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定位及其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2016-05-30杨洋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经验借鉴

杨洋

【摘要】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将会给我国带来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尤其会掀起金融领域的改革浪潮。根据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方案和目标,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是该方案的重要内容。根据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定位,并围绕其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本文选取了香港、日本、新加坡和美国IBF的离岸金融市场与上海自贸区作联系比较,分析在自贸区框架下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与运作的国际发展模式经验,为上海自贸区发展成为离岸金融中心的模式选取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定位;离岸金融中心;经验借鉴

一、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定位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被认为是继1980年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2001年11月10日加入WTO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上海自贸区有着综合性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投资自由化、航运国际化、行政高效透明化以及贸易自由化,而金融自由化或者国际化更是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其金融定位而言,实际上是旨在我国境内形成的一个离岸金融区域,将自贸区视同我国的境外,即离岸区域,因此上海自贸区与“区外境内”的中国各地的交易则视为跨境交易。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金融领域重点是金融改革和创新问题,这是一次难得的尝试,对于我国中央政府而言,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是金融改革和创新成败的关键。离岸金融市场作为国际金融市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一系列在岸金融市场所不能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巨大的金融交易规模,活跃的金融产品创新,独特的存贷款利率体系(存款利率高而贷款利率低,充分由市场决定),且离岸业务享受税收优惠及免交存款准备金的政策,经营成本较低,因而低监管、高风险和高收益也常被视为其主要特征。而我国就是要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金融大环境之下,认真并大力开展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业务,且最终要将上海建成为全球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

二、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类型选择

按离岸金融中心的职能角度,世界的离岸金融中心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内外混合型的离岸金融中心。这种离岸金融中心的主要特点是资金出入境不受限制,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是一个整体,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高度融合渗透,离岸业务不再单独设立账户,与在岸账户一起并账操作,以伦敦和中国香港为代表。二是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这种离岸金融中心的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实行分账管理、独立核算,并且离岸业务只能服务于非居民,以美国IBF、日本JOM、新加坡为代表。三是避税型的离岸金融中心。这种离岸金融中心以极低的税收吸引金融交易,仅为记账中心,一般不开展实际资金交易,以开曼群岛、百慕大为代表。

目前,全球大多数的离岸金融中心属于内外分离型,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保障离岸金融市场稳步发展的同时,尽量避免离岸金融业务所带来的相关风险。我国自离岸银行业务开展以来,一直采取的都是“内外分离、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相比较而言,采取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经营的日本东京离岸市场的建设背景是日本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重要战略举措,這与我国旨在建设上海离岸金融中心的初期发展中有着相似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其前期发展态势良好,但其后日元国际化进程缓慢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与其资本账户开放过早于离岸市场设立(日本1979年12月修订《外汇法》,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日本于1986年12月创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和日元汇率的不稳定有很大关系。实现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币国家化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吸取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我国一定要打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基础,资本项目的开放亦不要操之过急,对于同样使用内外分离型账户的新加坡,在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在金融业开放和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经营初期采用了“内外分离”的专门帐户等管理方式使相关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后,随着新加坡金融市场发展条件的不断完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取消对专用账户的限制,从而向渗透型(渗透型是在分离型的基础上允许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渗透)的离岸金融中心转变。而新加坡作为后发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足以说明后发优势也适用于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其适当的模式选择、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到位的监管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失为一种理性的组合选择。

三、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方向

将人民币离岸市场延伸至中国大陆,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境内金融市场的全球竞争力,还对我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发展都具有过渡、缓冲意义。我国可借鉴IBF的发展经营模式将上海自贸区建成本国的在岸离岸金融中心,并以上海自贸区为中心,向其他具有良好金融市场环境的城市同步复制和推广。中国应将上海自贸区作为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整体建设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加之我国香港、新加坡和英国等地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逐步形成,上海则有望成为连接境内与境外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枢纽。上海自贸区虽然会在未来发展中与香港等地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关系,但如果可以把握好每个市场的定位,并在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各地的金融机构也会在这种良性竞争中大获裨益。在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初期,为了维持健康的金融秩序,严防离岸资金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上海自贸区可以采取严格的内外账户分离原则;根据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进程的需要,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慢慢地将严格的内外分离制度向分离-渗透型过渡,逐步有条件地允许居民参与离岸金融交易,合理并有控地引导资金流入境内,并以有限渗透模式定为其稳定的发展模式,努力扩大离岸银行业务的规模,最终将上海自贸区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我国在岸离岸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付彩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自贸区金融改革[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11月:4-18页.

[2]汪川,赵瑾.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及制度安排[J].新金融,2014年7月:56-60页.

猜你喜欢

上海自贸区经验借鉴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物流地产发展的影响探讨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黑龙江省复制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可行性研究
上海自贸区跨境债券问题研究
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对西方节日在中国青年人群中盛行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