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与素养比翼飞翔

2016-05-30凌月留

师道·教研 2016年3期
关键词:兰草班级班主任

凌月留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工作的成效直接决定了班级的运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如今,爱就是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更是每位班主任熟知的常识,问题是,怎么去爱?

(一)爱他,就接受他

成绩好长相甜讨人喜的学生自然人人都爱,但有的孩子初看起来似乎一无是处,怎么办?那就要善于发现他的价值,比如爱顶嘴的孩子,其实思维活跃;丢三落四的孩子,可能有掌控大局的能力;经常不完成作业的人,可能特别有主见,以后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会很执着,等等。也许即使睁大发现的眼睛,还是一时难找到孩子的亮点,那也必须先接受他。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了,有教无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有义务有责任教育他们,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正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学生。特别是现在,经过层层筛选,普通学校的学生已经很难让人眼前一亮了,那么,从职业的角度出发,不带任何条件的接受是爱学生的重要前提。有教无类就是,没有成绩的标签,成绩好成绩坏一视同仁;没有行为的评判,乖巧的顽劣的同样对待;没有性格的好恶,活泼的内向的都能和谐共处。

(二)爱他,就守望他

去年徒步时,我挖了几颗像兰草一样的植物回来栽种,没过多久,“兰草”就因为水土不服,枯萎了。虽然挖的时候期望很高,但“兰草”选择了枯萎我也只能徒呼奈何。后来又在花盆里种了些其他东西,照常浇水,没想到,半个月前,也就是距离挖“兰草”一年之后,“兰草”又长了新的嫩芽出来。

这些“兰草”就像是问题学生,有的时候,不要盯住问题学生的缺点不放,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等他慢慢成长。

我曾担任班主任的初三(5)班转来了一个学生,据说是因为打架被原学校开除的。我接受了他,并且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只当一个新同学对待,并动员其他学生一起给他新集体的温暖。头两个星期,他表现还好,两个星期之后,顽劣之状渐渐显现:旷课,不完成作业,做操基本站着不动,把任何一双鞋趿拉成拖鞋,最为要命的是,又打架了。开始时我气急败坏,觉得自己一番好意,付诸东流,每每他犯错,总免不了严厉批评。后来我慢慢冷静下来,开始对他冷处理。调皮学生有种心理,如果他犯错,你批评他了,他就心安理得了,反正都被你骂了,两不相欠,而如果你不批评他,他反而会有愧疚心理,觉得对不起你。我不找他的茬了,他也没有那么敌对了。看到他有什么表现好的地方也及时表扬,最终中考时他还考得不错,考上了高中。

冷处理不等于不理不睬,他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只是没有当众批评,多了欣赏肯定。就像那盆兰草,如果不再浇水,也不可能有重生的奇迹,守望是什么?守望就是,即使花枯萎了,你还照常浇水。

(三)爱他,就激励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何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它似催化剂,使优秀者更为完善,使自卑者自强,使盲目者清醒。可见,激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爱学生,就激励他,让他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变成全新的自我。

二、只有爱,也没有教育

做好一名班主任,绝不仅仅是爱孩子就行了,还得有较高的专业素养。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所以只有爱,也没有教育,良好的教育除了人文情怀,还依赖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

(一)以文化立班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建设、丰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

1. 物质文化

保证教室干净整洁;两个书柜,摆满了老师和学生自发交流分享的书,营造书香氛围;墙壁上张贴了国旗、班级奖状、班风、班训、班级口号、班规、各小组自行设计的小组宣言、手抄报、名人名言、教师寄语以及全班学生用指模贴出来的心形图案,上书“我们是一家人”;教室前门张贴班徽(同学设计)及集体照,后门张贴学生们的各类活动照;教室外墙还有一块“诗意人生”,张贴学生写的诗歌;黑板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定期更新。

教室布置温馨而又活泼,但绝不眼花缭乱,学生终日生活在这样温暖、积极、进取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自受熏陶。

2. 行为文化

精心上好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每节班会课都定主题、定形式(大多采用活动形式)、定主持人(或老师或学生),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班会课传播正能量,加强班级凝聚力。

每周一节的活动课也充分开展,如团队游戏、益智竞猜、知识竞赛、体育比赛(有时还会邀请其他班级进行班际比赛)等,尤其暖心的是每个月会为在当月生日的学生举行一次生日会,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更为团结和谐。

3. 制度文化

班级实行小组合作制,四人小组由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科爱好的学生组成,以求相互取长补短。班干部、科代表、组长由毛遂自荐和民主评议结合产生。规章制度是在开学一段时间后,根据班级表现,觉得哪些方面需要整改或加强,再形成明文规定,奖惩措施也由同学们商议自定。

4. 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才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通过精神文化的浸染,学生能把外在的要求变成内在的自觉。

(二)教书育人完美结合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德育和教学做了比较严格的划分,听得最多的就是德育为教学保驾护航之类的话,其实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割裂的,亲其师,固然会信其道,而反过来,信其道,也会亲其师。一个学识渊博、把课堂摆弄得风生水起的老师,学生一般不会捣乱。当然,这是最高境界,很少人达到这个层次,所以才需要终身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靠爱学生赢得学生的感恩,还可以靠扎实的专业素养赢得学生的尊敬。课上得好,思想工作才更有说服力。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同时是一名优秀的老师,甚至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比如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教育,简单的说,就是教书、育人,书教好了,人也培育好了。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兰草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李铁环作品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
卖鸡蛋和兰草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