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05-24曲景慧刘晓光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保护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

曲景慧+刘晓光

摘要:县域文化是以县城文化为中心的特色乡村文化综合体,在人们文化消费需求日益高涨的今天,县域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县域文化产业,要将对县域文化资源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并将其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力量,谋求特色发展,寻求成熟商业模式,促进文化消费的供需平衡,从而树立县域鲜明形象,提高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县域文化资源;保护;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一、关于县域文化

“县域文化”是指在县的行政区划内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它是以县城文化为中心、以城镇文化为依托、以乡村文化为背景的文化综合体,是对一个地域的发展理念的文化显现.具有提升该地民众精神气质、激励该地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功能。县域文化是文化事业的各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事业在特定区域内的延伸。我国有2000多个县和县级市,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县域文化的研究对于振兴地方经济、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县域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县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保护,不可缺失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积累至今的文化瑰宝理应被珍视,这是炎黄子孙的根基,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无数的直流汇聚成海,无数小区域、小范围的文化汇聚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共同体。在经济、科技等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与考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文化的传承应在特殊历史时期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如果一个民族失掉文化,那这个民族注定不会有未来。县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在不同地域的特色表达,对县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同样应被广为重视。而由于县级行政区划对当地文化资源收集、整理、传承、创新的意识普遍较差,所以县域文化往往是文化资源保护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个体,我们应更加重视县域文化的保护,将县域文化发扬光大。

2.只有有效保护县域文化资源,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承并合理开发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根本,如果没有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自然也不复存在。我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目前对县域文化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的的保护体系还没有受到重视,只有在实践中有效地保护县域文化资源,才能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让文化产业与更多的产业相关联,让更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文化,继而参与到对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中去,才能稳固住文化的根,并使其枝繁叶茂。

3.保护县域文化资源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2002年,“县域经济”一词被写入十六大报告,标志着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始使用这一概念。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以地域文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逐渐被各地所重视。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比重占GDP的2.75%,到“十二五”末要实现占GDP的5%的目标。在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带动势头已经显现,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文化资源是产生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原动力,县域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保护县域文化资源,就是保护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4.保护县域文化资源有利于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

在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这说明在关注城乡经济协同建设的同时,国家也关注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保护县域文化资源,发展县域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域地区综合实力,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二元格局,增强城市与乡村资源、文化、生态上的互补与共生,促进城镇化建设。

三、县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将县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县域文化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要在保护县域文化资源的同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大放异彩,形成县域文化产业力量,树立县域文化品牌。县域文化产业是指在一个县级区域范围内,县域经济与区域文化耦合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产业的总和。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脱离简单的继承与推广,进而谋求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模式。随着县域文化资源被关注、整合及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将不断被加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人民生活水平,鼓励更多的人投身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县域文化资源由精神到物质的承载与涵养,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2.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寻求成熟的商业模式,保障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化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也必须投入市场,经受市场规律的考验,否则无法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只有突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建立成熟的经营模式,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大部分县域地区经济发展较城市地区落后,产业意识薄弱,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处于先天的劣势。在推动县域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当地政府要引导企业和个人对县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寻求成熟的商业模式,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维护权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县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文化消费供需关系对称,消除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

文化消费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产业链循环发展的运营机制。与传统的生活日用品消费不同,文化消费需要涵养、激发和带动。首先要将消费者置于市场主体的位置,从市场的角度探讨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以文化消费的需求来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带动广大乡村地区人民关注文化资源,投身文化经济,刺激文化需求,全面促进文化消费的供需关系对称,实现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解决文化产业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问题,消除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

4.培育县域特色文化项目,以特色谋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非均衡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和规律,县域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要着眼全局,统筹考虑,在保护县域文化资源的同时,应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产业核心资源进行比对,培育具有县域自我特色的文化项目,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的要义在于以特色求生存。地方政府应鼓励县域文化产业将发展方向重点放在“人无我有”上,对散落民间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用现代的营销理念重新包装,迎合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发挥优势,着力打响一两个文化品牌,蓄力跟进一批特色文化项目,以特色谋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5.以文化产业发展塑造县域形象,提高区域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输送原动力

文化是地域内涵的深层次表述,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以良好而鲜明的区域形象“包装”自己,以期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提高区域竞争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具有现实经济价值,地域“原生态遗产”的特质决定了其还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正是城市形象的载体。县域文化产业资源应被加以深入研究和利用,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核心推动力,进而增强城市凝聚效应,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丛坤,侯儒.关于县域文化战略发展的理论思考——以提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目标的黑龙江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3,10.

[2]王彦林,姚和霞,曹万鹏.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确定与培育[J].学术交流,2014,1(1).

[3]胡郑丽.文化资源的保护理论探析[J].金田,2013(3).

[4]杨吉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瓶颈及其破解[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9:16(3).

[5]张利.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中国文化产业问题浅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4,25.

作者简介:

曲景慧(1962-),女,山东蓬莱人,汉,本科,辽宁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地学、旅游文化。

刘晓光(1980-),女,辽宁本溪人,汉,硕士,辽宁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保护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