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朝民歌中气象地理类意象浅析

2016-05-30王晓丽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意象意义

王晓丽

【摘要】:南朝乐府民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将季节性的景物与情感描绘结合在一起,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助大量的气象地理类意象来抒发胸中之情,本文主要分析了南朝民歌中气象地理类意象,阐述了其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气象地理;意象;意义

南朝乐府民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将季节性的景物与情感描绘结合在一起,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助大量的气象地理类意象描写来抒发胸中之情,如风、明月、霜、露、冰、雪……都是南朝民歌中女子借以表情达意的对象。

1.风

南朝民歌中,“风”是抒发女性情感的主线,是女性情感升华的灵魂,日月转换,四季更替,不同时节刮不同的“风”,春夏秋冬,不同的风给人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心境,再渗入歌者的主观情感,这“风”变得风情万种。在南朝民歌中,尤以《子夜四时歌》较为突出。

春风,《子夜四时歌.春歌》:“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光风流月初,新林锦花舒。”“温风入南牖,织妇怀春意。”“鲜云媚朱景,芳风散林花。”“春风复多情,吹我解罗裳。”“光风、温风、芳风”都是指春风,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春风自然给人一种温和舒适的感觉。春风本是自然现象,但歌者口中吟唱的春风是有生命的,生机黯然的春天,女子春心荡漾,对爱情的渴望油然而生,“春风”隐喻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春天本是一个悠然舒适的季节,“春风”又常与“解罗裳”意象连用,少男少女春心萌动,彼此示爱。“春风”即是女子萌动的春心,“罗裳”即是怀春女子的心灵之门,男欢女爱,它们将男女之爱延伸到了性爱的领域,突出了女子示爱和求爱的大胆。

夏风,《子夜四时歌.夏歌》:“高堂不作壁,招取四面风。吹欢罗裳开,动侬含笑容。”借夏风吹拂,男子解罗裳,意在写既得爱情之后的男欢女爱,“夏风”点明男女感情的热烈奔放,是男女情爱的大胆流露。“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轻袖拂华妆,窈窕登高台。”歌中女子把扇子折叠好了放在床上,理一理自己的容妆,起身走向高台,说是等风实是等待心爱的男子。“远风”实际是代表心爱的男子,女子打扮得如此美丽,无声胜有声,原本稳坐床上用扇取凉的她,此刻开始焦急,放下手中的扇子走向高台远望,她对心爱男子的盼望及对其爱情的渴望溢于言表。

秋风,《子夜四时歌.秋歌》:“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秋叶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凉风开窗寝,斜月垂光照。”“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秋高气爽,秋风给人丝丝凉意,难免使人产生悲秋情节,女子秋夜难眠,想念爱人,顿生悲伤之情。南朝民歌中的女子大多借“秋风”这一意象来唱离别相思之苦。

冬风,《子夜四时歌.冬歌》:“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天寒岁欲暮,朔风舞飞雪。”“朔风洒霰雨,绿池莲水结。”“严霜白草木,寒风昼夜起。”“朔风、寒风”意在说明冬天的寒冷,女子仍然在家辛勤劳作,孤苦伶仃,她在等待出征男子的归来,天气的恶劣和环境的凄清衬托出了一个思妇的典型形象和品质。她不畏环境的恶劣残酷,依然坚持对男子的爱,一如既往,体现了她对男子的一往情深和对真爱的忠贞。

《子夜四时歌》中的“风”意象是歌者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富有情感,在歌者主观情感的影响下,它被赋予了多种形象色彩。以“风”这一意象和春夏秋冬的更替轮回来写一个女子的感情生活经历,从示爱、求爱到得爱、分别的整个过程,展示了南朝女子的整个婚姻生活,她们含蓄的求爱,却又大胆的示爱,在享受爱情的欢乐美好之余又不得不承受别离的相思之苦,或悲伤,或哀怨,或是一如既往,或是堅贞不渝,这就是南朝女子可歌可泣的感情生活。

2.月

自古以来,月就是诗人常咏不厌之物,有借月表达骨肉分离之情,家国兴衰之情,个人忧愤之情,也有借月写思乡怀人之情,男女相爱之情,而南朝民歌中的“月”更多的是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望月怀人,寓意爱情。

《子夜四时歌.春歌》:“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不相思,独在机中织。”《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读曲歌》:“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空寂的夜晚想念却不能相见,心中萦绕着无限的孤独和牵挂,陪伴女子的只有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显然这里以“月”喻意痴心爱人,歌中女子只能寄情于明月,望月怀人,含蓄委婉,以此表达对心爱男子的相思之情,给人一种情意真切,意味悠长的感觉。

南朝民歌中也有借“明月”写女子情意之真切的,如《子夜四时歌.秋歌》;“忆郎需寒服,乘月捣白素。”秋天天气转凉,女子深知在外的爱人会受寒,为了使给爱人做的衣服更加柔软舒服,只能乘着皎洁的月光在捣衣石上不断捶打使其柔软。女子情意真切,时刻牵挂着男子,她连夜赶制衣服,为的是让爱人早日穿上暖衣,“月”是他们爱的见证,是对男子的一片深情厚意。

3.霜、露、冰、雪

《子夜四时歌》:“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登高去来雁,惆怅客心伤。”“草木不常荣,憔悴为秋霜。”“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严霜白草木,寒风昼夜起。”“霜”“露”意象意在说明环境恶劣,天气寒冷,在这里它没有具体的意义,而是由“霜”“露”意象引发了某种固定的情绪心境和一种习惯性的联想,即南朝民歌中的“霜”“露”意象引发了女子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怀冰暗中倚,已寒不蒙亮。”“寒云浮天凝,积雪冰川波。”“天寒岁欲暮,朔风舞飞雪。”“白雪停阴冈,丹华耀阳林。”“欲知千里寒,但看井水冰。”“冰”“雪”意象不同于“霜”“露”意象,南朝民歌中的“雪”喻指女子心志的纯洁,“冰”喻指女子的坚贞,进而写女子对心爱男子的情之深和对男子坚贞不渝的爱情。

南朝民歌中“霜、露、冰、雪”意象多以写景的方式出现,实则是在借景抒情,歌者融情于景,完全把个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能抓住秋冬时节的气象类景观,用“霜、露”来写对情人的思念,用“冰、雪”来写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

南朝民歌中的气象地理类意象充分体现了其风格缠绵婉转、活泼生动、柔美多情、自然清新、悲多喜少。大量采用隐喻象征、谐音双关的手法,借气象地理类意象来写女性的爱情故事。她们渴望美好的爱情,把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完全用意象表达出来,用意象去呼唤爱情,她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赞美比历史上任何一代的女性意识都强烈。所以,从意象描写角度来看,她们的情爱意识是极为丰富和空前的。

参考文献:

[1]王青、李敦庆编.两汉魏晋南北朝民歌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

[3]万绳楠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4]王运熙.乐府选诗论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周中明等撰稿.中国历代民歌鉴赏辞典[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6]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萧涤非.汉魏六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8]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意象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意象、形神
有意义和无意义
诗里有你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