子,给学生以深刻印象,以后就再不会写错了。《棉鞋里的阳光》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它的大意是说,太阳出来了,妈妈把奶奶的被子弄出去晒,小作者问被子晒过为什么会暖和,妈妈说那是因为被子里有棉花,阳光钻进了棉花里,所以被子就暖和了。小作者受此启发,当奶奶午休时,他就把奶奶的棉鞋拿出去晒,他想,棉鞋里也有棉花,阳光也会钻进棉鞋里,那样奶奶穿上棉鞋就暖和了。妈妈并没有告诉小作者要如何孝敬老人,但她的行动却更具教育性。童话式课堂语言的教育性就像这个故事的教育性这样隐匿。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三点水小巴棉鞋
多余的三点水
不可缺少的三点水
小巴郎 大飞机
玩雪
水蒸气的“气”为何不带“三点水”
让阳光躲在棉鞋里
瓶子的世界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