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30赖补君

师道·教研 2016年3期
关键词:活动课校本培训

赖补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早已在全国全面铺开,但受人们的教育观念、升学率、教师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来源单一,对教师的培训形式化,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学校领导及教师都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副科”,不是“主科”。在学校工作分工安排时,首先考虑语、数、英等所谓的“主科”,对一些难以胜任“主科”教学的教师或不好安排工作的教师,则往往安排他们专职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

虽然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后所有教师都进行了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形式化、走过场,缺乏有效的课堂指导,没有组织教师实践、观摩和考察,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经调查,许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知是片面的甚至是空白的。针对此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1. 加强学校领导的培训,提高学校领导的课程意识。除加强学校领导的培训外,还应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作为考核评估校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此加强学校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

2. 学校需要积极培养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3. 在教师的选择与配备方式上,既需要配备一支“专职+兼职+特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又可以聘请具有特长的学生家长、企事业人员、机关和村委干部、专家和学者,作为课程师资队伍的辅助力量。

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择单一,不重视本社区及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这些领域并不是并列的或对立的,而是体现为一种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延伸。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理解各领域的相互参透与融合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选择单一,以点带面,使其割裂化。

还有许多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行的教材,从小学到高中哪有那么多问题给学生研究。也有许多领导及教师致力于选取外地(特别是发达地区)的现成资源,把外来的资源当作标准化教材,不重视本社区及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充分理解指定的四大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校传统活动、班级及团队活动” 等非指定领域的内容,使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重视地方和学校的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以学校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资源为活动背景,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简单落后,缺乏全面的综合评价

经调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不够全面,只有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对学校的评价,也没有对教师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大多数教师只重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不全面,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学习结果给予一定的分数或等级,不注重过程评价,更没有从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方法的运用、情感与态度、实践与创新、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以及对学校的评价。因此,我们在评价中,要做到对学生、对教师和对学校进行全面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兼顾结果;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学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使教师在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活动课校本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