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级服装供应链库存模型研究

2016-05-30江玉杰

摘 要:近些年来“互联网+”模式深入发展,服装行业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作为服装供应链核心企业,如何重构服装供应链库存模型对链条的正常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充分考虑服装型产品的特性以及销售渠道的多样性构建以链上企业总体损失期望值最小为衡量指标的由服装生产商、服装零售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库存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可行性。

关键词:服装供应链;损失期望值最小;库存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4-2346(2016)04-0079-05

0 前言

服装供应链是指以服装生产商为核心,集聚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分销商、服装零售商以及服装物流商等相关辅助企业,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所形成的动态联盟,通过对链条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为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而形成的从服装设计、可行性分析、原材料供应到服装生产及销售等环节的供需复杂网络。[1-2]而由于服装型产品生命周期短、个性化需求强、生产工艺多元化、原辅材料多样性以及市场需求变异性等特点,加之近些年来“互联网+”模式的深入发展,尤其B2B、B2C、C2C、O2O等模式的蓬勃兴起,在经济新常态下服装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供应服务水平、降低缺短货机会成本、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面临在自有仓库或租用仓库留有多少库存的问题。[3]同时上下游各节点企业之间因各自利益不同很难实现信息完全共享,进而产生“牛鞭效应”(需求放大现象),这样无形中扩大了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持有成本,既不利于供应链的资金快速流转,也不利于供应链协调稳定高效的运行。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库存持有量,不仅能够降低整条供应链库存总成本,也能够增强供应链的柔性,最终实现链上的整体收益大于各自单独运营时所获收益的总和。[2]

目前,专门研究随机需求下服装供应链库存的文献相对较少,文献《纺织服装企业库存的成因及规避策略》[4]分析以顾客为中心的服装供应链库存产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对应的定性解决措施;文献《减少企业不合理服装库存方法初探》[5]基于单一服装企业产生不合理库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给出通过增强需求预测精度、设立区域配送中心、完善销售渠道等措施解决不合理库存问题;文献《含服务水平和提前期的服装供应链库存问题研究》[6]考虑由单一供应商、单一零售商所组成的两级服装供应链,以服务水平和提前期为决策指标,构建库存基本模型并给出算例求解方法;文献《时变需求下服装销售企业的动态库存控制》[7]通过对经济订购批量模型、时变需求模型以及西尔弗-米尔启发式模型的整合分析,以明星广告效用为准则,优化构建动态库存模型并给以算例分析;文献《基于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模型研究》[8]在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信息完全共享、市场需求确定前提下,将供应链系统中的生产企业作为库存输入集、顾客需求量作为库存输出集,构建由区域配送中心、零售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库存模型;文献《随机需求下多周期供应链库存配送联合优化模型》[9]在允许缺货、需求随机的情形下,建立由单一供应商、单一零售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多周期库存配送优化模型并给予算例分析。

上述文献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对服装供应链库存进行分析、优化管理,但总体上没有从服装行业的特点(服装型产品属于易腐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服装型产品销售渠道的多样性)的角度构建更接近现实情况的服装供应链库存模型。鉴于此,本文将充分考虑服装型产品的特性以及销售渠道的多样性构建以链上企业总体损失期望值最小为衡量指标的由服装生产商、服装零售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库存模型。

1.1 研究对象

服装型产品属于外生型易腐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服装款式、面料以及颜色等偏好会发生急速变化,通常以1个季度为生命周期。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深入发展,对服装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即服装生产商而言,减少滞销产成品途径,不仅依赖于服装零售商订单销量,而且也可自建电商事业部自销产成品,缩短销售流通环节,实现前向一体化战略目标。在服装型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对消费者实际需求与预测需求的偏差使得面辅料供应商、服装生产商以及服装零售商导致部分库存积压,进而影响整条服装供应链高效稳定的运行。基于此,本文将以单周期随机模型研究在面辅料采购量为库存输入集、顾客需求量为库存输出集的前提下构建由1个生产商、N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库存模型。其中,所研究的服装供应链模型如图1所示。

当建立两级虚拟的动态联盟时,服装生产商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结果,会在销售期到来之前组织面辅料采购、完成服装半成品的生产以及部分产成品的生产,在服装型产品进入市场后根据线上销售信息以及线下零售商反馈的销售信息即可确定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市场最大需求量,然后完成生产延迟的任务。在此种运行模式下,既可规避服装生产商大量滞销库存的存在,也可改进服装零售商的不足之处。

1.2 假设前提

在现实社会中,服装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通常处于多条供应链中,为了便于研究两级服装供应链库存模型,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1)根据服装生产商所在地面辅料供应源较多,可将面辅料供应商作为库存输入集。同时,将终端客户的需求量作为库存输出集。

3 实例分析

齐尚服装集团成立于1996年8月,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江苏苏州。其主要经营范围:男士服装(风衣、西服等)设计、生产以及部分线上销售。2015年8月中旬,该集团通过前期产品设计、可行性分析以及市场反馈意见,决定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推出新品冬季男士商务风衣。2015年9月初,通过对销售渠道分析,该集团已与其多年合作的FY服装零售商达成协议:此款风衣由其独家线下销售,而线上销售由本集团的电商事业部完成。由于新品风衣生产工艺流程复杂、采购面辅料种类多以及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同时为了避免在销售期间出现“部分款式缺货、部分款式滞销”问题,齐尚服装集团采取生产延迟策略。

基于此,该集团面临三大问题:为了合理分配本集团的有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销售期到来之前,①此款新品应准备生产多少件;②为本集团电商事业部应准备生产多少件;③为FY服装零售商应准备生产多少件,使两家公司在正常运作中总的损失期望值最小、获利期望值最大,进而降低两级服装供应链中不必要的库存。

通过搜集、分析相关数据,可得下面信息:

则根据2.3中公式计算可得,=5(万件),=8(万件)。因此,对齐尚服装集团来说,为了合理分配本集团的有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销售期到来之前,此款新品应准备生产13万件。其中,为本集团电商事业部应准备生产5万件,为FY服装零售商应准备生产8万件,可使两家公司在正常运作中总的损失期望值最小、获利期望值最大,进而降低两级服装供应链中不必要的库存。

本文以1个生产商、N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两级服装供应链系统模型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服装型产品的特性以及销售渠道的多样性,构建更贴近现实的以链上企业总体损失期望值最小为衡量指标的服装供应链库存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可行性。总体而言,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对服装供应链库存优化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链上具有战略联盟的上下游企业在平衡生产计划与总体库存中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价值。但不可否认,本文对、 的取值是建立在服装生产商的产能远远大于预计市场需求之上,因此对、 的取值的确定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5:182-208.

[2]江玉杰.基于改进Shapley 值法的装配供应链收益分配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5(01):36-40.

[3]任继亮,张春萍.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服装类产品的库存策略[J].山东纺织经济,2010(07):24-26.

[4]王林玉,毛雷.纺织服装企业库存的成因及规避策略[J].上海纺织科技, 2009(09):49-51.

[5]陈晓玲.减少企业不合理服装库存方法初探[J].纺织科技进展,2009(02):78-81.

[6]胡觉亮,张婷,韩曙光,高金龙.含服务水平和提前期的服装供应链库存问题研究[J].纺织学报,2014(04):135-141.

[7]王富忠.时变需求下服装销售企业的动态库存控制[J].纺织学报,2015(10):167-171.

[8]季金震.基于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90-91.

[9]倪志伟,朱旭辉,伍章俊.随机需求下多周期供应链库存配送联合优化模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121-126.

[10]胡运权.运筹学教程: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2003:36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