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结合二度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研究

2016-05-30任倩慧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任倩慧

【摘要】:本文从校企结合的角度,探讨研究生在校期间如何结合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创新能力的二度培养,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这对帮助服装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获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我国设计艺术方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总要意义。

在设计艺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低年级研究生在校研读期间的一度创新能力培养因体系的完整,所取得效果较为理想。但至高年级,当走进企业服务于生产实践时其创新能力却明显下降,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产学研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的深入了解,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而,当前急需建立一套在校研究生于企业生产实践中二度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案。

【关键词】:校企结合;二度培养;创新能力

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忽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欠缺,主要从录取形式、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录取形式方面,当前的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形式使得所有学生都只顾考试内容的学习,只能筛选出应试能力较强的学生,难以反映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方面,多数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偏多且与本科课程有很多重复。理论课程划分过细,以至于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课程内容陈旧,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学生无法了解到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

师资状况方面,国内高校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使得导师对于硕士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多数高校的硕士导师队伍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保证培养质量。由于近年来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都在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的数量也就相对不足,导师对单个学生的指导相对减少,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其次,一些经验欠缺的讲师进入导师队伍,在其自身缺乏研究方向和课题经费的情况下,所带学生也得不到充分指导,无法深入地进行研究。

科学研究方面,参与科学研究实践能够为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大多数研究生导师没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缺少相应的科研经费,导致研究生在校期间不能参与科研项目,对其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二)缺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标准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对于学生的定位是学术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对于取得硕士学位的要求也仅限于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具有从事研究和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研究生毕业时没有一个评估标准来衡量其创新能力,也无法衡量硕士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能够符合技术开发和运用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升级,社会上也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现行的培养目标已明显滞后于发展需要。因此,目前急需构建一套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评估标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的录取、课程设置、师资配置、科研项目等环节进行评测,从而对培养过程进行调整,保证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二、校企结合模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二度培养

通过校企双方建立合作平台,对研究生创造技术、设备、配套等等都完备的科研条件,并配备一支具有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导师团队,由此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转化。

一方面,二度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校企结合模式中,学生在学校课程之外可以尽早接触社会、专业和实践中的前沿知识,在生产一线的的实践过程中,研究生的创造、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也能得到充分提高。在此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科研和创新的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研和创新成果完成产业化转化。由此,可构建新型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构建校企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顺应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要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满足了学生求知和就业两方面的需求,为企业提供科研技术储备,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校企结合二度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模式的构建

(一) 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针对研究生的教学现状、教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結合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知识、自学能力和技能要求,探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改进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研究生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由企业提供研究平台,对学生进行生产操作规程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运用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优势,参与企业的科研技术开发过程中。研究生在增强实践能力、获得新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导师应该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对接研究课题,为研究生选择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并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解决研究实践中的问题,以自己过去科研项目中的经验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了解研究进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各种偶然因素或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欠缺,研究成果和企业设计要求不符时,导师应及时指出,客观评价、客观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思路。

对于高校研究生导师的选用,应优先择取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教学水平,尤其是有一线实践科研经验的优秀人才,应该对学生的科研课题、科研水平严格把关,保证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尤其应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也可以特聘作为高校研究生导师,从而优化导师团队结构,彼此相互交流,碰撞出更多火花。

(二) 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标准体系。

虽然目前一些高校己经确立起了简单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机制,但是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其中的创新能力评估标准也没有得以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录取、课程、科研、论文等各个环节,也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作为一项经常性活动,各高校应切实做到在各个环节都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并进行定期评价。

首先,应意识到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的重要性,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标准是从源头上提升整个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运用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的方法,覆盖全国的高校及人才招聘系统,建立全面的的创新能力评估机制。

其次,坚持研究生教育改革,坚持以科研实践为基础,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的硕士教育质量评估理论,根据研究生教育专业性、自主性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并在评估指标、评估方法等方面广泛听取教育界专家及学术组织的指导建议,建立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前瞻性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并确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体系。

最后,为顺利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及创新能力评估标准,提高评估水平,应建设一支专业的评估专家队伍。队伍人员主要从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教育学术团体、高校内部优秀教师等方面遴选,要求懂得教育质量评估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有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及丰富的知识面,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教育专业上具有有较深的造诣或者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以此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及创新能力评估的专业化、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

(三) 校企结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运行机制。

校企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中,高校与企业开展知识与技术的交互合作,从而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作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为使校企合作平台长期平稳运行发展,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

1、以政府为主导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并不非常热心,这是由于企业作为非公益性单位,要考虑自身的盈利性,对于为研究生的培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能够取得相应的回报非常在意。而目前作为合作平台另一方的高校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及模式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大多数校企合作平台的失败,或者双方的合作局限于形式,不能够起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鼓励和引导双方合作平台的搭建。

首先,政府应该修改完善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校企合作的各方面提供法律保障,维护校企双方合法的权益,避免发生权利与义务方面 的纠纷。其次,给予校企合作的双方一定的政策倾斜,支持高校的实践基地、实验室等建设,优先安排优质的科研教育资源等,对于企业则可以给予相关的税收减免以及其他生产资源等。最后,设立专门的扶持资金,筛选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合作项目,给予定向拨款,重点投资,帮助研究成果产业化转化,并推向市场。

2、合作伙伴的选择

在有了政府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后,会促进一些高校与企业选择进行合作培养,而选择合作伙伴是进行校企合作培养的基础,合适的合作伙伴可以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1)进行合作培养的校企双方应该平等相待,高校与企业要客观评价自身和对方的优缺点,双方是作为合作伙伴的形式而不是赞助或者雇佣的关系,不能片面的根据双方资产、社会地位或者名气的高低评价对方。

(2)进行合作培养的校企双方应该相互信任,由于研究成果的获得并不是一个可严格约定的过程,因此,在研发过程双方应秉承相互信任的原则,保证双方合作的持续进行。

(3)进行合作培养的校企双方应该选择互补的伙伴,由于合作的基础是高校知识与企业技术设施的互补,高校应择取符合培养目标,并能提升研究生相关创新能力的企业,企业也应择取符合自身发展战略,能够提升技术水平,破解技术瓶颈的优势高校、优势专业。

(4)进行合作培养的校企双方应该成果共享,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科研成果,而对于成果的归属与收益的分配应该有专门的机制来安排,保证双方利益得到公平分配,最终双方实现共赢。

3、校企合作平台的投入与产出

校企合作平台作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同运作的平台,有着很强的目标性,因此必然牵涉到双方的投入,其目标也就是研究成果的产出与投入也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投入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就是资金投入,资金来源的渠道也有很多,除了政府划拨的扶持资金外,高校与企业各自也有投入,另外还有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的投资。其中,政府扶持资金额度相对有限,不足以支持合作平台中研究基地、实验室以及相关设备的资金,而大多数高校与企业对于孵化期的研究项目也不愿投入大量资金,因此,为了促进校企合作平台的发展,必须创新融资模式,引入投资机构与社会资本。由于有了高校的知识与企业的技术的双重保障,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而高科技项目也是当前风险投资等机构所热衷的投资点,所以校企合作平台应大力引入投资机构与社会资本,在获得资金来源的同时也会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在产出研究成果后,如何进行分配,也是决定合作平台最终成败的关键一环,为保证双方的长期合作,必须保证利益公平合理地进行分配。在分配上,尽量做到互惠互利、公平公正。此外,由于科学研究是一项结果不确定的活动,隐藏着一定的风险,而校企合作的双方承担的风险是不对等的,因此在分配上应遵循风险补偿原则,高校和企业各自所获得的利益与其承担的风险相适应。

在科研成果的处理上,科研技术成熟的高校可选择将科研成果交由企业一次性买断,获得技术转让费。而对于大部分成长中的高校,尤其是想将合作平台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的高校,可选择以技术和设备等入股,双方成立有限合伙公司,参与企业的经营,作为高校长期的实践基地,同时也可以培养多个专业的研究生,有利于高校的全面发展。

结语: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正迅速发展,各高校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而我国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仍然迫切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其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硕士研究生是企业急需的人才,也应该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校企结合二度培养研究生创新是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它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显著提高我们办学的水平。结合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创新能力的二度培养,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这对帮助服装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获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我国设计艺术方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校企结合二度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还应该逐步进行课程设置层面的转变,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快速发展。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起到纽带作用,使高校与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取得突破,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 颜海涛,马跃进,赵建国,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7(3):14-17.

[2] 赵珂,贾杰,方芳.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2012.58(2):201-203.

[3] 张乐天.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思考.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5):8-9.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