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探析

2016-05-30陈秀眉

师道·教研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科学

陈秀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一、明确目标和价值取向

美国学前教育著名学者鲍达克认为,幼儿科学活动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连续和再建构过程,包括观察、描述、提问等,通过这个过程,达到创造或再造想象、行动、联系和理解有关儿童自己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因此,我们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要让儿童多看、多听、多想、多操作,与材料充分接触,通过亲身体验、探索获得关于科学的概念、知识技能和体验。科学教育要看重目标的达成,但是更加要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过程、专注的、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创设探究的环境

1. 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建立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创设一个“爱”的环境,营造宽松、自由、平等、理解、合作的氛围,避免对生活细节或教育教学活动管得太严、管得太死,尽量减少对孩子不必要的干预,对幼儿的探索实践活动要给予更多的肯定、支持和鼓励,要善于运用启发的话语、善解的眼神、和蔼的表情感染幼儿,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信心,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得到快乐的体验。

2. 创设丰富的探究物质环境

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幼儿园可充分利用所有的空间,创设有利于科学教育活动的环境,一是公共环境的利用,如走廊、墙壁、楼梯间等地布置关于科学发明、科学家故事、科学游戏展示、最新科学资讯等宣传壁画,摆设和吊挂科技小作品,营造浓厚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幼儿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二是功能室的利用,建造大型科学宫,其中包括有:物理宫、化学宫、天文地理宫、生物园等功能室,每个功能室内配置了丰富的科学游戏材料,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创设专业的系统的环境;三是班级环境的利用,每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科学区域,幼儿可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为幼儿开展自由探究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

1. 取材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为什么切了放久的苹果会变颜色?为什么头发摩擦后会带电?豆豆是怎么发芽的,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这些生活中孩子喜闻乐见的,蕴含着科学道理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成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经过教师的设计的科学游戏,把复杂的道理变成简单的科学游戏,激发幼儿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实现快乐游戏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科学游戏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收集和头发也应该实现生活化。如活动《气垫船》中,教师设计的游戏中,利用吹纸杯感受气压、利用纸碗、吸管、气球制作气垫船。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实验材料,让幼儿感受气垫的作用,并亲自制作气垫船。

2. 过程生活化

习惯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幼儿是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做、想。活动过程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

一次户外活动后,幼儿玩得大汗淋,回到活动室的第一需要便是洗手、喝水,可是打开水龙头却一滴水也没有(因为修水管的需要,事先关了总闸)。这引起了孩子们的焦虑和思考:“水怎么会没有了?是不是给我们用完了?”他们互相猜测着。过了好一会儿,水来了。孩子洗了手,喝了水之后,老师抓住机会提出了讨论问题:没有水会怎么样?孩子们热烈地交流并暗示节约用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缺水的危害,我请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没有水会怎么样,第二天,孩子们便把和爸爸妈妈一起画的画儿、做的画报拿来讲给大家听,这次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科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科学拔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