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仪阴阳诀——乾坤八字法》探析

2016-05-26刘明亮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摘 要: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深入剖析擒拿秘籍《九重天》中《两仪阴阳诀——乾坤八字法》的破解和它的译解;并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解读 “乾八字法”和“坤八字法” 的技术和理论细节;彰显《两仪阴阳诀——乾坤八字法》在擒拿技术和理论中的显著价值。

关键词:擒拿;《九重天》;《两仪阴阳诀——乾坤八字法》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47-04

Abstract: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 are taken here, with the help of the author's own practice experience, to make an deep analysis of the decoding and its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crets of Liangyi (Yin and Yang): The Methods of Eight Characters of Qian and Kun in the The Nine Heavens, a Cheat of capturing skills. Besides, the author also interprets the details of the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The Methods of Eight Characters of Qian and The Methods of Eight Characters of Kun by the means of illustration, aiming at highlighting the great value of The Secrets of Liangyi (Yin and Yang): the Methods of Eight Characters of Qian and Kun in terms of the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capturing skills.

Key words:capturing skills;nineth heaven;The Secrets of Liangyi-the Methods of Eight Characters of Qian and Kun

作者简介:刘明亮(1974- ),男,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两仪阴阳诀——乾坤八字法》是擒拿秘籍《九重天》中的第三个口诀,排在“总诀”“无极诀”的后面。“两仪阴阳诀”原文有14行,每行8个字,由112个篆字“无序”地排列组成(见图1),分为“乾八字法”和“坤八字法”。它全面讲述了在擒拿格斗攻防中如何运用擒拿技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此口诀文字虽然不多,但对擒拿技理和中国传统武术以及武术文化都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擒拿秘籍《九重天》一共有10个口诀,都是用不易阅读的篆字书写而成,并配有不着文字的10句“心诀”。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能够领会口诀的奥义,我们把篆书转化为现代的简体中文(见图2简体正文),方便读者阅读。

此诀的破译法是为擒拿门代代相传的口传心诀中 “乾坤见四两分张,奇偶差八七为数”一句。“乾坤见四两分张”是指本口诀分为“乾八字法”和“坤八字法”两诀,因为口诀一共8竖列,所以先将口诀前四竖列(古文的阅读顺序是由右向左读,所以首字 “乾填柔要”为前四竖列)和后四竖列一分为二,前四竖列为乾八字诀后四竖列为坤八字诀。破译出来的口诀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出现的,每一句又分上下半句,上半句的首字和下半句的首字相隔四个字,如口诀第一句中的 “乾”和“刚”就相隔4个字,其他每一句都是这个规律。

乾坤两诀各8句,每句各7字暗合“奇偶差八七为数”之语。其中“奇偶差八”的含义是口诀中的第1、3、5、7个字(奇数字)和第2、4、6个字(偶数字)要间隔8个字,如口诀中的第一句“乾天刚阳法在先” ,“乾”“天”“刚”“阳”“法”“在”“先”等字都间隔8个字。将图3“破译的顺序”一图和破译出的口诀对应着看,颜色和字体相同的即为同一句话,我们不难发现每句话都与“奇偶差八七为数”的意思吻合。然而,“坤八字法”的破译更为复杂。“乾八字法”是从首字“乾”字开始,顺序也是读古文的正常顺序,相对比较容易;而“坤八字法”是从“坤”字开始,“坤”字并非在全文最后,而是在最后一竖行的中间位置,并且阅读顺序变为由左向右反向而读,无疑增加了破译的难度。如果破译之人的武功修为和文化修为不高,则很难将口诀破译出来。

《两仪阴阳诀——乾坤八字法》译文如下:

乾 八 字 法

乾天刚阳法在先,刚中抱柔紧相连。

八式迫手勤变化,三环套月勾股弦。

一打二留三要手,四填五锁六捆身。

七摔八变顺势使,八字八法要认真。

坤 八 字 法

坤地阴柔后手先,柔中抱刚意中粘。

避闪腾挪退为进,缠滚挫绕走惊弹。

一顺二化三拿锁,四旋五吃六摔翻。

七卸八死送无常,德者占先戒妄使。

2 《两仪阴阳诀——乾坤八字法》的译解

为了更加细致地阐述两仪阴阳诀的内涵,笔者采用乾坤对应的方式进行解释。两个口诀的第一句“乾天刚阳法在先,刚中抱柔紧相连”与“坤地阴柔后手先,柔中抱刚意中粘”,讲述了“乾坤八字法”的性质。乾是主动擒拿,坤是被动擒拿;乾手要刚阳为主,内抱阴柔;坤手则要阴柔为主,柔中抱刚。

第二句“八式迫手勤变化,三环套月勾股弦”与“避闪腾挪退为进,缠滚挫绕走惊弹”讲述了两仪阴阳诀的基本手法、基本身法,以及总原则。“八式迫手”就是“擒拿秘籍《九重天》八卦诀中擒拿八个基本起手式,即乾三连天乾坤手,巽上断风分龙手,离中虚火刁扣手,坎中满水剪子手,艮覆碗山斩别手,坤六断地带旋手,震仰盂雷缠龙手,兑上缺泽挫切手。”以上八手皆为主动出击的手法,出手进攻就要迫使对方应手,与对方身体一接触即擒拿。“勤变化”则强调各个招式不能死拿、硬打,要富于变化,这就是主动擒拿的总体原则。在乾八字法中是以擒拿中的“擒”(分筋错骨)为主,乾八字法中是以擒拿中的擒(分筋错骨)为主,“三环套月勾股弦”是指要想擒锁住对手就必须采用稳定的三角形力学结构,亦锁定其运动链系统相邻关节,使其成为硬棒,无法变化。(具体阐述详见论文——《对擒拿技理“三环套月勾股弦”的阐释》)。这是形成所有擒拿技术最基本的力学结构和形态,脱离这个基本结构就无法形成擒拿。

“避、闪、腾、挪”则是四种身法,主要用于对方主动进攻时我方的退守。“退为进”则是防守的总原则,强调不能一味的退让,而要以退为进,化被动为主动。“缠、滚、挫、绕”是四种基本手法,指的是以阴柔之力,化开对方的进攻。“走惊弹”是指柔中抱刚中的刚劲,以“掐穴拿脉”的“拿”为主,要紧随“四手”之后,拿法的劲力以“惊弹”力为主,用劲讲求猛、快、冷、脆。

口诀的第三四句主要讲述了乾坤八字法的技术关要,虽然字数不多但已经把主动擒拿和被动擒拿的特点和技术关键阐述明了,见表1乾坤八字法及其特点。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乾八字法的前三项,“一打二留三要手”和坤八字法的“一顺二化三拿锁”,不管是打和留,还是顺和化,其目的是“要手”和“拿锁”,也就是必须和对手有接触,有接触才有可能对对方实施擒拿。乾八字法中的四填、五锁是为了将对方锁捆而后把对方擒拿或者摔倒。坤八字法的四旋、五吃也是为了把对方擒拿或者摔倒,两者大同小异,其理是相同的。坤八字法的七卸、八死,在偏重把对方擒拿、锁捆的乾八式中并不多见,而坤八字法中更强调劲力要“缠滚挫绕走惊弹”就有不少分筋折骨、扣喉旋颈的卸法和死手。当然,主动进攻的擒技中也有折骨分筋的卸法和取人性命的死手,因为擒技和拿技本来就不分家,前辈把擒拿分成乾坤两法,目的是让后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擒拿技术。

3 《两仪阴阳诀——乾坤八字法》的图文对照译解

3.1 “乾八字法”的图文对照译解

为了让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乾坤八字法在擒拿技术中的运用,笔者采用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阐述“乾坤八字法”及其要点。

“一打”是以打为主,迫其应手防御,见图乾1、2的白衣者的右手横打。“二留”是指留手,即打后要刁扣、缠锁对方的手臂,见图乾2、3白衣者的右手没有回收,而是旋转抓握对方右手腕,并向其身左侧用力拉带,使其左手不能及时出拳连续攻击我。“三要”是指要对方的手臂,也就是主动进攻,要对方防守。见图乾4、5白衣者左手进攻黑衣者的头部,其有其左手臂防守。值得注意的是打、留、要三者相互影响,以打为主,迫其应手,得势疾使,逢虚则变,如法轮之常转。

“四填”是指进步抢位,填肩塞胯,盘上吃下,暗取中枢。见图乾6、7、8、9,白衣者左脚跟步,右脚随即上步,插别对方的左腿或者双腿。“五锁”、“六捆”是指别锁或锁捆对方的四肢或者躯干,如图乾7、8、9中,白衣者右手左向前上推对手右前臂,左手回拉,使得黑衣者的双手臂被锁捆,不容易抽身变势。“填”和“锁捆”两技是阴阳互补的,也称为填锁如一。

“七摔”在擒拿技术中多要求上锁捆,下填别,崩腰弹胯,力走惊弹崩炸。擒拿的摔法与散打、摔跤中的摔法最大的区别就是擒拿的摔法多要求反关节摔,见图乾9、10、11。

“八变”是指擒拿技法不是死的,因为对手是灵活多变的人,某一个角度、力度、距离或者方位的改变,原本的技术就会用不出来或者打不出效果,所以“变”是擒拿中的主旋律(见下图乾变1至图乾变5)。如果白衣者右手没有控制住黑衣者的右手臂,白衣者的左手则要旋拧黑衣者的左手腕,快速近身上步,用右腿别绊黑衣者的右后腿,右手向前上推翻其左肘,微左转身,将其摔倒。

3.2 “坤八字法”的图文对照译解

“一顺”“二化”是指顺其来势,屈己从人,分化转变其力,为我所用,劲在腰功。

见图坤1、2黑衣者拿匕首前刺,白衣者双手腹前交叉(十字手)进行阻拦。在双手前顶的同时,身体右转,双手不可直接向前顶抗,而是边顺边化,避其锋锐,在化开匕首的锋芒的同时身体要向前进。

“三拿”是指在顺化的同时双手就要擒拿对方。本技术为擒拿对方的手腕,如图拿1、2、3,白衣者左手大拇指如钉子,顶挫黑衣者右手背的掌骨缝隙,其余四指向上翻勾其大鱼际,白衣者右手助力顶翻其右手手背。拿时要圈中有圈,螺旋逼进,沾粘相随,刁拿锁扣,全在掌腕之间,形如鹰爪捕物,迅疾如环。“四旋”是指运用混元之劲,转环之力,惊弹螺旋,搬折抗顶,发自丹田,如龙卷云,似蛇缠物,重在肩肘。“三拿”与“四旋”应该互进互为,避中进隅,锁扣乱中,见图坤3、4。

“五吃”一方面是指手法上的“吃”,在本招式中就是指白衣者双手旋拧黑衣者的右手腕,使其腕、肘、肩关节都被吃死,运动受阻。另外一方面,五吃还指腿法上的“吃”。在此技法中还指白衣者右腿进步,插别黑衣者左腿,见图坤4、5 。“六翻”是指翻转各个关节,包括挫翻、缠翻、拧翻或者是旋翻等等技术,同时也指把对方摔翻倒地。在本技术中白衣的双手旋翻黑衣者的右手腕,见图坤6和图拿3。翻的技术要点是填实塞满,锁固搬折,崩腰弹胯,气在丹田。“五吃”和“六翻”一般都同时同行,上引下填,上锁下别,螺旋崩炸,缠裹抱挟,疾如闪电。

“七卸”是指折骨分筋之法,此为恶残之手。卸时要旋拧搬折同行,摔翻对手时不以摔倒为目的,而是在不落地时,发冷弹力,螺旋搬折。见图坤6白衣者,在摔黑衣者的过程中,如果双手回拉,黑衣者右手腕关节则极度旋外,迫使其右肘关节旋内,而肘关节的旋内是依靠肩关节的内收运动来完成的,肩关节的内收运动幅度最大只有45度,所以对极度旋内时肘关节的牵拉,必定造成肘关节和尺侧副韧带的损伤,同时也达到一固“锁三节”(腕、肘、肩)的效果。

“八死”是指取敌人性命,如扣喉旋颈、夺其要穴、落地千斤等,见图坤7白衣者用小拳击打黑衣者的咽喉,图坤8白衣者用膝关节跪砸黑衣者的头部太阳穴。卸、死各为恶毒两门,为不得不为之术。因此,七卸、八死都是毒手,不轻传,更戒妄使。

4 结语

《乾坤八字法》讲述了在攻防格斗中如何运用擒拿技法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它分为“乾八字法”和“坤八字法”。乾为阳、为刚,是我主动攻击对方迫其应手时,使用擒拿技术的方法。在擒拿技术中称为“迫手”,就是强迫对方按我意图应答,而使用擒拿技术的方法。坤为阴、为柔,是对方攻击在前,我在防守避闪中使用擒拿技术的方法,在擒拿技术中称为“趋法”,就是利用对方的攻击意图,转移分化对方的劲力,从而使用擒拿技术的方法。 《乾坤八字法》在擒拿技术和理论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是运用擒拿技法的原则,必须在研习过程中悉心体会。

从 《乾坤八字法》的译解中我们可以看出擒拿是中国武术中的上乘技法,也能看出擒拿被各个门派视为珍宝、密而不传的内在原因。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希望武林同道多做一些梳理和研究擒拿理论和技法的工作,为中华武术文化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赵大元.擒拿秘籍《九重天》译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赵大元,刘明亮,王玫.防身必备50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3]赵大元.实用擒拿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刘明亮. 擒拿秘籍《九重天》探微[J].体育文化导刊,2012(4).

[5]刘明亮,高静,黄筠.中国擒拿与巴西柔术之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

[6]刘明亮. 对擒拿技理“三环套月勾股弦”的阐释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