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

2016-05-30李红

科技与企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系应用

李红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变电站的发展规模,同时也增加了变电站的数量。但是,我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电网运行效率不高、电网管理链过长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而产生了“大检修”体系。本文通过概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探析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对策,以期改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变电站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大检修”体系;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应用

1.前言

在传统生产模式管理中,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与检修属于不同单位,二者独立运作,分开管理,尽管传统的变电站运检管理模式,可以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但是,这种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存在职责界限不清晰,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集约、经济和高效的运行检修管理新模式。为了改善这一管理模式,变电站推进了“大检修”体系的改革,使运行维护与检修逐步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变电运行维修人员利用这种管理方式,将设备的检修、运行和巡查等有多人工作变为单人工作,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也提高了变电所的工作效率,进而健全了变电运行、维护、检修的管理模式。

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概述

2.1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变电于心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第二,优化资源配置;第三,培养多方面人才[1]。

第一,采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变电运维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担任维修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晶鑫文体清除。而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解放共走人员工作时间,提升变电所设备运行检修质量和效率,进而降低电网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变电运维人员根据运维业务的需求将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作出调整和改变,让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站工作,以便促进变电运行、维护、检修、保护等工作的融合,从而实现变电运维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释放劳动力最大化的目的。第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新环境适应能力、上岗操作能力等都需要有所提高。因此,变电站应该培养和吸收这类复合性人才,以便促进电网精益化发展。

2.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要求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包括:一,安全第一。即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进过程中,首先,必须立足于系统可能会出现风险和安全隐患,以便提前做出工作计划。其次,要健全科学管理体系,明确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规范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行为,以便保证变电运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合理配置设备资源。由于变电运维一席话的开展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期,为了保证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设备的质量问题尤为关键,因此,变电运维人员必须顶起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与维护。三,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于变电运行维护的主体是人,因此相关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处理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四,采用分层推进手段。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应该从低压到高压、不带电作业到带电测试逐步展开,以便通过差异化的阶梯培训,提高缤点运维人员的工作水平。五,以激励的方法进行工作评估。只有适当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

2.3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为了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变电运维人员应该按照专业进行工作整合融合,并依照工作的性质进行工作人员的整合以便增强变电运维人员之间的合作,实现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例如:将原本进行检修的工作人员分配到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模式中变电运维班组中。其次,变电站应该遵循一个岗位多种职责的管理模式,对通过培训受到资格认证的变电运维人员开展多种专业的工作,为发展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奠定基础。同时,变电站还要优化工作人员的值班模式,合理安排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出现因为加查作业和责任重叠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3]。最后,变电站应该组间一支独立的班组,专门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和测试工作,以便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统一管理。除此以外,变电站还要从变电站的现场环境和工作周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设置变电运维工作,以便保证工作效率。

3.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对策

3.1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变电运维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一岗多责工作模式带来的风险。由于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个工作人员可能同时担任设备检测员、设备操作员、设备维修员等多种工作,因此,会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功效效率降低的现象出现。另外,由于当前的变电运维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有部分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对设备结构的认识不到位,无法同时担任多个工作职能,进而导致运行维护缺失现象频繁。

第二,变电运维人员思想转换带来的风险。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常常要进行多个工作角色之间的思想转换,因此,工作人员的思想可能会随之产生一定的转变,这给日常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技术支持不够带来的风险。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给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带来了工作新要求,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多个专业的工作经验,还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受一岗多责工作模式的影响,变电运维工作人员无法同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效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2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对策

针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变电站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4]。

第一,变电站应该健全约束机制。变电运维人员作为工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应该加强权威监督部门的把控,强化监管措施,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上。为此,首先,变电站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便约束变电运维人员的行为,使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业务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其次,变电站应该通过定期抽查的方式,严格把控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变电运维工作的监督人员应该根据检修标准进行监督,以便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变电站应该立足于变电站的经济效益,定期考核变电站的相关部门工作,以便确保变电运维人员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变电站的功效率,保证变电站的经济效益。

第二,变电站应该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一岗多职工作模式的影响,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明确鉴定标准,严格要求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为此,变电站可以开展培训班,定期培训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变电运维人员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变电运维人员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其次,变电站要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一体化思想意识。为此,可以通过开班公开讲座的方式,使变电运维人员深刻认识到一体化工作管理模式的优势,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最后,变电站应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变电运维人员的薪资待遇,有效地降低变电运维人员的顾虑,从而激发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

第三,变电站应该优化内部结构,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变电站应该定期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充分掌握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等的实际情况,以便根据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进而通过培训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而在开展培训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便促进变电运维人员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然后,变电运维人员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以便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作出反应,寻找合理科学地解决措施,进行问题清除,保证变电站工作能顺利进行。最后,变电站应该建立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让相关部门领导及时了解工作状况以及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从而对工作任务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工作人员之间互相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从而通过交流丰富自身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更为专业、更为严谨,因此,变电运维人员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技能、工作经验等多角度出发,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进而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另外,变电运维人员还要从工作效率、人才培养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健全工作管理约束机制,强化一体化思想意识,进而优化管理模式,保证电网工作能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波.“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34):74-75.

[2]张寰.“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科技与企业,2015,22(14):57.

[3]汪洁.“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大科技,2015,15(27):61-62.

[4]和文平.“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河北电力技术,2015,34(1):50-54.

猜你喜欢

体系应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