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研究

2016-05-26李然任保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李然 任保国

摘 要:在以往的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得不到呵护,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的关键策略在于:加快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供多元化农村贫困农民需求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建立有效的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体育人才优势;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权益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23-06

Abstract:It is a long and complex process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ural poor farmers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especially in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bjective proposed by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In the past, the biggest problem in the promotion of rural poor farmers' rights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s was that the main body of the farmers was not guarantee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to enjoy sports public services were not protected, and the main role of the farmers to enjoy sports public services was not fully played. Thus, the key strategy i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vide diverse public sports service products, establish effective demand expression mechanism, make full us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alents and diversified rural sports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und investment operation mechanism. As a result, we can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 guarantee system.

Key words:poor farmers in rural areas; sports public service;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十八届五中全会更加鲜明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期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并强调指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颁布[2],从8个方面明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核心问题的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全面落实“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权益的实现是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但目前我国农村贫困农民是被体育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农民的体育贫困就是因为农民体育素质低、没有体育文化、体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条件差,等等。因此,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关键时期,逐渐培养和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仅对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且为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创立新的战略突破口,为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和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已成为政府、社会和体育社会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分析

1.1 享受体育公共服务权

我国从1982年宪法第一章总纲第21条第2款规定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到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再到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新政策,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更加明确的法律规定赋予农村贫困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3]。这些法律法规所展现的是一个从总体上逐步明确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活动的话语权,进而到专门立法对其全面实施和保护的发展历程。政府兴办的体育图书馆、体育文化馆站、体育博物馆、体育文化纪念馆、体育场馆和世界遗产地的体育旅游等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农村贫困农民可以享受其提供的各种体育活动及其服务。这些体育公共场所不仅肩负着保护人类遗产、普及社会教育的责任,而且也是广大农村贫困农民及时准确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窗口,是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广大农村贫困农民体育道德、体育素质和终身体育教育水平的第二教育课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农村贫困农民享受这些体育公共服务权益必须得到实现,才能让广大农村贫困农民在体育健身活动中获得乐趣,增强体质,真真切切体会到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对他们的关爱,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才能长足发展。

1.2 享受体育科技进步权

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必将带来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变迁,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和体育文化和谐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往往是以广大农村贫困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享用到现代体育科技含量和需求的满意程度为参照。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农村体育文化电子信息、体育文化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利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也促使贫困农村体育产品向高档次、品牌化方向的发展,而且给农民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更使农村贫困农民能够轻松接触到世界体育文化遗产、各国体育文化经典、各门类体育图书期刊,为人类创造终身体育教育的机会,而且能够迅速让农村贫困农民获得和使用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促进贫困农村地区体育科技进步的发展,不仅对贫困农村地区体育文化的传承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对促进贫困农村地区享受农民享受体育科技进步权产生重要的影响。

1.3 参与体育生活权

随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完成的加快,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体育文化市场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体育公共服务,给贫困农民参加体育生活、欣赏体育赛事以及受益于体育活动健身权利的获得。如贫困农民参与的各种保健社团、机构的各种体育文化、体育运动竞赛、竞技体育赛事和表演、广场舞的体育健身活动,参与各种学会、协会、研究机构的各种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理论和学术的研究、交流和讨论活动等。这种参与应完全遵照贫困农民本身的意愿,符合自身的体育审美需求和抒发自身体育活动参与感情的发挥,是一种自由的人性化、和谐化和融合化的选择,对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农村贫困农民参与体育生活权服务全新的内容。

1.4 接受体育教育和培训权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农村贫困农民有目的地更新自身体育文化知识的结构,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以适应新型农业化科技更新换代和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村贫困农民体育文化素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的体育活动的基本需要。利用节假期的闲暇时间把农村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与接受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技能和体育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的良好做法和国家的扶持政策,不仅自身受益匪浅,而且也有力地促进和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贫困农民接受体育教育和培训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 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有效途径

2.1 加快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加快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是为贫困农民提供体育健身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实现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先决条件[4]。其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区县乡镇政府基本建设资金计划和财政预算,这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时期新型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政策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基本保证。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布局合理,体现公平化、人性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逐步优化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在充分满足广大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和尊重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拓宽有效满足农村贫困农民基本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环境,在逐步繁荣贫困农村体育生态环境、美化贫困农村体育人文环境和加强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安全保障、活动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贫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创新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化管理体制、服务机制和多元化供给机制。如在制定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既要考虑到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空间布局,也要兼顾原有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网络结构。比如青岛市提出的农村公共体育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以构建15 min健身圈为原则,分别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对建立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和组织体育活动提出了规定性的要求,充分体现“以农为本”发展的理念[5]。

2.2 提供多元化农村贫困农民需求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显示,目前我国乡村人口为61 86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2.53%,其中在61 866万人口中仍有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6]。“十三五”期间打赢脱贫攻坚的具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然而,从课题组对农村贫困农民调查的结果发现,无论是闲暇活动内容中的体育健身活动还是体育健身活动频次,都集中反映出体育健身活动是农村贫困农民的薄弱环节。通过运用SPSS 20软件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在1 063名农村贫困农民中,在春节和其他空闲时间农民的休闲时间主要是串门、聊天、搓麻将和上网等,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严重不足。这不仅难以完成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更难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体育服务农村贫困农民健康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图1)。因此,加快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要保证农村贫苦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必须提供多元化的农村贫困农民需求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在坚持以不断满足农村贫困农民的体育活动需求为出发点和基于贫困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权利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构建需求的基础上,把农村贫困农民应该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权益法定下来。但目前看,要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任重道远,所以,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以及《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提供多元化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如在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础上,实现 “十三五”期间100%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建有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学校体育场馆全面向社会开放,并对农村中小学校开放体育文化设施予以费用补贴,制定社会各界对提供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事业的扶持政策,为社会各界提供多元化的农村贫困农民需求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和质量服务,通过打赢脱贫攻坚进程中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战略,实施体育健身器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分类扶持贫困家庭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运行创新机制,探索对农村贫困农民体育锻炼人口实施新的体育健身工程扶持政策和创新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的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农村贫困农民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实现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中体育服务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

2.3 建立有效的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建立有效的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服务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让农村贫困农民享有充分的体育公共服务权利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农村体育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及符合新型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利的实现,并通过积极创造生态体育公共服务的条件,提供优质、公平的农村贫困农民需求的体育公共产品和环境服务。这就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在其所辖范围内,建立面向广大农村贫困农民的弱势群体,以政府提供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为主导方式,以政府购买面向贫困农村的体育服务产品的优惠政策,以加快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机制、体育基础设施、组织机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核心,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整个贫困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以维护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但权利与利益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常态的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农村贫困农民参与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利益的起点,农村贫困农民只有通过切实参加农村体育文化活动才是真正实现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我国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利益表达机制很不健全,社会化系统运行不畅通,困难和制约因素多,实现路径难以突破,受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制约,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一直没有突破城乡二元体制发展模式的瓶颈,未能很好地解决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性质和建立有效的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制度,保证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中的决策机制的有效运行,真正维护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距离较大,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2.4 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体育人才优势,服务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

地方高校是指由地方政府或省地共管、主要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的高等院校,通过真正融入社会并为区域发展服务实现自身的使命与价值[7]。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地方本科院校647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55.3%),是实现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大众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8]。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全民健身上升国家战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面贯彻落实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体育人才优势,服务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制度条件。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拥有大批接受高等体育教育的教师师资队伍,这些教师具有科学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术、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创新能力。充分调动我国地方高校体育院(系)的体育教师、学生、离退体育教师参加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各项工作,是开展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实现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的有利保证。地方高校体育人才有能力组织和策划大中小型的体育活动,能为贫困农村体育活动提供健全的服务。同时贫困农村体育建设也能为地方高校师生提供体育教育实践的平台,二者互动配合,才能发挥地方高校体育人才资源的功能。另外, 贫困农村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开展,即能带动贫困农民在节假日、寒暑假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又能使地方高校体育教育在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得以发展。贫困农村体育是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在落后的贫困行政村和自然村。影响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既有政策因素,又有意识偏差,应发挥“大学村官”在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依托地方高校对“大学村官”进行体育教育培训,是实现党和国家提出在“十三五”时期构建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实现,彻底解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实现农村贫困群体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中体育人力资源短缺的新举措。

2.5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运行机制,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

加大政府公共财政脱贫的投入力度,发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在脱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脱贫开发的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确保政府公共财政脱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坚决打赢攻坚战,实施全民健康扶贫工程的重要战略举措。资金是保障贫困农村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没有资金的扶持要开展贫困农村体育文化场地设施的建设是十分困难的。自2006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概念以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速度加快。但由于对贫困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内涵上的不同理解和本地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具体实际,在城市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资中,各级政府将公共财政投入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较多,对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较少,即使是处于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虽然近5年投入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过8亿,但经费投入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仍然不能满足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需求。根据任保国等人对山东省菏泽市的162个乡、镇 (办事处)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经费调查表明:2014年在162个乡镇贫困农村体育活动经费年平均为2 876.47元,人均只有1.52元,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少、质量差[9]。根据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共有体育场地169.5万个,面积19.9亿m2。按照2013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61亿人计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6 m2,农村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3 130.6万m2,农村人均新增场地面积0.7 m2,但以全国农村人口计算,农村人均场地面积仅增近0.2 m2。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为0.8 m2、0.6 m2和0.6 m2,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普遍匮乏[10]。如江西省新余市城市居民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2.21 m2,而农村贫困乡镇只有0.29 m2,而且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乡镇机关和农村中小学校的非标准体育场地[9]。目前我国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和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严重匮乏[11],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获得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体育文化事业。因此,要想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首先要创新多元化资金投入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逐步改善贫困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实现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受长期二元经济格局下农村公共财政政策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了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资金供给能力严重滞后,成为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制约因素。随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贫困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浩大,投资规模与日俱增[12]。但在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使用的过程中,面临着体育场地设施的老化及破坏等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正常运行,以促进贫困农村体育建设活动的广泛开展,保证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创新多元化资金投入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但根据课题组的调查显示,目前困扰我国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发展的问题不仅表现在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上,还表现在已建成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日常维护费用的严重不足。因此,为了确保贫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落实,课题组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贫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运行机制(图2)。

3 结语

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战略目标的进程中,要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不仅是满足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实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加快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也是一个历史的、不断发展的创新概念。因此,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的权益实现,不仅是实现人权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必须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最初人们对农村贫困农民权利的关注仅仅停留在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权利上,随着世人对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有所认识,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去我国各级政府较多地是重视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问题,对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关注较少、投入不足。对加快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而言,应该是人人享有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具有一元特征,也就是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体育公共服务标准不应有大的差别。但现实中,城乡、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具有显著的二元特征,这种差异具有阶段性特征,要消除这种非均衡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因此,在加快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必须要保障广大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的权益。特别是在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保障农村贫困农民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更应受到世人的关注,建设相关部门必须认真组织有关科研人员研究西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农村贫困农民享有的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问题,把农村贫困农民应该享有的体育权益和体育公共服务法定下来,实现建设体育强国和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发展目标,赋予体育服务新农村、新农民和新发展的体育健身理念的历史使命,促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EB/OL]. http://news.sina.com.cn//2015-11-29.

[2]中国新闻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B/OL].www.taihainet.com,2015-12-08.

[3]顾民杰.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服务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东岳论丛,2013(11):81-84

[4]范传芳,王颖,葛庆焕.制约山东省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因素及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3):7-11.

[5]任保国,平永忠,任玉勇.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R].山东省软科学办公室,2013.

[6]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N].人民日报,2015-01-29.

[7]教育部.地方本科院校名单[EB/OL].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2015-03-15.

[8]姚健,任保国.“两个战略”机遇期地方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区域转型升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49(9):32-35.

[9]任保国,杜春龙,王辉,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调查与目标评价体系研究[R].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3.

[10]国家体育总局网站.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发布[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12-26.

[11]吴真文,王岐富,吴琛,李琛,等.城镇化进程中体育权利的保障路径——以失地农民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8):14-18.

[12]刘玉.分层次、多元化竞争式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社区化供给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