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2016-05-28顾志良郁建锋孙海燕

考试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

顾志良+郁建锋+孙海燕

摘 要: 根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对《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双语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阐述,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尝试,结合自身实践和体会,针对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双语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双语教学 实践与体会

双语教学是指使用两种语言作教学用语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1],[2]。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某课程教学的本科双语教学,是为提高大学教育质量而实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跟上国际科技发展的步伐,使我国高校尽快走向国际化,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要求对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尽早进行双语教学。2005年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指南》中规定理工科基地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包括课程体系与内容、立体化教材等内容。要求在全国高校推广和开展双语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些高端技术领域的学科,争取在短时间内实现外语教学课程比例的大幅度提高。

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以教学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学校在2009年和2015年分别通过了本科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虽然在教学资源配置、教师专业素质、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知识水平方面无法与国内重点高校相比,但是学校因地制宜,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教学内涵年建设,做好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双语教学也是学校适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开放性、国际化教学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分子生物学是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中最具有活力的前沿学科之一。为引导学生学术视野跟踪国外学术前沿,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水平,2014年起在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至今已开设两届,学生人数接130人,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总结了进行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和体会,为国内同行开展相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一、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以分子生物学为先导的生命科学正经历新的发展阶段。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的机理科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和渗透的前沿研究领域,已成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通过双语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内足够量的成熟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培养学生直接从英语专著或学术期刊上获得更多或更新知识能力;学习专业英语表达方式,提高学生书面英语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最重要的专业知识交流能力。双语教学作为培养21世纪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中开展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创造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直接接触本学科先进的专业知识,更快、更准确地接近学科领域的前沿和核心知识体系,掌握本学科的国际研究动向,从而培养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将双语教学模式应用到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直接了解国际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热点问题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以后有机会进行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

二、《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分子生物学重点内容以中心法则为主线,集中阐述DNA到RNA再到蛋白质合成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以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涉及的维持和调控机制。我们确定了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Introduction;(2)DNA Structure;(3)Genome and Genomics;(4)DNA Replication;(5)The Mutability,Repair;(6)DNA transposition;(7)Transcription and RNA processing;(8)Translation;(9)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10)Molecular Technology。课程内容反映了生物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还增补必要的生命科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充分反映生命科学最新知识,实现了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双语教学中应用较广的授课模式三种[3],[4]:(1)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即完全使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2)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刚入学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3)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入学以后部分或全部地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从专业英语词汇入手让学生多接触专业英语,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5]。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语法知识不扎实,听说水平更差,在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初期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保持型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英文基础,控制好中英文的比例,以汉语教学为主(60%)、英语辅助讲授(40%),然后逐步渗透;课件采取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板书也用中英文对照,适当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和分子生物学专业词汇,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逐渐适应、接纳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中、后期,学生对于英文逐渐适应,逐渐增加课件中英文的比例,讲解时逐渐增加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述,教学模式设计为“英语、汉语并重”过渡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要经常和学生交流,跟踪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环节使用外语的比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选用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教材是体现双语教学特点的关键之一。对于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重点高校,双语教学最佳是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不仅能够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而且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背景讲解。但是对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教学重点等方面与应用型高校需求不尽匹配,难以找到与教学大纲要求一致的原版教材。我们在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中文教材为主,辅以英文原版教材作为重要参考,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体系,又可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我们采用由赵亚华编著的《分子生物学教程》作为主要教材,同时选用了国外优秀教材Turner等编著的《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3rd edition)作为参考教材,该参考教材重点明确、主线清晰、脉络分明,语句自然易懂,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很难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很难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中来,可充分发掘学生自身潜力和能力。分子生物学内容新颖而庞杂,每一个理论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科学实验做支撑,将学科概念、理论等产生的起因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了多元化的探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研究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使学生通过自觉思考获得知识。把讲授课和讨论课有机结合起来,适当给学生布置讨论专题,让学生查阅与专题有关的资料,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专题准备,在有限的课时内适当给学生专题讨论发言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种形式互相交流,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了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采用直观、形象的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用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课程网站

现有的英语水平使学生接受双语教学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实施双语教学应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分子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于动画、图片等,以生动、活泼、直观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所讲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技术用于双语教学,便于生动、形象地表述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增强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在课件中大量使用英文词汇,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结合课程进度,介绍国际当前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能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利用毕博平台,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站,将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以及参考文献和网络资源链接等展示在网站上,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及深度。在网站上有师生互动区,师生可以通过平台交流互动,还布置思考题和练习题,学生通过认真完成习题,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五)课程考核方法多元化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夯实专业基础,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课程考核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是很有必要的。在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弄懂专业外语,同时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所以,课程的考核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加大平时分的比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50%,期末占50%~6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发言、课堂小测验、翻译、课件制作、实验报告、实验考试等;期末进行笔试,其中英文考核题目占50%,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行答题,用英文答题者适当加分,考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开展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体会

开展两年多的《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同时,不降低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而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相比重点高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要低,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而盲目追求英语在教学中的比例,教学质量肯定受较大影响。保持型双语教学是平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进行教学活动,充分重视学生外语基础较弱的特点,根据学生认知程度平衡掌握两种语言的使用,地方本科院校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开始时使用中文教材和外文原版教材,最终还是要根据实际是自编双语教材,可以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得培养需求、教学大纲选取原版外文教材中的章节重新编辑,并对部分专业词汇进行注释,还有对难度的内容用中文解释。而自编双语教材的好处在于学生可直接对照教材自学专业外语。“英中互相参考对照型教材”比较能够符合针对具有中等或中等偏下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6]。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选取英文原版书中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7th edition)中的一些章节内容,进行专业词汇和知识点的中文注释,作为以后的教学教材。分子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重、难点基本上要用中、英文重复讲解,在不减少教学互动环节的前提下,教学信息量会大大降低,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进程较缓慢。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学习专业词汇和理解课文段落,对于《分子生物学》这种信息量和知识量都极大的课程,这就意味着为了传授相同量的信息与知识,双语教学需要更多的课时量,应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学时数。学校在教学内涵建设中非常重视双语教学的课程,在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中,对双语教学改革作为优先支持项目,鼓励教师尝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虑到双语教学相对于中文讲授难度较大,备课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时津贴上给予政策性倾斜,计算工作量时双语课程比普通课程给予1.4的课程系数,以鼓励双语课教学的开设,充分调动了老师开展双语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德滨,张海秀.地方性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多元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63-164.

[2]葛亚东,葛雅丽,王鹏,朱国萍.分子生物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5(8):1251-1254.

[3]徐启江,丁国华.双语教学模式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实践.中国林业教育,2008,5:57-60.

[4]马丽,明东风.地方本科院校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2):86-88.

[5]彭青华,罗世瑛.谈高校专业英语与双语教学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6,(9):166-168.

[6]罗睿,郭建军.对中国大学双语教学中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2,5:70-75.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发育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导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