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境庐诗草》到《静庵诗稿》

2016-05-30刘林轩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钱钟书

刘林轩

【摘要】:结合《人境庐诗草》与《静安诗稿》两部作品,对钱钟书《谈艺录》的“照着说”与“接着说”进行分析,明确何为“照着说”和“接着说”,旨在学习钱钟书的文学创作方式,继承与发展钱钟书的优秀思想内涵及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人境庐诗草》;《静庵诗稿》;钱钟书;《谈艺录》

“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大气能成由早慧,人谋有补赖天工。”是著名哲学家吴宓对钱钟书先生的评价。钱钟书一生励志精进,是中国哲学界、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对中国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贡献。昆仑之巍,钱钟书先生的人品、学术研究质量令人信服,也是当代文学青年所学习的楷模。文章结合钱钟书的作品,分析其思想中“照着说”与“接着说”的内涵,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浅见。

一、“照着说”

钱钟书先生可谓是二十世纪杰出的知识学者代表人物,他的社会、人性的领悟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人品和思想素质。

(一)结合原文内涵,注重整体还原

“照着说”并不是结合原本的材料进行背书,更不是“念经”似的单纯复述。“照着说”需要在明确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术研究内容和相关材料,注重整体性的逻辑还原,按照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拓展分析[1]。“照着说”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在适当的范围、适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并不是任意妄言,忽视客观实际。

“照着说”需要首先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比如《人境庐诗草》中,需要划定“人境庐诗”的对象范围、外延以及边界,而不是《人境庐诗草》皆属钱钟书的批评对象。

(二)深入挖掘底蕴,领悟原著深意

钱钟书未届不惑,便敢于叫板梁启超的“黄公度论”,足见钱钟书确乎“少日轻心”,但是钱钟书却比一些先哲时贤更加富含底气。在众人纷纷赞扬《人境庐诗草》中西洋题材内容中,钱钟书却指出其中的黄诗取迳较低,内容较为俗套,敢于提出质疑并明确质疑的原因。其中的取迳较低主要表现在黄诗中“维新”、“革命”等相关内容的描写中。“维新”与“革命”均需要结合时代发现的特点加以深入分析,而不能仅仅结合市井氛围进行描写,那么内容则会变得俗套[2]。

(三)在旧学与新知之间游走

社会的发展必将会带动文化知识的变革,一些事物、文化都将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变化。例如黄诗的《今别离》,如果你能够在两万公尺的高空,看窗户外的流云,或许会与日常中阅读《今别离》的感受大相径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各项事物,在旧文学知识与新文学知识之间游走。

(四)“西学义谛”有两个维度

钱钟书对《静安诗稿》的评价相对较高,《静安诗稿》不论在诗学研究层面还是价值研究层面,均能够获得钱钟书的好评,称其为“比兴以寄天人之玄感,申悲智之胜义,是治西洋学人本色语”。在这段话中,“本色语”即为“西学义谛”[3]。

结合钱钟书对《静安诗稿》的整体评价而言,钱钟书为后人所留下的“接着说”空间较大,他对《静安诗稿》的评价呈现出印象式的评价特点,值得后人在阅读《静安诗稿》后细细琢磨,不断完善对《静安诗稿》的评价。

二、“接着说”

(一)“天人玄感”与“悲智胜义”

“天人”即为“宇宙人生”。钱钟书的口中的“玄感”是基于《静安诗稿》中“忧生之苦”而言的。王国维在1907年诉诸《静安诗稿》中“忧生之苦”,其中包含着“玄学”思想,“玄感”思想运用于其中,十分恰当。

“悲智胜义”是基于“认识论”、“美学论”、“本体论”以及“伦理学”四方面内容进行的深入分析。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接着说”即为是在明确文本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拓展和分析。根据《静安诗稿》中的内涵,总结出“忧生”等思想,并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深入拓展和分析,将“忧生”的思想能够与人生态度相联系,真正展现“接着说”的价值。

(二)“接着说”: 两种异质“意境”

“接着说”拟在思辨的角度上,提升文学思考的层次。“必谓”值得是必须说出先哲给定领域中没有讲明的内容,而“必谓”的思想与“接着说”中的“义蕴”思想不谋而合。“义蕴”同样指的是对文本内容中没有详细阐明的观点进行深入评价[4]。比如在《人境庐诗草》中所蕴含的学理,则需要在深入分析的前提下,进行深层次论述,具体而言之。

钱钟书在赞扬《静安诗稿》“甚有诗情作意”的同时,也提出“惜笔弱词霏,不免王仲宣‘文秀质赢之讥”的质疑,他总是能够秉承着思辨的理念分析各类事物、各种思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结束语】

钱钟书《谈艺录》的“照着说”与“接着说”思想对当前哲学领域和文学领域的发展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强对钱钟书思想的分析,并将其思想内涵深入渗透到当前哲学艺术研究领域当中,秉持着思辨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进而不断提升我国文学艺术和哲学事业的发展,真正展现“照着说”和“接着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毅. 回归历史情境来观察——从陆游接受史的角度理解钱钟书《谈艺录》的陆游批評成就[J]. 前沿,2010,04(21):151-154.

[2]李洲良,王妍. 诗话的顶峰——钱钟书《谈艺录》的历史地位和治学启示[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23):69-71.

[3]何山石. 学术著作长效阅读价值生成因素考察——以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编》为例[J]. 出版发行研究,2011,07(15):31-34.

[4]王燕. 功利与文艺:八股文的两面性——从《谈艺录》看钱钟书先生的八股文观[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1(21):18-21.

猜你喜欢

钱钟书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最短的情书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一次“遗忘”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钱钟书用《围城》还人情
吴宓:宽容大度力荐钱钟书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欠一杯不醉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