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绘画艺术用色比较

2016-05-30王海红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

王海红

【摘要】:东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在各自的美学思想上产生差异。中西绘画色彩观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不同绘画历史阶段,他们的绘画色彩观念并不一样.中国绘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随着这一特征,不断加强,最终使传统绘画由客体对象的表现转向了主观情感气质、精神的表现.西方绘画中的形体代表了形体本身的比例、结构的和谐与秩序,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追求科学的色彩规律,从而形成了以写实主义绘画为传统的西方绘画体系.色彩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着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艺术用色;色彩观;表现形式

前言

《簪花仕女图》和《西斯廷圣母》这两幅作品集中体现了东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的典范,通过它们透析中西方文化及文化引起的审美的不同,唐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是中西方艺术最鼎盛的时期,唐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都是和谐的艺术!美的艺术:即古典主义的艺术,也是人物画日臻成熟的时期.在东、西艺术之都,活跃着两位巅峰级描绘女性形象画的大师“周昉”和“拉斐尔"他们一个擅长人物佛像,而另一个以画圣母像闻名世界,他们都对同一题材女性美的典范(分别是中西方)进行了描绘,而当我们瞻仰《花仕女图》与《西斯廷圣母》这两幅巨作时,不禁为它们对美的阐释不同而感叹,如品香茶与咖啡,不同的味道和不同的材質料,但它们展现给我们的却都是和谐的!美的!

一、中西绘画的色彩观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由于不同的民族创造不同的绘画艺术,东西方民族在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从而进一步成就了中西方绘画在用色理念与方法上的不同。

(一)中国绘画的哲学色彩观—从“阴阳五行”说起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传统哲学对中国绘画色彩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绘画是哲学色彩观,根源于阴阳五行以及儒道玄禅之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中影响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学说之“五行说”一中国绘画色彩观影响深刻而至今。中国古代思想家把“水、金、木、火、土”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当五行说与阴阳学说相融合,两种关于世界物质本原的学说看似矛盾实际上又是统一体。五行由阴阳二气化生,是五行实体的阴阳合流。当色彩与五方即东、西、南、北、中产生联系且相对应即五方色。五方色在《考工记》里有明确地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于是,东一青、西一白、南—赤、北一黑、中一黄。极富智慧的中国古人把五行与五色相结合,五行生五色,《逸周书》:“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土。”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落实在色彩上,五色既具有五方色彩的象征性、概括性,又是对五行这五种物质色彩的观察、反映和总结。而黑与白,正合阴阳之说。

(二)西方绘画的科学色彩观—从“主客二分”说起

西方绘画色彩观念与中国绘画色彩观念截然相反。“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他物为客体,两者是相互外在的东西;而认识则是由此及彼的‘桥梁。用西方哲学现成的术语,就是‘主体一客体的关系。” 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开启了 “主体一客体”式思想的先河。在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不是至高无尚的神权、宗教的权力,就是人类要驾驳自然、征服自然。两者观念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坚持主客二分的思想。众所周知,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与科学密不可分。

二、《簪花仕女图》

(一)简介

《簪花仕女图》横卷形式,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被认定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的现实主义风格。画中描写的是唐代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二)《簪花仕女图》的色彩运用

艺术集中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化发展,唐代经济繁荣,政策开明,唐代仕女画中大气。富贵的色彩语言就是当时贵族阶段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有力证据。经济强盛的唐朝需要热情奔放的色彩与之相呼映。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整幅画卷使用了明快绚丽的色调。红色为其中最重要的视觉语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太阳与火,是一种积极、热情、乐观向上的色彩,代表权力威严和光明的同时也给人一种热情高贵的感觉。

三、《西斯廷圣母》

(一)简介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西斯廷圣母》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流露出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这种伟大的母爱,显现于这个身着简朴衣裙,赤足的年青的妇女身上。画面上,帷幔向两边缓缓拉开,圣母马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冉冉降落。迈着轻盈坚定的步伐向前移动,扑面而来的风吹散了衣服的皱褶。她的脚边,跪着年老的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轻美丽的代表平民百姓迎驾的圣女瓦尔瓦拉,前者穿着沉重的法衣,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后者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的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爬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天真的童心跃然画上。两个小天使的原型是拉斐尔家对面面包房,面包师傅的两个儿子,每天到他家玩。拉斐尔喜欢他们两个。于是拉斐尔加了他们两个画像。

(二)、《西斯廷圣母》的色彩运用

人物衣着不再是呈现棕色灰色黑色等沉重的色调,而是加入了红色、蓝色、绿色、金色等亮色调,让画面中的每个人物都鲜亮起来,让画面中的生命力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

四、人物画色彩表现形式比较

色彩,视觉艺术中最富有情感的因素,具有在瞬间唤起视觉与情感共鸣的效果,不同的民族在创造和发展本民族绘画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用色体系。

就绘画语言来说,中西色彩语言的差异远远大于造型、构图等绘画语言。西画尽管因为画家个体差异,有重“形”重“色”之分,但整体上和中国画相比显然是重“色”的,而且色彩在西方绘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色彩就没有油画。中国古代对色彩也是十分重视的,古人把绘画称“丹青”。是对赋色浓丽、重视形色真实、强调“以形写神”、“以色貌色”的工笔画的称谓。

参考文献:

[1]《中西色彩比较》 李广元 李黎 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6

[2]《中国绘画史》 潘天寿 著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5

[3]《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
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初探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煤层气井排采管理异常表现形式及处理对策研究
浅析安德鲁·怀斯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卷首
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在数字绘画中的应用与拓展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浅析芭蕾舞《茉莉花》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