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炼成长路

2016-05-27赵梦瑶

中国石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炼油厂炼厂炼油

□ 赵梦瑶



地炼成长路

□ 赵梦瑶

地方炼厂如今已成为中国炼油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地炼,是地方炼油厂的简称,与其相对的是国家主营炼厂,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国营炼厂。地炼与主营炼厂不同,不仅资源处于劣势,发展也面临多重障碍,在炼油行业的地位一直较为尴尬。然而地方炼厂产能如今增加到不容忽视的地步。截至2015年底地方炼厂一次产能占全国总产能比例高达28%,如今已成为中国炼油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山东是地炼最集中的省份,2015年山东地炼一次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比例高达19%,占有绝对地位(见图1)。作为国内地炼的领头羊,山东地炼发展阻力异常之大,“无油可炼”一度让山东地炼陷入绝境,而这一切因2015年原油政策的放宽而发生改变。

地炼之初创期:依傍各大油田形成炼油厂

1907年2月,中国第一口油井——延长一号井,在陕西延长县西门外勘定井位,依傍该油井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炼油厂——延长石油官矿局炼油房。

20世纪50年代,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从西北地区展开,重点发展西北和东北炼厂,在上海、克拉玛依、兰州等地新建了炼油厂。在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发展工业”的政策下,依附于各大油田,各种土炼油厂拔地而起。

到20世纪60年代,胜利油田在东营及滨州境内进行采掘,当地与政府达成的“资源”换“土地开发”的补偿政策。政府在得到原油资源后,成立炼油厂生产成品油等炼油产品。凭借毗邻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山东建设了一大批炼油厂,这就是山东地炼的雏形。

地炼之发展期:石油行业重组

1998年石油行业重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成立。国家对地方炼厂开始整顿,小炼厂区别性关停并转。

整顿结束后,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大多划归两大国有石油公司,而100万吨/年及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选择性保留成为“地炼”。经过大力度整改,到2000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下(含100万吨)的193家地炼中关闭111家,占总数的60%,保留82家,山东占21家。

地炼的成长期:发展道路荆棘遍布

2001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意见》,文件规定成品油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集中批发,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地炼下游销售渠道受到限制,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巨石。

由于地炼不可以使用进口原油,而配额内油量尚不能果腹,2008年开始,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化工,以及中化集团等央企开始了一轮“以资源换市场”的收购地炼的行动,换得油源的地炼较其他地炼发展更顺畅,多数发展成为地炼中的领头企业。

2009年,国家《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及《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出台。意见中指出,加快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的炼油装置,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小炼油项目。在政策的压力之下,部分地方炼厂通过扩能、合并的方式,努力将年产能提升到100万吨以上,以避免淘汰。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明确提出,在2013年底前,将淘汰2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发展进入尴尬境地的地炼企业面临被兼并重组甚至淘汰的境地,地炼企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重组。

地炼的发展面临各方面的压力,除国家政策外,还有来自原料、销售、油品升级等各方面的压力。此时地炼有三种选择:被国企收购,股份换取资金或油源,被行业淘汰。国家整顿规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等一轮又一轮的“整顿”,生存下来的地炼日益壮大,超出大部分人的预期。

地炼步入成熟期:行业地位举足轻重

在国内炼油行业,如今地方炼厂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却有不可忽视的发展障碍。长期没有稳定的原油可炼是地方炼厂发展的最大瓶颈,被迫使用价格高、质量差、收率低的燃料油作为替代原料。随着近年来税费改革、油品升级等的推进,地方炼厂的发展更受制约。

随着放开原油供给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政策面尚未落实之前,部分地炼便选择与国企合作的方式来换取“油源”,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化工、中化集团等纷纷抢滩地炼市场。在原油政策落实之前的几年里,地方炼厂一度展开疯狂扩能来避免被国家政策淘汰。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地方炼厂一次总产能2.13亿吨/年,而作为国内地炼最集中的省份,山东地炼一次总产能达到1.44亿吨/年,占地炼一次总产能的67.6%,在地炼“朋友圈”起到绝对的引导作用(见图2)。

尽管2015年全国范围内禁止新的炼油及石化项目的审批,但不少地炼为积极申购进口原油配额,对原有装置进行改造规避了新批项目的限制,再加上之前审批在建的常减压装置也在2015年投产,因此一次装置规模增幅仍较大。山东地炼2015年一次加工能力环比上年增加13.35%。按照《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扶持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到2017年,山东地方炼化行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控制在1亿吨/年之内。预计山东地炼装置未来几年内将以“淘汰+整合”作为主旋律。

表1 截至2015年底中国主要地方炼厂一次产能200万吨/年及以上企业统计单位:万吨/年

从地炼规模来看,近年来地炼的扩建已见成效,一次加工装置的升级也由此前的盲目扩张开始理性回归,但目前中小产能的地炼个数仍较多。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国内年产能200万吨及以上的地炼企业42家,累计产能占到总产能的83.6%;年产能在200万吨/以下的主要地炼企业42家,累计产能占总产能的16.4%(见图3和表1)。可以看出,200万吨/年以下的小型地炼企业所占的产能份额十分有限,这类企业在政策的压力下将逐步减少,未来生存之路有两种,或扩大规模,或寻求合并,否则只能被淘汰。200万吨/年以上的地炼企业正逐步向装置规模化方向发展。

地炼发展前景乐观

按照《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到2017年,山东地炼企业平均规模由目前的230万吨/年提高到450万吨/年;到2020年,全省地方炼化企业平均规模扩大到500万吨/年。目前山东地炼在淘汰小型产能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加之在原油“双权”的申请过程中,部分闲置及落后产能也得到规划和淘汰,未来整体装置规模扩大可期。

2015年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重申要严格限制新增炼油能力和化工产品产能扩张,加快淘汰200万吨及以下、油品质量和环保不达标的炼油项目。中国炼油行业限制产能扩张与淘汰落后产能齐头并进,产能过剩的问题虽然不能即刻解决,但能得到有效控制。地方炼厂作为国内炼油行业不可或缺的一员,未来将从装置规模小且乱逐步向装置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卓创资讯)

猜你喜欢

炼油厂炼厂炼油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美国环保署下令关闭加勒比炼油厂
德克萨斯州一些大型炼油厂可能需要数周时间重新启动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