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2016-10-18曾嘉谢碧摇张佩佩李金路

中国市场 2016年33期
关键词:经验借鉴供给侧

曾嘉+谢碧摇+张佩佩+李金路

[摘 要]文章在中外供给侧经济理论基础上,以英、美、德、澳、日、韩六国为例,阐述了几个典型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从而对中外供给侧改革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比较;经验借鉴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273

1 中外供给侧经济理论

西方供给侧理论起源可从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学谈起。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强调了生产的重要性。到了20 世纪70 年代初期,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发生了滞胀,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以美国经济学家拉弗(A.Laffer)等人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他们主张通过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幅度地降低税收来刺激总供给。随着经济的发展,罗伯特·索罗和保罗· 罗默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将经济供给侧的总供给能力归纳来源于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四种要素,就形成了供给经济学供给侧的“四要素”新增长理论。从“四要素”理论出发,熊彼特、哈罗德等经济学家以创新、资本、劳动力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进一步丰富了供给侧经济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无论是以减税为主的里根经济学、侧重于推进私有化的撒切尔主义、推行“多市场、少国家”的德国科尔政府供给侧改革,还是依靠提高准入门槛来淘汰过剩产能的日本经济改革、以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澳大利亚创新改革,都是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但近年来,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很少关注或应用供给学派的治国理念。

2012年我国新供给经济学派形成,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经济转型期的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与政策观点,认为构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机制应为:改革开放、创新创造和生态民生,统称为“新三驾马车”。其中,改革开放就是要提供新制度供给,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创新创造就是要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新产品和服务供给;生态民生就是要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与自身发展需求,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作为经济发展的落脚点。

2 国际供给侧改革政策

第一,英国、美国:20世纪80年代,面对“滞胀”泥淖,美国里根政府主要从以下三点开出药方:一是降低税率,提高居民收入和推动企业投资;二是放松行政管制与私有化改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三是采纳货币主义观点,紧缩货币应对恶性通货。而英国首相撒切尔同样采纳货币主义观点,立即严控通胀、紧缩货币供给、大力推进国企私有化,撒切尔政府还通过减税、废除物价管理等措施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第二,德国:1966年到1982年,德国在增速换挡后采取需求刺激政策导致严重的体制性问题。科尔总理上台后,创新性地提出了经济改革新方向——“多市场、少国家”的偏向供给侧的经济政策:削减社会福利和减轻税负,控制劳动力、能耗等企业成本的增长,推进私有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保证币值稳定。

第三,澳大利亚: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历届政府都认识到,澳大利亚未来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靠创新能力和与亚太地区市场的密切关联。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一系列鼓励创新的计划,包括为风险经营的企业提供税务优惠,增加科研投入资金,成立“澳大利亚创新科技理事会”,拨款鼓励学生创新等。

第四,日本、韩国: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明确实行欧美发达国家所没有的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以提供资金、公共服务和法律帮助的方式,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韩国政府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技术研究与开发实行税收支援制度、财政金融支持制度、人才培养支持制度。

3 国外供给侧改革政策异同分析

3.1 相似点

一是背景相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难题,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能从供给侧着手改革;二是措施相同,英美德都采用降低税负,推动投资,减少政府干预,推进私有化的改革措施。而日韩澳均大力支持科研,推动技术进步;三是成效相同,各国都取得极大的成就,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居民收入,使国家内部重建稳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3.2 不同点

一是面临的主要危机不同,当时英国与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滞胀”危机,德国主要是面临以财政常年赤字、债务积累为主的体制性问题,而日韩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二是改革的侧重点不同,美国“里根经济学”改革措施以减税为主,英国“撒切尔主义”以推进私有化为主,德国偏向“多市场、少国家”,澳大利亚依靠创新能力,而日韩明确实行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三是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同,里根经济学提高了美国财政的赤字率,政府的债务大大增加、国家收入分配问题也逐渐恶化;撒切尔主义与德国科尔政府均以就业为代价,失业率明显上升;日本则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韩国由于过量生产,导致出口衰退,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4 中外供给侧改革比较与启示

4.1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区别

第一,经济背景:20世纪70至8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以失业、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等问题为主的“滞胀”危机,当前中国的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区间的“新常态”,并没有面临“滞胀”等问题,然而现阶段中国所面临的是当时欧美国家所没有遇到过的供需结构失衡、资源配置扭曲、产能过剩等问题。

第二,根本原因:各国根本经济体制的不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离一个完整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较大距离,中国在劳动力、资源、资本、制度和创新方面仍存在供给约束。

第三,理论底色:欧美国家的供给侧理论主要维护的是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采用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而指导我国经济改革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是维护我国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

第四,社会福利与减税:欧美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具备国际强势货币基础,而中国目前不具备以上条件,故不能大力削减社会福利、大幅度减税。

4.2 国外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2.1 经验借鉴

第一,韩国因过量生产,最终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而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两轮产能过剩行业,都曾经受到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故此,我国今后政策对行业的影响,需更注重力度、广度、深度的把控。第二,相对于英国与德国供给侧改革后遗留下来严重的失业问题,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值得我国去学习和借鉴。为避免淘汰落后产能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失业情况,我国政府可以制定大量措施安排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同时要加强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的大力发展。第三,澳、日、韩三国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样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因此,我们今后改革的方向应更注重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制度的完善。第四,对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可学习日本,通过提高企业准入标准,完善设备注册制度来及时清理“僵尸”企业,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管理的提升。

4.2.2 启示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之间又环环相扣,例如要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就要解决买方、劳动力人口流动壁障问题,即户籍制度;中间商面临着房地产市场上投机行为过多问题,也就是投机者的炒房;卖方上要解决房价过高问题,而由此又引申更多。但是究其根本,解决方法还是在于做好早年提出的经济转型。

以上存在的这些结构性问题充分地体现了我国供需端矛盾的进一步深化。因此,从长远利益上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但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一味地采取供给侧措施而忽略需求侧管理,未来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工作也还要做,否则中国未来的经济必定会面临着新一轮严重性的供需失衡问题。供需宏观政策是有所侧重而不是非此即彼。这也进一步阐明了我国改革的新方向,侧重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更为明确、更为精准地在供给侧做文章,同时也要注意适度扩大总需求、宏观调控短期的逆周期,合理搭配使用供求侧与需求侧调控,最大化地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供需平衡,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

[2]贾康,苏京春.“供给侧”学派溯源与规律初识[J].全球化,2016(2).

猜你喜欢

经验借鉴供给侧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