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学生心灵的助跑者

2016-05-30颜金桥

新班主任 2016年8期
关键词:惩戒关怀心灵

颜金桥

教育是面向心灵的事业,教师注定要和灵魂打交道,而班主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助跑者,陪伴、激励着这些稚嫩的孩子,和他们一同向前进!

善意爱心,照亮心灵的天空

央视曾播过一档节目,讲述了一群志愿者到西北某偏远山区的学校进行心理扶助的故事。其中,一位初二男生被问道:“谁和你最亲?”那个孩子回答:“电脑,手机,钱……”唯独没有家长,没有班主任——本该最亲的人反而变得陌生,这说明,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的人,我们做得不称职,我们并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去年,我到一所偏远中学考察。那里民风淳朴,师生关系和谐、温馨,学生可以在放学后端着饭碗跑到老师家去问问题,在双休日跑到老师家去玩耍、探讨人生,饭做好了就坐下来一起吃饭。那里的老师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精神关怀。那里虽然也有“后进生”,但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阳光的,坚信自己的人生也一定是光明的,因而每个人都有着努力的动力。点亮学生的心灯,照亮学生的心灵,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这才是教育成功的密码。

开启心灵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可有些学生的心就像上了锁的大门。这时候,我们唯有付出真诚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师爱,架设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深入学生的内心,去了解他们,才能打开他们心中那扇尘封已久的大门。善意,爱心,能照亮心灵的天空。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应该是一种柔软的心底触摸、一种心灵的感悟和唤醒。我们的一点点善意,一点点关怀以及一切真心的付出,学生都能感受到,并可能因此受益一生。

良性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是唤醒心灵的艺术。没有心灵沟通,谈何教育?我常问自己:“此刻,我的学生在想什么?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吗?我要如何赢得学生的心?”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我以心换心,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感受与需求,摸索出了“心灵沟通十法”:换位思考法、理解尊重法、网络沟通法、善于倾听法、谈心家访法、妥协教育法、寄语书信法、“老颜说事”法、“趣罚智罚”法、“一起时尚”法。

例如,妥协教育法。有一年,我中途接手高二(2)班,遇到了与我有严重对立情绪的学生龚某,他认为前任班主任要求宽松,而我要求严格,因而不服我的管教,公开向我叫板,想给我“下马威”。我知道不能急,不能冲动,否则就可能犯错误。我一边耐心地等待,一边通过妥协教育,利用周记批语、网上聊天、书信往来等方式对龚某进行正面引导,潜移默化地推动他的改变。恰如给苦涩的咖啡加点糖,能让它更易于被味觉接受,且能苦后回甘,我以情动人,用宽容化解学生心中的不满,通过等待式的“慢教育”,帮助学生自我醒悟,在内化、自省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调整、自我纠错,而师生间的感情和默契也在不断滋长。

又如,“老颜说事”法。我认为,不能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他们是年轻的一代,该有更开阔的视野。我希望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他们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每天的“老颜说事”时间里,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被搬到了晨会课上,一篇篇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大事件的评论也出现在了夕会课中……学生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进入高三后,我就将“老颜说事”的主讲权交给了学生。因体现了民主与尊重,反而更彰显育人的效果,学生在故事中对照着自我,完善着自我。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校园时尚也跟着在变。追赶时尚,是学生在用年少的天真与激情编织成长的梦想,他们捕捉流行元素,用它们映照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班主任只要引导得当,就能使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新载体,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应当多寻找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适时培养共同的爱好,多倾听、多理解、多包容,让师生之间达成共情、建立信任,是实现有效沟通和引导的一个良策。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热播时,看到学生的周记、作文里写的都是它,我也跟着追了一回星——了解后才有发言权,进而才能进行恰当引导。《何以笙箫默》改编自顾漫的同名小说,个人认为,这篇小说是这位作家的三部代表作中艺术水准最好的一部。于是,我利用班级读书时间,举办了一次“顾漫作品书评会”。书评会上,我不仅和学生们交流了对作品、对作者的看法,更认真倾听、用心解读着学生们的成长烦恼。在他们所喜爱的领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理解更为深透,他们就会心服口服地听从老师的教导。以阅读为例,当我的见解获得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支持和赞叹之时,我便能更有效地引领他们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

欣赏激励,激发内在的动力

2014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肖恩·麦库姆在演讲中说:“在一名教师的专业能力中,指导力比学科能力更重要。我认为在本质上是建立与学生的连接。没有人会抗拒这种力量,士为知己者死,所有的人都有报答知遇之恩的冲动。”

精神的力量才是最强大无比的力量,而从经济学角度看,赞美或激励也是一种产出大于投入的投资,因为我们可能得到超出想象的回报。因此,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让学生对自己怀有希望。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激励五策”。

起始定格目标。每学期开学前,我都会提前到校清扫教室,在开学第一天用整洁明亮的教室迎接学生。当其他班级还在做清洁、领书本时,我们班已书声朗朗了。这种跑在前面的快乐一直激励着我,让我面对工作更加主动。开学第一天,我请学生们上台做自我介绍,主要谈自己的优点,鼓励他们为自己制定有一定难度的学习目标;我特别向“后进生”承诺,他们有“三优先”特权:提问优先,辅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我用这一系列行动进行表态,也是一种激励:我们的班级可以建设得更加美好,每个人的前途都会是一片光明!

赏识激活信心。几年前,我接手了一个有着十几个“调皮蛋”的班级。那些让我头疼的“捣蛋鬼”让我心力交瘁,一度想要放弃。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校园艺术节中,我发现他们身上竟然有那么多闪光点,他们竟能如此光彩四射。正是这件事给我带来了转变,我从此换了一种角度看学生,将每个学生都视作一株孕育着无限生机的小小萌芽。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让每个“调皮蛋”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绽放自己生命的光彩。随着我的态度的转变,这些“调皮蛋”也渐渐变得听话了,他们很少再有“破罐子破摔”的破坏行为了,班级气氛越来越融洽。

阅读重塑精神。“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朱永新如是说。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在班内建立“图书角”,举行“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晨读、午读的方式增加阅读量,以此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精神饱满、自强自信起来。

信任激化自尊。宽大信任往往比严厉处罚更为有效,更能激发孩子的自尊、自信,撑起学生心灵的天空。我曾遇到过一位转班而来的学生小黄,他晚上沉迷于网吧,白天就在课堂上睡觉,甚至时而旷课。一次,我在学校附近的网吧找到了他,但我并没有批评他,只是默默地陪他坐着。等家长赶到后对着他发完火,我就带着他来到学校阅览室,然后坐在他身边,静静看着书。他不知所措,也拿起书来读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除了常常给他分配一些班级事务,让他无暇上网,就是带着他去学校阅览室看书。几个月下来,这个孩子变化很大:考勤几乎全勤,戒掉了网瘾,周末会主动“泡”在图书馆里,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细节养成自立。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我通过细节的规范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细处入手,常抓不懈。在我们班的黑板处,专门设有表扬栏,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有任何进步,都能得到及时表扬。渐渐地,他们在学习、卫生等方面形成了良好作风,赢得了老师、家长们的称赞。

精神关怀,助力心灵的长跑

班主任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者,“以精神关怀培育关怀精神”是现代班主任劳动的重要方面,更是班主任工作的真谛:只有把“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怀学生的精神发展、关怀学生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才能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精心创设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感动中体验美好、成功和快乐,使学生沐浴着精神关怀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我摸索出了“精神关怀五策”:对话日记法,活动吸引法,科学诊治法,班风熏染法,心灵惩戒法。

对话日记法。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每周一次的教育主题班会后,我会要求学生写下对话式日记:和自己对话,求真之中内化真情;和同伴对话,日记接力强化友谊;和师长对话,悟情之中沟通心灵。对话式日记让我更加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师生在交流中分享收获,在沟通中共同成长。

活动吸引法。沉迷网络是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杀手,而要让学生戒除网瘾,就必须为他们找到替代品。我选择用丰富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投其所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重新选择爱好,实现良性转化。李某就曾是一个沉迷网络到“忘我”境界的学生,家长无论用什么方法都管不住他。我发现他很喜欢打篮球,就推荐他参加校体育训练队,并特许他在自习课时请假去练习篮球,还请他帮忙组织我班与其他班级间的篮球对抗赛,这样,很好地转移了他的兴趣点。当李某不再有时间去网吧后,我又专门召开了一次“抵制诱惑,远离网吧”的主题班会,借助集体的舆论和压力,号召大家自觉戒除网瘾,让李某感触极大;再加上我在班上推行的“四人小组”互帮互助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李某养成了新的兴趣爱好,也就不再去网吧了。

科学诊治法。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许多秘密需要我们去挖掘、探索。陷入“问题学生”困境,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视角和态度。对于犯错的学生,尤其是犯错的“后进生”,我们更要关注其精神的健康成长,也就是说,班主任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应该是心灵救护工作,尤其要注重其科学性。转化“问题学生”,我常用的方式是打出一套“组合拳”:科学诊断,家校联合,走进心灵,补差激趣,讲究技巧,恒抓反复——不放弃,抓反复,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能形成力量!

班风熏染法。我班实行“整体德育”制度,即合作教育,打造学生“发展共同体”;同时,还实行“群团自治”制度,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即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此外,我还为学生勾勒出宏大的愿景,打造班级利益共同体。人人参与管理后,班委就变成了协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务的组织,实行“班务承包”和“每日、每周评议”,充分发扬了学生的个性。遇到班级重大事务,我便组织学生召开“班级听证会”,民主公平地商讨问题,做出集体决定。我坚持文化育人,打造班级“家”文化,营造和谐的教育“场”,共建师生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精神气象。

心灵惩戒法。为了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激励表扬是应该的,但惩戒教育也必不可少,适度的心灵惩戒也是一种精神关怀。惩戒的底线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改正,因此,惩戒的方式要让学生愿意接受,能将之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惩戒方式方面,我提倡“绿色批评”,如罚唱歌、罚演讲、罚做好事等,它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片清新的绿荫,孩子们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能以愉悦的态度接受我的教育。

美好人生从“心”开始,教育就是直面心灵的事业,它触动的是学生的心灵,而漾起的回响,是教育带来的幸福。做学生心灵的助跑者,我心中充满了与学生心灵相通、心心相印的幸福!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惩戒关怀心灵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唤醒心灵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