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5-24张垒磊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问题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发展结构失衡,投资需求矛盾,收入差距加大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高层提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引起了专家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阐述古典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逻辑进而指出依靠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减税的供给理论和完全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理论并不能很好解决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以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来解析为何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为当前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一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03

一、引言

采购经理指数(PMI)通常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领先指标,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被解释为经济减弱的讯号。而当前我国PMI自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分别为49.7%,49.8%,49.8%,49.6%,49.7%,49.4%,49.0%①,从数据可看出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应对当前经济下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②。李克强总理在17日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此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经济中的热词。然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经济运行当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无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体系。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当前学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述;其次阐述古典供给学派以及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逻辑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适用状况;再次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为何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在改革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当前对于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家和学者各抒己见。贾康[1]认为:“解除供给抑制、放松供给约束是提高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变微观潜力为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建议优化供给侧环境与机制,立即调整人口政策,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金融改革,切实以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和减负”;邵宇[2]认为:“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文建东,宋斌[3]认为:“让经济增长处于不断增长的生产潜能水平,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鼓励创新创业。”;冯志峰[4]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磊、杜爽[5]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构建双侧调控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借助制度动力、创新动力和结构调整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三大新引擎推进供给侧改革”。

以上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说论述了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但并没有回答笔者之前提出的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诚然,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位于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阶段,面临着生产成本高企,投资和出口疲软,产能过剩,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环境、资源和生态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来改革,但是在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要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笔者赞成并应用宋宁[6]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述,即在微观层面,着力激发市场主体的自身活力,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各类生产要素自由进出市场创造和实现价值,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动力;在宏观层面,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宏观管理方式,打造市场主体能够充分创造财富、释放旺盛活力和创新潜力的良好环境,运用各类政策工具,不断优化、重组资源存量,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也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三、古典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逻辑与适用度分析

古典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萨伊[7]认为:“一个产物一经产出之际,从那时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除非政府当局愚昧无知或贪得无厌,否则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充斥过剩的现象,决不会永久继续存在”。他提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观点,即“萨伊定律”。同时他还主张打破垄断、减少管制和税收,通过市场机制自我调节来实现供求均衡,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只需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但是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产出的严重过剩和持续的大规模失业是萨伊定律所无法解释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陷阱三大规律的存在,使得总供给不等于总需求经济偏离原来的均衡点,供给不能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如果政府不采取干预措施,经济将陷入周期性的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循环之中。凯恩斯主义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涨”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宏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失效,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拉弗提出“拉弗曲线”理论,拉弗认为“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政府税率过高并不能使政府获得更高实际税收收入。因为一方面税率过高,企业就有可能因为生产成本过高而撤资导致经济活动萧条,另一方面同等财政税收下存在着低税率的可能。因此只有在税率达到一个最优值时,实际财政税收才是最高的。因此面对高税率他主张政府减税,以保持适当的税率来保证较高的财政收入。然而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部分传统产业由于生产成本高企,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不能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出现了开工不足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成为所谓的“僵尸企业”,如果为刺激经济的发展采取不加以区别的降税,会使得“僵尸企业”继续存活占用大量的经济资源,因此说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还继续采用类似“四万亿”大刺激的方法,在出口萎缩,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扩大政府开支,驱动传统产业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剧地方债务负担,加速房价的暴涨,建立更多的空城和空的产业聚集区,浪费更多的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使得中国梦真的成为了梦而难以实现。因此说,单纯依靠古典供给理论和凯恩斯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并不现实。

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解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解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构成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从根本上讲,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相对应,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关系并不是消极和被动的因素,它一旦形成便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将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解析为何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既要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识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生产力方面来说存在着能源资源、劳动力、资金等投入偏高,科技、人才等投入偏低的要素投入问题;过多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结构问题。生产力方面投入的不合理导致生产关系方面的产业布局的不合理,产能过剩以及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作为生产关系又不是消极和被动的因素,错乱的生产关系反过来又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使得经济一直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造成了当前经济发展过程存在过多的问题。

(二)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角度解析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两大部类的生产和交换来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社会总资本在规模不断扩大的条件下的运动过程,需要满足Ⅰ(c+v+m)>Ⅰc+Ⅱc即第一部类的年产品除了满足两大部类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此外,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即Ⅰ(c+v+m)=Ⅰ(c+△c)+Ⅱ(c+△c);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和,即Ⅱ(c+v+m)=Ⅰ(v+△v+m∕x)+Ⅱ(v+△v+m∕x)。表明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保持平衡关系,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投资者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必须保持平衡关系。

运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来解析为何要进行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供给方面表现在总商品资本不能转换为总货币资本,造成社会总商品的过度剩余,如当前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等生产过剩,这种过剩并不是满足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中的第一部类的年产品除了满足两大部类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这种过剩是结构性的过剩,即过剩的产能并不能满足居民和工业企业对商品品质的需求以钢铁为例2015年我国钢铁总产量为112349.6万吨③,同时我国2015年钢铁进口量为1278万吨④。为什么如此大规模的产量还要有这么多的进口量,这正反映出当前的钢铁生产存在着结构性的过剩问题,钢铁的产量还停留在量上品质还是钢铁生产的短板。从需求方面来说,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海外抢购奶粉、马桶盖、电饭煲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不断爆出的中国人在国外“爆买”、“扫货”的新闻,值得去反思。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中国游客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群体。这些说明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并不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国人的需求在量的满足之后开始追求质量、档次和精美,相对于不断变化的需求侧供给侧则表现出高端供给不足而低端供给过剩的局面。

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供给观念,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若单纯的强调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的情形下,不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一味的增加产量只会带来产能的进一步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了供给的外延,使得供给侧不只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增加,还包括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如创客),优化要素投入增加要素的有效供给,进行制度体制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调整存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培育开发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塑造新品牌的增量。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机结合。无论是从西方经济学还是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供给和需求都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对矛盾。供过于求是导致产品过剩,供不应求是出现市场短缺,供求平衡的市场出清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将供给侧和需求侧对立起来,将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差距加大都归于需求侧造成的,因此得出需求侧不能解决问题,要靠供给侧才能解决问题是不正确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缺一不可,在供给侧激发企业增加有效供给的活力,不断进行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需求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个人消费。只有将两者平衡起来,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完善政府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在经济结构转型化解过剩产能和去库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通过市场引导生产要素的逐利行为,而不能靠政府强制的行政手段去化解产能和去库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政府要做到有所不为又要做到有所为。若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过剩产业停产或转产可能造成上下游产业现有需求的不足而促使价格上涨,反而催生过剩产业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强制产业的停、转也可能导致上下游产业因新的有效供给未出现而减产,导致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在化解过剩产能和去库存的过程中政府既要增强市场管理的能力,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合理竞争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又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放松管制。同时政府应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政府公共福利政策和养老体系,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工作补齐“短板”。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

②来源于财新网。

③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④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参考文献:

[1]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

[2]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宏观经济,2015(12).

[3]文建东,宋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4]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

[5]邓磊,杜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J].专题研究,2015(12).

[6]滕泰,范必.供给侧改革[M].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一版,第007页.

[7]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版,第154、156页.

[8]程恩富,冯金华,马艳.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第3-4页.

作者简介:张垒磊(1988-),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问题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