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与我

2016-05-26曾祥鉴

关键词:专著书城蛋糕

曾祥鉴

若对小学时的我谈起写作,那我的情绪绝对是厌恶居多。我还记得一年级时老师让我每天写一篇日记上交。这对我来说,是项非常麻烦的差事,我拖了许多天,才交上第一篇。“今天外婆过生日,吃了大蛋糕,高兴。”旁边还画着一个大蛋糕。还有一次是三年级,我记录下我构思一篇随笔最后什么都急不出来的思维过程。毫无疑问,这两篇都没给我什么好结果。

等上了初中,这两件事自然就只是笑谈了。但我的写作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每次双休布置的作文我都要拖到最后完成,中间虽也练过一段时间写作,但连我自己都明白,那至多只是公式化的技巧。若前面放的不是作文纸,便只能手足无措了。这使得我很费解,为何写作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呢?

有时我会觉得整个社会的写作环境也不比我乐观。我若随意找到任何一个网上书城的排行榜,有一半以上都会是《××成功学》《××个个建议》之类的“工具书”,若再加上网络小说之流,文学

专著们倒真不知身居何处了。

书店的情况也相差不远,一周前我重游新华书店,从上楼就怀疑来错了地方:整个书城,放眼望去从考研指导排到“胎教”,布满各种参考书,再算上夹杂其间的辅导班报名和学习机售卖,真是好不热闹!我绕了两圈,才发现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堆着的文学名著,好像是身陷重围的战士,感觉十分悲壮。

后来我自己写了几篇随笔,感觉我的痛苦与社会上的情况也许都是在一件事上出了问题——写作的目的。一个人若是心中有什么情感,思想得不到抒发与交流,自然就会忍不住把它们放在纸上。自古以来,我们所知的名著都是这么产生的:《论语》《哈姆雷特》《老人与海》……无一不是包涵着作者深邃感情的作品。就连《史记》这类书也把作者对社会的思考与历史的感情浸入每个字里。相反,若是有人全无主观思考,东拼西凑了一本书出来,那也与废纸无异。

我的写作也是如此。每当我提笔之前,我的构思总要经历这几句话:我的父母怎么认为?我的老师会不会喜欢?我的同学会不会吐槽?这几个想法就好像把我的思想当作水在几个染缸里倒了一遍,最后舀回来的能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此时我的写作就从抒发变成了一个把合适的东西写下来的任务。

而社会的问题更为复杂一些,书在以前的日子里也不能算作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但在如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书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商品的职责,此时作家自然也就变成了工人,他们所考虑的问题也从“我要写什么”变成了“读者要看什么”。读者要轻松和愉快,那就放进轻松的福利;读者讨厌复杂的思考,那就简化语言,缩短内容——当代的网络文字与各种“指导”专著,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这样的作品就好像订出来的产品。你要问我是不是设计用心、功能实用?我是同意的。但你若问我这东西能不能给人深思,对公众有什么好处,值不值得保存?那我就只能沉默。工人做的产品再好,也比不上艺术家的创造有精神意义。

那么艺术家的创造是什么样的呢?我想首要的一点就是“为自己写作”。任何一位成功的作家都把自己的想法当成作品的基石。托尔斯泰也表示最满意的作品是自己的日记,因为它可以抒发自己更多的想法,不用顾忌别人的想法。曾看过一句名言:“写一部受欢迎的作品就必须不想写一部受欢迎的作品。”

总而言之,我希望未来的自己不论在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想法翻开本子时,都能记住我对自己的忠诚。

猜你喜欢

专著书城蛋糕
去逛书城吧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厉震林和他的电影研究
翻译专著与教材的成功嫁接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
四大书城2009年3月销售排行榜
四大书城2009年2月销售排行榜
四大书城2008年12月销售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