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帮研究前期回望

2016-05-30季学源

关键词:重要价值大国工匠

季学源

摘 要:文章主要对王以林、李本侹编著的《红帮研究索引》作了评价,肯定了此书的重要价值:是以后调查、研究红帮必备的重要参考书,为服装界、史学界、新闻界、服装院校以及一切关心红帮与红帮研究的各方面人士深入考察红帮人士提供了线索,也为红帮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对红帮调查与研究具有承前启后之意义。指出了前期红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后续红帮文化研究中应该深入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红帮研究;红帮研究索引;重要价值;大国工匠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2346(2016)04-0058-03

1 《红帮研究索引》的重要价值

由王以林、李本侹编著,宁波出版社出版的《红帮研究索引》,是以后调查、研究红帮必备的重要参考书,值得永久收藏。此书的重要价值在于:

1.1 为大国工匠红帮裁缝树碑立传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具备大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成就的创业、创新群体,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历程中,他们为我们的国家、民族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中国服装史上树立了一尊全新的里程碑。他们是一支功勋部队。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树碑立传。《红帮研究索引》是为红帮立传的著作的一种。编者用了二分之一的篇幅,收录红帮人士1300余人,哪怕目前只知道姓名的都均予收录,这就为以后的深入考察红帮人士提供了线索,也为红帮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这体现了编者在红帮研究上的良苦用心。

1.2 对红帮的调查与研究作了一次阶段性的回望

索引者,搜索而引之也。“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墨子·尚贤》)。此书以简明的方式,对红帮的调查与研究作了一次阶段性的回望。作为一本研究资料索引,此书是相当全面的。它对红帮人物、红帮企业、红帮学校、红帮组织、红帮创发的专业术语、红帮研究著作与有关文章作了梳理,还辑存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人士的部分题词。可以说,人们需要查询的有关红帮研究的前期史料,大致上均可从此书中找到线索。有线索了,便会产生后续调查、研究成果。这正是“索引”之作用与目的。

1.3 此书为服装界、史学界、新闻界、服装院校以及一切关心红帮与红帮研究的各方面人士,寻求红帮史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避免搜寻资料之苦

任何一个严肃的学术研究者,在某项学术研究之始,都必须认真查阅此前这项研究的成果与有关研究资料索引,并严肃评价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进入了何种层级;尚有哪些方面有待开拓、深化,尚有哪些讹误,需要补遗、纠谬;前人的论证、论据中尚有那些不足,必须补充。不了解前期研究成果,必然会陷入盲目性,很可能重复前人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写出一些多余的文章或著作,成为无效劳动。有了这本红帮研究资料索引,便可以帮助研究者避免误入故道、歧途。

1.4 此书对红帮调查与研究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所谓承前,就是要在承传前期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特别是专业研究机构、人员以及负有研究任务的部门,应该依据此本提供的资料,重新规划,确立上层级的课题、项目——具有原创性,能够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可以产生传世之作的选题;力避重复、蹈袭前期成果;摒弃初期研究中产生的某些凿空之说、悬空概念,诸如“红帮鼻祖xxx”“五个第一”“第一xx”以及随意给实用性、通俗性的出版物冠以“理论著作”头衔等等。我们已经就此作过自我批评,并严肃纠正讹误,希望以后不要继续以讹传讹,贻误读者。

所谓启后,核心当然是创新,也包括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深化、提升。读了《红帮研究索引》,我们就明白了,尚有不少十分重要红帮史料有待发掘、整理、研究。

《红帮裁缝评传》一书使用过两个新概念:“南路”和“北路”。红帮的南路调查与研究,过去投入较多,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北路的调查、研究则投入较少,成果甚少。北路有一个重要的红帮集聚点符拉迪沃斯托克,此处原名崴子,原是我国领土,是个渔村,因当地盛产海参,故名海参崴。1860年,沙皇俄国侵略者强迫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腐朽的清王朝把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海参崴就在其中。沙俄侵占之后更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其后建成俄国在“远东地区”的一个军事要塞。为了开发这一港口,向东扩张,俄国侵略者招募了大批中国人为他们从事服务性工作,如裁缝、制帽匠、制鞋匠、马车夫等等。必须指出,这个后来由军事要塞扩建成的重要海港,是与这些中国人的辛勤劳作密切相关的。至上世纪30年代,至少有30万中国人在这个港口工作,其中包括由宁波去的红帮前辈,他们在那里学习、制作罗宋派西服。我们在一些文章、著作中曾经提及,但过于简略,迄今为至,连一篇较完整的传记都没有写过。这一大块北路红帮人的历史仍被历史烟尘掩盖着,我们必须积极发掘、整理,增补到红帮研究著述中去。

史料显示,北京“浙慈帮”后代中有一些人是与时俱进的。随着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转型了——由制作传统服装转而学习、制作西式服装和中山装了。这些人,应该是红帮早期前贤。这段历史也是不容忽视的,也希望研究人员能积极努力,尽早补上这段史料。

海派西服的创制,是红帮前辈一项重大引进创新成果。通过这项创新,使西服本土化,民族化了。但迄今为止,尚未对这项成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完整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创新人士、创新过程,缺乏应有的描述、阐发。

如果说海派西服是红帮前贤“洋为中用”的经典性研究成果的话,那么便可以说改良旗袍是红帮前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一个重要成果。但对于旗袍改良始于何时,还是一个疑点。以往的著述中均称始于上世纪20年代。我们始终质疑这一论点。故宫博物院专家已透露过一点信息:旗袍改革应始于晚清。旗袍已成为中国女装之宝典,努力将其史实搞清楚,并在传承同时进行创新、开发。这是必要的,重要的。

“毛式服装”是红帮裁缝对中山装再次进行创新的重大成果,现已成为“影响世界的十大服装”之一。对红帮前辈的这种不断创新精神与成果,进行深入的研究、阐发,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红帮研究索引》告诉我们,这种研究迄今尚告阙如。

从总体上看,我们尚未对海派西服、中山装、毛式服装以及改良旗袍从审美高度上进行探讨、阐发。这应当成为今后红帮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红帮的大国工匠精神,也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我们必须明白,红帮是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他们在科学,技术,工艺的精、细、美、新各方面都曾有过独特的创新成就,并对这些成就作出过精辟的概括,传诸后世,还谋求与高科技相结合。正是靠这些独创的才艺,他们才在中国服装史上作出创世纪的巨大贡献。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褒扬大国工匠事迹,大力倡导大国工匠精神。对中国服装史上的大国工匠红帮,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必须有所作为。应当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细致的考察、研究,统筹安排,写出系列性论文来,用以引导当代与将来从事服装事业的人们,具体地了解、理解、学习、弘扬红帮前辈的大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成就;期待我们的纺织、服装院校师生中能够出现一些大国工匠,在原始创新、传承创新、借鉴创新各个层面上,在技术与工艺的精准、精美、精细各个方面,各具奇才绝技,创造出无愧于这个“万众创新”的伟大时代服装杰作来,为我们的伟大民族增光,成为名实相符的红帮传人。

今年9月G20杭州峰会中的很多杰作,是很有启迪意义的。会中,“浙人匠心”频频亮相,以水墨西湖款旗袍与黑色长裙组合的假两件礼仪装、以“新园蚕”之丝制成的6A级“丝水柔情”丝巾、以26道工序全手工制成的杭扇、以一根丝线劈为48股绣成的牡丹屏风……无不彰显大国工匠精神与绝技,因而享誉世界。面对这些,作为红帮传人能不怦然心动,有所感悟,因而有所作为?

自然,我们不走“华山一条路”。除了红帮研究之外,我们应该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纲领,重新部署,运筹经纬,有所开拓,在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安排选题,为祖国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2 尚需探讨的问题

红帮研究资料索引过去没有系统做过,做起来难度不少,有一些问题是尚需研讨的。已收录的人物只有1000多人,尚待收录的人物可能是这个数字的数倍、数十倍。怎样做好这项工作,是需要集思广益的。对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是否应可采取不同排版方式,并在简介中对他们的主要贡献点上一两笔。对《书籍类》、《文章类》中的重要著作、文章也应采取不同的排版方式,对其主要价值加以扼要介绍,并附以图片,以示其为重要参考文献,引起读者关注。题词似不宜放在《其他类》中,可放在全书最前列。分类方法,除《人物类》《术语类》之外,其他几类标题也可以再推敲。因为工作量大、编辑方面也有其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因之,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猜你喜欢

重要价值大国工匠
让技工教育成为“大国工匠”的强力孵化器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大国工匠”张翼飞
基层协商民主:农村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在公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