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个家,好好住

2016-05-24杨轩

第一财经 2016年19期
关键词:家居公众微信

杨轩

作为一个家居爱好者,冯骕最初觉得挺孤独的。

他一开始靠装修杂志和国外装修网站来建立对家居的认识,但身边并没有什么人能跟他交流这些。2011年4月,冯骕在微博上注册了一个名为“总有可取处-实用家居”的账号,专门谈论家居装修,第一天,他发了57条微博—当时没有任何留言评论。

在家居和装修问题上找不到同好的人不只冯骕一人。“装修就是在一片no、no声中喊yes,心累。”一个网名叫做“喵了个喵”的冯骕微信号读者说。传统的装修论坛上那些用户上传的效果图,从审美角度上看,质量参差不齐。

冯骕团队今年年初发布了一款名为“好好住”的App,试图给这些对家居和装修有兴趣的人提供一个新平台。在设计师家具品牌吱音的CEO杨熙黎眼中,这个App是一个“实用、有调性”的家居社区,并且网罗住了一批“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目前,好好住App的用户数超过几十万。

2013年,曾经是腾讯新闻编辑的冯骕来到知乎,同事要求他写些关于家居的专栏文章。相比吃喝玩乐,这是个小众领域,当时知乎上基本没有这类内容。2014年,冯骕将“总有可取处-实用家居”复制到了微信公众平台上。如果不考虑用户重叠度,冯骕现在在微博、知乎,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的粉丝总数已经有八九十万了。

而好好住App正是基于此建立起来的。不过在App上,用户不再是单向接收冯骕发布的家居指南和案例,他们还能自己发送图文信息,并直接跟其他用户交流,留下“你家好美,爱死了”的赞美,或者问问“这个哪里可以买”,乃至表示“好想跟屋主做朋友”。

家居类的媒体其实有很多。很多家居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都是关于怎么搭配的,用冯骕的话说就是“太关注美”。而冯骕在运营微博、微信公众号时收到的用户反馈则是,大家更关心的是实用性问题,比如收纳怎么做、怎么省钱省空间地做采光等。

“做内容的关键,其实是要找用户痛点。”冯骕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在知乎上的第一篇文章,累积到今天已获得了1.4万次赞。这篇名为《两个人住的40条简单居住建议》的文章,内容就都是“怎么做”的实际操作建议。此外,开放式厨房、客厅里不放电视等挑战传统家居观念的文章,也很受年轻读者的欢迎。

杨熙黎2013年时曾跟冯骕有过一次闲聊,二人的一个共识是“中国人的家居观念需要有人引导”。杨熙黎乐于转发“好好住”和“总有可取处”的文章,比如怎么用绿植拯救房子、怎么把米兰家居设计上的潮流用到自己家等等,她觉得这些内容“都很实用”。

除了内容,“好好住”最初的核心用户也很关键。冯骕发现,知乎用户“思考能力强”,对新观念的接受度也高。当他从知乎离职,2014年开始自己做微信公众号时,不少用户就是他在知乎时的老读者。冯骕认为,应该用这些小众团体慢慢影响大众。

2014年年底,“总有可取处”的微信公众号陆续收到用户自己发的图片,其中不少都漂亮得让冯骕怀疑这不是用户自己的家,但是从光照、角度等细节上看,它们确实又不是出自专业媒体之手。这让冯骕产生了向用户征集自己家居图片的想法。“总有可取处”开展了征集床头图片的活动,团队原本的设想是,只要能征集到10张质量尚可的图片就行。结果,1小时内收到了600多张图,第二天筛选时,发现质量不错的图片达到200张。

这次尝试直接促使冯骕团队注册了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好好住”,专门发布用户家居装修的案例,其口号就是“分享中国真实好家”。

家居内容的重度读者,基本都是有装修需求的人,他们远不满足于看一看好看的图片,而是要让这些效果在自己家中真正实现。但从微博时代起,就有用户跟冯骕不断抱怨,国外家居环境跟中国不一样,那些媒体上的图片,在中国有时根本没法实现。

而“好好住”中的内容都是中国屋主提供的真实案例,他们的家具也都能在中国买到。而且,内容产生方式一旦变为由用户产生,并形成社区、创造大量互动,内容的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冯骕从知乎的经验里,已经看到了UGC(用户创造内容)垂直社区的价值,而他本人就是做内容出身。不过从一个自媒体性质的微信公众号到一个App,对于当时只有4个人、基本都是编辑出身的“好好住”团队来说,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2015年7月,在知乎前同事的介绍下,好好住团队找到了认同其理念的九合创投等天使投资人,年底,好好住团队又引入了Pre-A轮融资。冯骕开始找技术和产品团队开发App。

好好住的标杆是Houzz,后者是全球最知名的家装社区,目前估值高达30亿美元。其实早在2013年,中国就已经有创业者在复制Houzz了,其界面设计等几乎与Houzz一模一样。

冯骕并没有照搬Houzz,他认为,好好住的App需要观察用户需求的演变。第一版App底部只有3个按钮,之后再陆续增加功能。冯骕喜欢研究的是图片分享网站Instagram和中国的一些垂直社区。

好好住会在App页面中发布诸如“卫生间的水渍怎么除”之类的征求信息,以激发普通用户的参与性,降低用户的参与难度。好好住自己发的图片多是“北欧风”,欧式和美式则较少—这并非因为审美偏好,而是崇尚简约的“北欧风”实现难度更低。冯骕说,他不希望让一般用户望而生畏、羞于展示自己的家。

App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是他的老读者,上线3个月,好好住就显现出了一种“生态势能”,用户不仅会互相询问家居产品的购买信息,而且已经有关系密切的活跃用户开始组织线下聚会了。有的活跃用户累积了上万粉丝,有人因此开始做民宿,还有人开始自己做家居产品。这种社区氛围是很难被竞争对手赶超的一点。

好好住App还有一个6人团队,专门运营买手、设计师和家居品牌。该团队需要筛掉大量的卖仿品和尾单的品牌。目前,它上面已经有一两百个家居设计品牌了,冯骕明白,好好住的未来发展,跟中国的设计家居品牌密切相关。

杨熙黎在最近上海设计周上,发现中国家居设计品牌比去年多了几十个,她创立的吱音和其他设计品牌的销量也都在明显增长。

好好住的增长,跟中国家居市场的增长是同步的。在这个用户购买意愿强烈的领域,“变现”并不难,冯骕也曾试过在平台上卖一些产品,不过投资人建议他,还是先把内容和社区做好。

好好住也在通过提倡租房改造来试图影响更多人,但关心家居的重度用户通常还是已购房者,这个领域的用户门槛天然偏高。

冯骕认为,中国家居市场现在的增速只能算“不温不火”,中国人对家居的热情跟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他最近在瑞典斯德歌尔摩机场的书店里发现,家居杂志多达47种。不过,无论他还是杨熙黎都相信,他们至少可以从先影响一部分人开始。

猜你喜欢

家居公众微信
打造日常家居“氛围感”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微信
微信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