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前概念转变的教学技巧

2016-05-30陈东华

师道·教研 2016年3期
关键词:蚕豆选择题黑板

陈东华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概念的掌握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对于一些科学概念的认识不太准确。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于一些概念的学习,教师应注意做好前测的工作。

一、了解学生前概念成因的方法

1. “预测一观察一解释”法

课前先由学生对给定情境做出预测(他们会以自身的前概念作为判断标准),再由学生对其判断做出解释。这种方法适宜应用在利用实验创造认知冲突情境的时候。 例如,在教“种子里面有什么”这一课的时候,先请学生在不打开蚕豆的条件下,预测蚕豆里面有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如1. 蚕豆是由卵变化而来的;2. 蚕豆里面有核,也有一些芽;3. 蚕豆里面有一些蚕;4. 里面有一些糖;5. 里面有一些硬的肉;6. 认为里面有胚。在听取了学生的不同答案之后,我让学生打开种子,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同时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在兴奋激动的心情下打开蚕豆,观察得非常仔细,这时,他们会发现有很多内容跟想象中是不同的,教师再出示大挂图,和学生们一起认识讨论种子内部各部分的名称和用途,并再次让学生做出预测,种下去的种子,各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2. 实例访谈

实例访谈是指访谈者设计情境或举出某一实例对被试学生进行开放式访谈,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弹性回应。如就“水的蒸发”对学生进行访谈。

问题(1):把装满水的玻璃杯放在窗户的阳台上,过几天后杯子里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水不会发生变化(持这种观点的较多)。

学生:水可能会变少,如果要问他们水变少的原因时,可能是小动物或人把它喝了。

学生:水变少,因为水跑到空气里了(极少数学生这样认为);

学生:水会变多(但是他们给不出理由)。

问题(2):用湿粉板擦擦黑板,黑板上留下一道水痕,但不久以后水痕就消失了,那么这些水究竟都到那里去了?

学生:水转进了黑板里,被黑板吸收了。

问题(3):衣服晾在屋子里和晾在外面阳光下,哪个干得更快?

学生:在阳光下干得快些。(如果要他们进行解释,他们说因为外面热一些,很少有人说温度加快了水蒸发的速度。)

3. 图示法

使用图示法也是了解学生思想的方法。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出他们对某一概念或某一实验过程的理解。这种使思维可视策略相比于传统的访谈、问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更易把握出低年级学生的前概念。人类的认知发展经过动作表征、映象表征和符号表征(其中最主要的符号是语言)。当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十分完善时,他们自己的意思有时不能完全清晰地通过语言传达,而画图可以更加简易地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其次,在对学生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的把握上,通过学生的绘图,教师可以探查到学生更深层的想法。

4. 问卷法

对于高年级学生,通过传统选择问卷也是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有效方法。传统选择题可以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选项一般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较为典型的答案构成。由选择题组成的问卷,相比于弹性回应访谈更加准确。在大量的测试样本中可以归纳也关键问题,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这一类问卷在现行的搜集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

二、促进学生前概念转变的途径

要转变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仅仅告诉学生正确的科学概念是不够的,学生可能记住了科学概念的定义,但并不意味着就彻底放弃了原有的错误概念。概念转变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替换,研究表明,要实现概念转变必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1)学习者必须对现有的概念感到不满意,即现有的概念不能解释新的事件或者不能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2)新的概念必须是可理解的,学生能明白新概念的涵义,理解其意义,发现表征它的方式;(3)新的概念必须是合理的,被学习者认为是正确与科学的,并能够与学习者所认同的其他观念相符;(4)新的概念必须是有效的,能解决学生原有概念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蚕豆选择题黑板
单项选择题狂练
长在黑板上的诗
蚕豆花开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晓黑板
且将蚕豆伴青梅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蚕豆大嘴巴
基于蚕豆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