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本质之我见

2016-05-30刘瑞颖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净化劳动

刘瑞颖

【摘要】:“艺术本质”的问题,也就是探讨一下艺术与人类生活关系的问题。但是这的确是很复杂很难解释清楚的一个问题。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和人们的劳动分不开的。

【关键词】:艺术的起源;生存情感;劳动;净化

正文:什么是艺术?看似这是很简单的问题。艺术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是陌生的东西,因为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仅从“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观点就可以看出艺术是一种很古老的存在。

但艺术的原因,根据和本质到底怎么去理解呢?古希腊的思想家们把这个困惑表达为“美是什么”,因为他们发现艺术作品与其他人类产品有一个突出的区别,那就是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的美感。苏格拉底曾经力图理解美之所以为美的缘由。在一次讨论中最后他感慨地说:“我得到了一个益处,那就是更清楚地了解了一句谚语:‘美是难的”。德国近代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了他的看法:审美趣味是由“混乱的认识”和“微小的知觉”所组成,我们对它“无法充分说明道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想要解释艺术的本质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但是美学的困境并不意味着对艺术的哲学思考的终结。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艺术实践本身所提出的。艺术家的创造必然要与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民族的审美意识相关联,没有一个艺术家或诗人的创作是纯粹的以自娱性为目的的。然而伟大的艺术作品却始终保持着谜语般的特性,并不是因为它的“技法”或“思想内容”很复杂。这是艺术神秘的地方。有的时候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估计只有在这种以默默的心灵的对话的方式中才能体会到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吧。艺术的神秘也是艺术存在的原因之一,艺术作品往往把人们带入它所呈现出来的“生存情感的世界”。

艺术与生存情感的关联直接的引出了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人类一切文明活动都依赖于某种“保存方式”的建立。所以人们要找一种东西来保存情感。情感需要在形象中保存,那只有艺术的语言办得到。这样就很容易解释人们为什么对艺术创作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乐此不彼。这也说明了艺术之所以会像劳动一样从古老的存在延续至今的原因。

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有过“模仿说”和“再现论”。而这个是与艺术是用来保存人类情感的思想相抵牾的。模仿和再现是比较粗浅的解释,是片面的,不足以说明艺术的起源和本质。对于这两者的反驳是很容易的。人们为什么要模仿,为什么要再现?从柯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对现实艺术的再现其实是去再现事物对我们所发生的情感影响,所以他提出了“情感上的逼真”的概念。这才符合艺术创作的真相。就如大家普遍认可的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艺术家都有各自特定的视角,即使企图去达到客观的眼光,也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因此再现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艺术起源于劳动”。在人类的考古研究中发现的远古的洞穴壁画就表明了原始艺术与人类劳动方式的进展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一点。远古人类群居便形成了社会。成为区别与其他群居动物的成为灵长生物的最重要的一点。要在一个社会中生存,就要有共同的信念,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民族精神。古代人类最原始的共同体意识是原始劳动的精神依据。精神力量的凝聚可以为劳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动力。艺术成为凝聚其精神力量的表达方式。马克思也认为,精神的产生组成是与物质的生产交织在一起的。这样看来,艺术与人的劳动是分不开的。

艺术一开始就是与人的生存相联系的。说艺术是起源于“巫术”,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这么说,柯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说:“巫术活动是一种发电机,它供给开动实际生活的机构以情感电流。”他强调巫术的实际作用是用情感表现活动给予社会劳动以动力。在马雷特的研究中也提到过一点,揭示了艺术的一个本源特征:艺术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忆,是借助当下的现实生活材料而对于永恒的理想的返回。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其实呈现出发展的历史。

艺术的本源隐藏在工艺活动中。艺术之所以一直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存在不免让我们好奇。既然艺术用来表达情感,保存情感。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感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呢?仔细想来那就是我们的“生存情感”。而生存情感只有通过形象的塑造才能这正得到表现。这也是艺术中常提到的情感的“净化”。“净化”后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往往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共鸣,让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加深印象,甚至可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升华。

由此说明艺术不是脱离生活的,它是生活的真实基础,属于生活的一部分。不过也有人质疑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学说中来解释这一点。人类劳动所遵循的尺度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尺度,而且还有人类自身的尺度。人们按照美的尺度来改变事物,美的尺度来自人的性灵。人们总是不知不觉地在改造事物的同时把自己的性灵对生存的体验置入其中。所以说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是与劳动分不开的。虽然说劳动之后所得到的结果不是艺术作品,但是无一例外的是这个“结果”往往包含着人的生存体验。

对艺术之本质的深入讨论,必定要看清真理和美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分清艺术哲学和传统美学的界限。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传统美学认为真理和美是分开的。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美是它的形式,而真理是这个作品的非形式的内容。准确的说这个观点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用美的形式来表达真理,它否定了美的形式中包含真理。然而,海德格尔为美下了一个定义:“美乃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现身方式”。这两种观点显然是大不相同的。理念本身无所谓美或不美,只能说美是感性显现。

再从艺术史的发展来看,在西方艺术史上,艺术起初与巫术联系在一起,它为原始宗教活动服务。之后也出现过艺术相对独立的生存情况,如古希腊时期创造的某些艺术作品,已经有这个倾向。中世纪之后,艺术还是为宗教服务,出现大量的以宗教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宗教统治艺术的时期在近代之后慢慢消退。自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打破了教会的统治权,艺术也由此获得伟大的解放。总之,艺术还是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生活。艺术是我们劳动的本质要素,是人们生活中奠基性的活动。

在艺术中活动着的是民族的审美意识,而不是理论性的认识。审美意识又是实践的意识。之前我们讨论了艺术作品中包含了人们的生存体验,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往往是对生存体验的情感的表达。所以无论怎么看,艺术都脱离不了实践的基础,脱离不了人们的社会劳动。只不过,艺术是选择性的表达人们的生存情感。艺术与劳动的关系并不是说艺术是在劳动之后产生的,艺术是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没有社会就无从谈起艺术。有了社会才会有某种共同的认识,共同的信念。人们的审美意识才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开展而活动。

总之,对于其最初级的解释是它起源于劳动,为了保存人们的情感而存在,是由人们的本能性灵自发所引导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产生的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陆一帆.美学原理学习参考资料[M].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6

[2]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商务印书馆.1982

[3]房龙.人类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9

[4]阿多諾.美学理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柯林伍德.艺术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6]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72

猜你喜欢

净化劳动
让劳动实践真正发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使人快乐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2019猪病净化技术高峰论坛”聚焦区域净化
热爱劳动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陶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