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筱聆:用推理的绳索绞出故事的真相

2016-05-26

福建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校花谜团绳索

读鸿琳的《寻找慈恩塔》,情绪是紧张的,心境是起伏的,不知不觉总会被他小说营造的氛围牵引着,拉拽着,放不下手来。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效果,主要根源更多在于他极其成功、环环相扣的结构方式。他以严丝合缝的推理结构,外加缜密的针脚缝制出了这样一件漂亮的小说衣。在这种结构方式上,他用了两条事件轴,一条是现在的寻找,一条是历史当年的一点点复原。两条绳索的轴心都在于慈恩塔的塔顶为什么会坍塌,作者完全掌控着绳索前进的速度和方向,一点点用力,一点点绞绕,最终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真相。

关于现在的寻找,作者是按时间顺序直线推进的。完全顺着作者调查研究、推理认证的需要与经过,按照“我”与众人的猜忌、推理、怀疑、想象,一步步地往下发展。而对于过去的复原则是蜿蜒曲折倒推而进的,这边有旁枝那边有末蔓,让真相的复原跌宕起伏。总是在每一步你觉得合情合理就是真相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先是母亲说,慈恩塔是被雷劈掉;后来对话夏红英,不仅推翻了母亲的说话,说塔是被炸塌的,还道出了塔里死过人;后来,找了刘三金,推测死的那个人是女人,是师范的女生。女生是谁?为何死在塔顶?这些都成了历史的谜团。后来,从对夏红英爷爷的调查中,推测那个女生应该是夏秋花,在她死的当晚,“校花”还找过她,由此引出了地下党员校花陶梅芳,又引出了据说曾与她谈恋爱的老师杜西蒙的说法,说是塔顶倒塌的那晚,两大校花去了他的宿舍,夺了他的书,要他证明当晚大校花一直留在他宿舍。而小校花——“我”的母亲否认了西蒙的说法。谜团越绕越大,当线索指向两箱丢失的炸药,一切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是陶梅芳丢失了炸药受处分?还是由于失误,用于炸毁日军军火库的炸药意外发生爆炸,使计划不能实施?

在绳索绞绕的过程中,各种猜忌,各种否定,各种怀疑,各种想象都交织在一起。谁能想到,慈恩塔塔顶的坍塌居然是一个地下党组织为了人民的利益,违背上级组织决定的结果?几十年过去,有人一直在掩盖真相保护自己的亲人,有人一直在寻找真相为自己的亲人正名。每一种猜忌和怀疑都有它存在的可能性,每一种想象都有它现实的依据。而当最终的真相出现的时候,你不由得觉得,之前的每一个欺骗和隐瞒的背后都有它的道理和合理性。几个主人公在层层推测,带动着小说的层层递进。这种紧张的节奏、紧凑的结构与故事叙述的气质是相互吻合,恰到好处的。应该说,鸿琳找到了一种最适合故事本身也最适合他自己的表述方式和结构方式,让他的小说充满了无限魅力和吸引力。

当然,除了结构上的巧妙之处,鸿琳还善于玩些小技巧。有时还跳出小说里的“我”,把自己置身小说之外,来一句旁白之类的话。比如,在第3章,他插入一句,“在这篇小说里,尤其是一篇有关对历史谜团进行解密的小说……总会有一些人或事不知觉中牵扯进来,比如这个杜西蒙……”这种叙述方式无疑又给读者带来了亲切感,增加了几分阅读的趣味性。

有时,他也会在不经意间埋下些看似不起眼的伏笔。比如,陶梅芳从杜西蒙手里夺过书,就是一个漂亮的伏笔。谁能想得到,那本从女生夏秋花手里还回去、西蒙老师还没来得及打开的书里会夹着一张约会的字条?而让无数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夏秋花会死在慈恩塔的原因就在这张字条里。

猜你喜欢

校花谜团绳索
玉龟中的谜团
绳索
“逃学”的谜团
昆虫们哪,快帮忙解开谜团吧!
清华的记忆像校花紫荆
关于青花瓷的三个谜团
推理:绳索比长短
解开干部身上的“绳索”
刘颖伦 校花“流影”若云移
一种新型绳索钻具打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