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学习力策略研究

2016-05-30余仁生

师道·教研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学学案学习者

余仁生

一、“学习力”与“大阅读教育”

“学习力”最初构想源自美国麻省理工管理学院教授Jay Forreste及其学生Petter M.Senge的“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他们指出了学习力对于组织管理的价值。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cgattrick教授认为学习力是一种能量,一种品性,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他提出学习的双螺旋结构理论:学习是两个学习链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一个反映了学习者的意愿(态度、价值观、情感、意向、动机),另一个反映了学习试图达成的结果(知识、技能和理解),两个学习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增进学习者的学习力。个人的学习力包含它的知识总量、知识质量、学习流量以及它的知识增量。学习力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只有同时具备了三要素,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力。

“大阅读”活动起源于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03年发起的在全英范围内的图书调查活动,后来发展为全城共读一本书活动。“大阅读教育”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相伴终生的学习方式为内涵的一种开放式阅读教育。“大阅读教育”的“大”,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理念之大,一方面为人的一生而读书,另一方面,阅读不是辅助性的教学行为,而是教和学的方式,不仅是语文的工具,也是数学、英语等的一切学科的工具。二是范围之大,它涉及到学校、家庭、老师、学生、社区。三是形式和内容之大,大阅读不仅是课外的,也是课内的,可以读各种书籍,以基础阅读和推荐阅读相结合。四是目标之大,大阅读教育既培养阅读兴趣、增长知识,又学会方法、开拓境界、陶冶情操。

二、构建提高小学生学习力的“大阅读教育”课堂模式

(一)“大阅读教育”课堂模式构建

“大阅读教育”课堂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简单表述为“三段四环”。“三段”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堂教学是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这是大课堂的理念,但它们的分工不同。根据大阅读教育课堂模式理念,对于新问题,新知识,应该先是自我学习,因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课前的任务是:围绕本单元或本课的内容开展相关的阅读和自学,学习可能不深刻,可能有疑惑,但要有深刻的学习体验。本段的任务是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并发现问题。课中: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监督展开生生互动,教师适时指导。学主要解决个人难题问题,进一步探究和质疑。课后:学会整理和提炼知识,学会处理信息,尤其是进一步去拓展阅读,深入阅读。

“四环”主要是课堂中的四个环节,分别是阅读积累、自学互检、合作分享、检测评价。

1)阅读积累:个人或全班展示阅读积累。阅读积累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要求。主要特点:反映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反映教师在班级的阅读推荐;反映本班学生的阅读状态;反映学科的阅读常规要求;让学生在同学当中进行信息分享。

2)自学自检:这里包括自学和检查。自学是本模式研究性学习的前提,也是“大阅读教育”课堂模式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本环节基本要求:1. 基础知识自学复习和检查,小组长要组织学生练习、强化,小组长汇报自学情况,可插入环节汇报;2. 体现学科学习实践活动;3. 完成本科学习基本结构。

3)合作分享: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合作,组织学生讲解或导读。本环节要求:1. 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研究分享方法,分工合作;2. 质疑和评价,认真聆听,认真思考提出的观点,给予恰当的评价;3. 教师关注重难点,适时主导;4. 体现学科实践。

4)评价检测:检测能起到突出重点,使知识得到巩固,问题得到反馈。检测要注意不同层面的学生,使之得到各自的发展和巩固。

(二)本模式中关键要素“导学案”和“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主要抓手

(1)“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自学是本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指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预习习惯以及交给他们预习的方法是一项重要长期的工作。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它根本意义是指导学生去学习。注意以下要点:1. 教师必须要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用儿童的学习方式编入导学案中,使其成为学生自学和探究的抓手;2. 教师适时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3. 在初期,教师要指导和检查学生完成导学案时的自学。

(2)“小组合作”机制的建立

小组合作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模式学习主要形式,很多学习任务都是在小组内完成,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注意以下要点:1. 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与读书小组并轨,人员固定且各自职责明确;2. 要有激励、竞争机制。采取每天评分,评分涉及到课堂学习、纪律、课外阅读等方面;3. 为了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负责汇报过程中的课堂纪律管理;4. 培养小组长尤为重要。

(三)通过“大阅读教育”课堂模式构建,生成了学生的学习力

(1)“阅读”、“导学案”、“小组合作学”等要素与学习力的关系

“大阅读教育”课堂模式研究的目标直接指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自学、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的关键点是先要提高学生学习力,反之,通过模式的实施,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本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的阅读基础上,此阅读基础包括阅读意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本模式强调,要教给学生怎么自学;小组如何开展合作学习;信息输入后如何与大家分享;这些内容不但要指导,还要适当的培训。通过模式当中这些活动和要求,学生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都得到多次强化和培训。

(2)学习动因由外压转变为内驱

在大阅读教育课堂建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有共同目标的集合体,整个课堂学习的活动能在教师科学组织下由学生自己来探究、来发现、来解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火花能在教师巧妙的点击下不断燃烧。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课程的学习,有利于他们学习力的生成。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自学学案学习者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乡愁导学案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