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巧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6-05-30姚洪俊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启发性倍数针对性

姚洪俊

一、课堂提问需要把握好时机

学生感到学生难,不好学,乏味,所以,对于数学教师来讲,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必须要把学生的兴趣作为入手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做出正确的分析。严格本着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样的顺序,循序渐进的为学生设置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知道3的倍数有哪些?这时候,学生肯定会说3、6、9、12。那么,等到学生说出这些的时候,他们正处在期待的状态,教师可以在这时候,又接着提问,那么,大家是怎么知道的,这些数字是怎么找出来的?于是学生会纷纷说3的一倍就是3,3的两倍就是6,3的 三倍就是9,3的4倍就是12……那么,当学生这样回答之后,教师又可以说:大家还能找出其他3的倍数吗?在这之后,学生又会说15、18、21……在这时候,教师又可以趁机提问,那么,大家知道3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倍数分别是什么?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回答最小倍数就是3,没有最大倍数。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二、课堂提问需要投石激浪

教师向学生提供有趣的,开放性的材料,激起学生深思的思维沖动,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商不变性质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这样向学生提问,那就是50除以10是多少?那么按照商不变的性质,500除以100的商又是多少呢?这样的提问方式,显然很呆板,学生的思维必然不能够得到深入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本着开放性的原则,来向学生提问:500除以100的商是多少?和这一商相同的除法算式,大家还能写出多少?那么,通过教师的这样提问,学生就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始投入到思考中,最终可以说出很多种问题的答案。像这样的有目的且有针对性的问题,它是属于开放性问题的,因为它的答案不唯一,所以,学生可以大胆的发挥,最终能够实现一石千浪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需要给学生留有空白

教师设置提问的东西之前,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肤浅浅,那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没有任何效果的。而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深,学生又不能够有效解决,从而对问题产生畏惧。所以,教师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难易适中,并且要能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7的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4×7+7= ,5×7= ,6×7+7= ,7×

7= 。当然,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仅仅只让学生得出答案,那显然无法提升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计算,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能不能按照这一组题目,自己也编写一组题目?那么,在这一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就能够投入到探索过程中,在经过了自己得到的答案,在通过了深入的分析之后,从而很多学生也能够找到规律。

四、课堂提问需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教师提出问题要有启发性,提供让学生猜想的空间。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让学生猜想,并不就是意味着让学会胡乱的想象,而应该是要让学生有根据的猜想,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筋。那么,对于教师来讲,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为了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说这个对不对,那个是不是。这样的问题,显然很呆板,很单调,答案就是一尘不变的是和不是。而且这样的问题,学生也没有兴趣深入的思考,有时候甚至会想都不想就瞎猜是,或者不是。那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可以通过另外的方式,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的特点,那么,学生必然能够用心的投入到猜一猜的探究过程中。

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和学生一起回忆之前学过的能被2整除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学生回忆完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能够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具备的特征给出自己的猜想。像这样的提问方式,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转换一个思维,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從而得到不断的锻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基本上已经形成思维定式,他们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往往会不加考虑的说出只要各位数是3、6、9的,都能够被3整除。针对学生的这种猜想,教师为了使得学生验证猜想的习惯得到有效培养,为了促使学生猜想能力的提升,教师当然不应该提出问题就立马让学生做出直接的判断。相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能不能自己举出一些例子,来对这一猜想做出验证。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仔细的观察学生,如果教师看到学生的表情发生变化,看到学生露出迟疑的表情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示,是不是能够举出个位数是3、6、9,但是不能够倍整除的数。这样一来,学生在经过了思考之后,就会发现,刚刚的那个猜想是不正确的。像这样的有针对性且有启发性的提问,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考过程中,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多种角度进行发散。

总之,数学教师要难呢过根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巧妙设计导向性问题,激起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猜你喜欢

启发性倍数针对性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倍数魔法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