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硕士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

2016-05-30张人才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区别

张人才

【摘要】:我国硕士生和本科生在思维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都有各自的本质特征,因此,硕士教育和本科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类型上都有明显区别。本文在分析了以上本质特征和区别后,得出硕士教育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硕士教育;本科教育;区别

在我国大学生中选择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占了不小的比重。调查显示,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而这个数字只占到了当年大学生群体的4%左右。为什么有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找工作,而有的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呢?从思维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对两类群体的本质进行分析,答案可能比较明晰。

一、两類学生的本质特征

1、思维方式

硕士生的思维方式有逻辑性、现实针对性、可操作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接地气。硕士生在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心智和身体都已经很成熟,由此思考问题相对理智和全面。另外,在知识的获取上,很多硕士生会跟着自己的导师四处调研,调研其实就是接触社会现实,是认识社会强化思维的过程,这时的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在得到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思考一定是具有针对性的。本科生的思维方式比较浅表化、理想化、程式化。一方面,本科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是不够丰富的,而较少的经历又直接影响了他们思想的深度。大多数本科生对一个事物的看法更多运用到的是理性判断和较少的理性认识,因此思维往往不能透过现象分析到本质。另一方面,本科生的知识大多是书本和前人经验得来,并非第一手鲜活的资料,也就是从知识到知识。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判断的失真性,也就是不能很好的结合现实情况作出科学判断。还有就是书本的知识往往偏向于通识教育,这类教育的特点是能把握事物的一般规律,却不能注重到个体的差异,按照这样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发生程式化思维。

2、学习内容

硕士生的学习内容更系统化和倾向于实践。因为从专业知识上看,硕士生学习的知识更偏向于专业的理论系统知识,即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年往往是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年和第三年基本是跟着导师学习如何做项目。做项目的过程实际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过程。本科生的学习内容普遍表现为学科的普通常识,即没有创新知识。他们的学习更偏向于专业基础知识。书本的内容倾向于解释学科、概念以及专业知识框架。对于为什么形成这类知识不做学习和解释。

3、学习方法

硕士生一般采取的是导师制。在课堂上,采取的是3-8人的小班教学,老师基本都会以讨论的形式与学生互动。学习方法倾向于积极参加讨论的头脑风暴式学习。在课外,硕士生会跟着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研究。作为成年人他们往往有更好的自控力,能够统筹安排学习、生活的时间。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强调的是以自学为主、导师引导的方式。本科生的课程一般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基本采取的是大班教学,即教学人数至少在30人以上。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解、记笔记等方式来消化知识。在课外,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因人而异了,老师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二、两类教育的主要区别

1、教学内容

硕士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硕士教育对于老师的要求是,该老师要具有理论和科研能力,这样才能是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上都有所斩获。硕士教育往往会把现实的问题当做案例,来让学生进行自我讨论,然后老师再给予点评。也有针对导师最近研究的具体方向,进行现场学习的。也就是在调研现场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思考该类问题的应然状态,最后再形成理论文章。在专业理论知识上一般都是晦涩难懂的,但一般导师会给予一定的引导。本科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倾向于理论的通识教育。本科教育的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老师的理解讲授给学生,一般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真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

硕士教育重在引导,希望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从知识到现实,通过思考得出个人的理解。硕士教育的方法较多,有课堂讨论、聘请外校专家讲座、调研、做课题、设立学生课题等多种形式,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彻底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成为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成年人。本科教育重在直接传授知识。学生更多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理解力较好的学生来说,可能这些知识被消化的就比较快,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本科教育的方法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大班教学的效率本身就有局限性,教育方法主要集中运用在课堂上,主要是运用PPT、个别提问等方式,学生较多的是在台下被动听讲,也很容易走神,因此不太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育类型

硕士教育的类型属于专业教育,即针对学科中某一具体方向的深入研究。比如,公共管理学一般分为行政管理、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多个研究方向。在硕士教育中,一般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特长等来选择具体的研究方向,在选定了研究方向后,会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学,最后毕业论文也基本是按照这个方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能有一定的创新和对系统知识的把握。在课堂上,没有统一的课本,教师基本按照讲座的形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本科教育的类型属于素质教育,即对学生知识素养和心理素养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是统一的课本,在考试的主要内容也主要是围绕课本内容。虽然本科教育毕业也会要求写毕业论文,但要求并不高,一般是5000字左右,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三、硕士教育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启发和思想的引导

硕士教育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要通过老师的教学,实现从对书本知识本身的理解到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是实现一定的创新。硕士教育不应拘泥与课堂形式或者课本知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到其他高校互动辩论、学生开展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实现学生自己愿意学的良好学习态势。在思想的引导上,硕士教育往往是小班教学,可以很好的和学生在学生、生活等多个方面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状态和性格特点,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比如,比较善于沟通的学生可以多鼓励她沉下心来多看理论书籍,对于内向的可以多鼓励他参与课堂辩论,这样就可以弥补每个人的知识短板。

2、注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硕士教育应在培养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到现实的能力。很多硕士生在读研期间,还是延续本科的学习习惯,读死书、死读书。硕士教育就是要针对这种现象,将学生从理论书籍中拉出来,让他们看到社会的现实,然后针对现实再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理性见解。一些高校硕士教育本科化显现较为明显,即招硕士生非常多,基本接近于本科的大班教学,而且老师上课基本是陈词滥调、照本宣科。针对这种教育现状,硕士教学应强化教师队伍的个体素质,加强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加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另外,学校也应多考虑教学质量,而不是收生数量。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注重对专业理论的深入钻研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快餐文化成为了普遍喜欢的阅读内容。大量的知识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出来,可以说一天不看这些内容就有可能落后于别人。网络上的快餐文化几乎占用了硕士教育中专业理论的学习时间。大多数研究生沉迷于各式各样的网络文化,从而较少的去读一些大部头的理论书籍。同时,快速更新的网络信息也是学生们更为浮躁,想沉下心来思考、做研究的人越来越少。快餐文化的好处是信息量很大,但不好的地方在于信息不具有系统性,其本身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并不大。而一本好的理论书籍却能够使学生在专业上有一定的学术领悟。另外,一些学校的硕士教育十分重视做科研项目的能力,但却忽视了理论研读的能力。好的硕士教育一定是在学生打牢了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更好地针对现实提出建议或者批评,否则所谓的现实问题研究也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理论的深度没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强.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积极性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国高教研究[J].2005年05期

[2]简基松.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目标差异对教育模式之影响.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9年10期

[3]谢安邦.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教育研究[J].2003年05期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区别
应用比较 区别异同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位置的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