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陪读:只是为了更好地放手

2016-05-23颖子

现代家长 2016年5期
关键词:陪伴儿子妈妈

颖子

近几年留学热持续升温,2015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突破了50万。在留学人员中,约有30%是青少年。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需要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被戏称为“留守洋学生”。而不少留学生家长,因为对真实的留学生活知之甚少,以为把孩子送到国外就万事大吉了。他们想象不到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时的孤独与恐惧,不懂得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2015年底,陪读妈妈、知名作家唐颖出版了自己的“陪读笔记”,以其自身感悟告诫天下父母: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

陪读的念头,

在打算送孩子留学时就有

记者(以下简称记):当年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的?

唐颖(以下简称唐):一直以来,我对儿子O奔都没有太高期望,只要他幸福快乐就好。对孩子的教育我也一直尊重其天性,让孩子自由成长。儿子从小性格开朗,到哪儿都面带笑容,是个开心果。

可渐渐地,孩子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每天早上6点半离家,晚上回来后写作业到很晚。节假日大人能走亲访友,他还得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做试卷。见孩子这样,我很心疼,我觉得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整天低着头闷在家里对成长很不利,和学习成绩比起来,我更希望孩子有个健康的体魄。由于工作缘故,那时我常被邀请去美国做驻校作家,见得多了,我渐渐有了让儿子出国读书的念头。但当时我就打算,如果送儿子留学,我一定去陪读。

记:为什么一定要陪读呢?

唐:有一次我应邀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16岁的儿子要去澳大利亚留学,家人正帮他准备行李。得知孩子要孤身一人在国外待四年,我担心地问:“这么大点的孩子一个人在国外,你们放心吗?”朋友说:“让孩子出去就是让他独立的。”我不认同这一点。我经常出国,我觉得一个人在国外,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心理上也会有恐惧,如果这个时候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恐惧心理会更重,而且孩子还小,很多方面不成熟,迫切需要父母指点,假如父母都不在身边,这样的孩子跟那些留守儿童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留守地点不同而已。

但在当时,我这种想法没人接受,就连我丈夫也不赞成,说:“即使以后O奔出国读书,我也不赞成陪读,你想想你的写作、我的事业都只适合在国内发展,一旦去了美国,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孩子有孩子的路要走,我们有我们的世界,不该把两者绑在一起。”

记:你想送孩子留学,又想陪读,丈夫却不同意,怎么办呢?是什么契机促使你最终下定决心的?

唐:当时真的很纠结,一时下不了决心。就在我犹豫不决时,发生了一件事。

那是冬天的一个晚上,外面已漆黑一片,我好不容易等到儿子回家,他却说因为忘了戴红领巾,老师要他立刻戴着红领巾回学校一趟,不准坐车,只能步行,说这是惩罚。步行去学校,一来一回至少一小时。当时已快8点,他没有吃饭,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做。我告诉儿子,这么晚了,路上不安全,我不放心你去学校,你先吃饭。儿子哭了,一定要立刻去学校,他说他不想第二天被老师狂骂。我答应他立刻给老师打电话。

我进了自己的卧室,关起房门给他的班主任打电话,说:“这么晚了,是我不让孩子去学校的。”我还告诉老师,在这么寒冷的夜晚让孩子戴着红领巾徒步去学校,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虐待孩子……老师却不以为然,我听了十分生气,说:“孩子还小,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这个时候鼓励比惩罚应该更好。”正是这件事,让我下定决心,给孩子换个环境。

记:你仍坚持要陪读吗?跟丈夫又是如何沟通的?

唐:2007年春节刚过,我就开始筹备O奔去美国读高中的事宜。我首先联系了居住在美国伊萨卡和爱城的好友,打算去考察当地的高中,并在陪读和让儿子独自生活在寄宿家庭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3月15日,我到达美国后,特意拜访了多个中国留学生寄宿家庭。走访中,一位来自南京的17岁留学生,聊天时向我抱怨:“我不知道有多少十几岁的孩子,在异国他乡别人家的屋檐下委屈地躲在被子里哭,却不敢和父母说半个字。我甚至恨他们把我独自一人扔在这孤独陌生的地方。可一想到父母为我花了很多钱,我又觉得无论如何也要熬下去。”男孩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当晚,我失眠了。

经过一夜思考,我坚定地告诉丈夫:“我要去美国做个陪读妈妈。”我给丈夫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写道:“当来到另外一个语种、人种等都完全不同的环境里,你曾经生活的那个地方突然消失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陪读不是牺牲,而更是一种责任;陪读并不仅仅意味着给孩子做好一日三餐,料理好孩子的生活琐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可以随时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及时化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疑问和困惑,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是妈妈,我只想我儿子快乐,成才是其次,他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

真的离不开父母陪伴

记:作为一位陪读妈妈,你除了帮助孩子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之外,对孩子还有哪些帮助?

唐:我们母子是2007年10月18日抵达美国的,儿子当时15岁。一周后,O奔进入美国爱城西区公立高中读书,这是当时全州最优质的公立高中。虽然有我陪着,但O奔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失落,他用英语写了一首小诗:“我独自走在街上/看不到人/只有空旷/心里也很空/我感到孤独/他们说这是城市/我怎么觉得是乡村……”我觉察出儿子的这种负面情绪,便多陪他说些好玩的事,调整他的心态。见儿子终于笑了,我才松了一口气,也很庆幸自己坚持陪在孩子身边。

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美国的高中生家长,更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能交到朋友,好像有没有朋友远比学业重要,我的美国朋友从来不问我儿子学习成绩如何,却常问他是否在学校交到了朋友。美国家长也没有“早恋”的担忧,恰恰相反,他们会非常开心甚至骄傲地告诉朋友:“我儿子有女朋友了。”O奔和我一样,也想尽快融入这个环境,交到朋友。可在这样的小城高中里,不少孩子从小就认识,有固定的朋友圈,外来孩子想要融入不是件易事。不过学校有不少俱乐部,我便鼓励儿子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多认识新朋友。一开始O奔很开心,但没过多久,他又变得心事重重、愁眉不展了。

记:又遇到什么新问题了?

唐:那天我去学校接他放学,两人并排走在宽阔笔直的马路上,迎着灿烂的夕阳,我心情很好,有种如释重负、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感觉。哪知O奔却说:“妈妈,我想回国读高中。”我一愣,心猛地一沉。儿子接着就哭了,说:“很多课程我都听不懂,很累。”我当然明白,刚刚自己在学校和老师短短一个小时的英文交流,我已经感到很累,那是语言交流不顺畅带来的疲惫感,儿子感受到的压力肯定更大。想到此,我拍拍O奔的肩膀说:“没事,慢慢来,等你真正融入进去就好了。”

记:接下来你为他做了什么?

唐:为了让他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我决定邀请与他同龄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朋友秀娟一口答应,十几分钟后就带着她儿子维克来了,维克还带了四只可爱的小仓鼠送给O奔做礼物。这是O奔在异国他乡得到的来自小伙伴的第一份礼物,他异常兴奋。两个以前从未谋面的孩子,趴在笼子边一问一答地聊仓鼠,像老朋友一样。玩耍中,O奔很快忘掉了当天的不愉快。

次日早晨,O奔起床后没再提回国的事,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我站在窗前看着O奔,他面带微笑,低着头爬过一段青草覆盖的坡地,走上了人行道。我心里开心极了。

后来,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都请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聚会,让儿子参与其中,慢慢地适应新的环境。儿子哪怕有一点进步,我都给予赞赏和鼓励。为了培养儿子的自信,我还在儿子遇到困难时主动融入儿子的“问题”当中,陪儿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渐渐地,O奔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一天天变得活泼起来。

出书的目的:

让更多的孩子快乐成长

记:高中阶段的男孩,会因为青春期叛逆让家长头疼。你跟儿子之间遇到过这种麻烦吗?

唐:当然。有一天O奔放学回家,像往常一样躲进房间上网。我说:“我认为你用功用错了地方,你现在不是应该多学学英语吗?”没想到儿子推开我,烦躁地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说完“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我郁闷了半天,打电话给O奔的英文老师抱怨道:“O奔太懒了,总是在逃避英文,不愿读英文原著。”没想到,这个年轻的老师却呵呵一笑说:“我也懒,哪个男孩不懒呢?”他甚至同意让O奔读中文版小说,只不过要用英文写读书报告。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会到美国教育的不同,老师把尊重孩子的意愿放在第一位,我觉得自己太武断了,随后诚恳地跟儿子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儿子告诉我,他在学校一整天所看的、听的、说的都是英语,不想回到家还被英语包围着。那一瞬间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不过是O奔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如果一味逼他学英语,未必是好事,反而会给他带来挫败感。

事实也证明,适当地“放任”一下可能会更好。因为我发现,O奔疯狂地爱上了写作,凡是需要写文章的作业他都乐意完成,老师们都对他赞许有加,他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有一天他忘了关网页,我得以有机会看到他的网名。不是说他的网名有多奇特,而是我用他的网名看到了他写的文章。那是一篇关于中国几个著名摇滚乐团的评论长文,文笔老辣犀利,有些段落熠熠生辉。我很庆幸自己尊重了儿子内心的想法,否则,儿子的写作水平不会如此突飞猛进。

记:与在国内相比,O奔是不是变了很多?

唐:是的,而且我觉得,不变都不可能。他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打篮球被老师告了一状。到美国后,他报名参加了新生篮球队。当时他对我说:“我要报名参加新生篮球队,无论你同意与否我都要参加。”我笑着问他:“我为什么不同意?”在我看来,环境完全不同了,这里没有哪个老师会因为孩子打篮球而跟家长告状。因此,我十分支持儿子的决定,还主动去做篮球队的志愿者。有一次,O奔的球队和外校球队比赛,O奔他们输了,孩子们回到更衣室后掩面而泣。这种为团队失败而集体哭泣的场面,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儿子的团队意识。

两个学期后,O奔能流利地用英语辩论、演讲,看得懂英文原版电影,能用英文写信,而且他一改曾经的腼腆内向,变得活泼健谈,独立性很强,越来越注重自我内心的感受。与此同时,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悄然成熟。

记: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总结陪读的意义,你会怎么说?

唐:陪伴是为了更好地放手!

记:能不能具体说说?

唐:初到美国时,确实是我陪伴儿子。但高中生活很快让儿子长大了,他学会了安慰我,照顾我。有一次我去考驾照,因为驾驶规则问题与考官发生争执,我气呼呼地掉头就走,说:“我就不信过不了你这一关!”O奔却追上来说:“妈妈,别这么较真,要放平心态。”儿子的话让我心头一热,也平静了情绪,最终拿到了驾照。不久之后,我左脚侧面一根骨头骨折了,一连几周无法出门,O奔独自一人去超市采购,料理所有家务。如今他已经考取驾照,可以载我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每天早晨也不用我三番五次喊他起床了,只要闹钟一响,他就会在隔壁房间向我喊话:“妈妈,我知道,我不会迟到。”

有时候我们一起开车出门,一路上他驾车我看地图,我们配合得很默契。O奔甚至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我们现在是伙伴关系,你是领航员,我是驾驶员,缺了谁都不行。”这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当年刚到爱城时的情景,儿子去学校给自己报名时,曾一个人迷失在回来的路上。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先是沉默,后来说了一句:“妈妈,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记:现在你儿子上了大学,你的陪读也结束了。你觉得有没有什么遗憾,或者说,你是不是认为你的儿子一直很快乐?

唐:结束陪读回国后不久,我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他对我抱怨:“妈妈,我后悔高中没学习烹饪。”他上高中的最后一年可以选修烹饪课,可他放弃了,所以读了大学他仍然不太会煮东西。我说:“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他不再抱怨,一年后就成了全校来自中国的学生中适应最好的一个。我想说的是,我陪伴他,参与了他的成长,这就够了。其中肯定难免有遗憾,但那是他的选择。

说到儿子是否快乐,还真的不太好回答,因为孩子的情绪总是跟着他的经历在变化。只是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感触挺多。2014年年底,我无意中在电脑上看到了O奔的一篇英语小说,那是O奔大学一年级修的一门小说写作课的作业。在这篇小说里,隐藏着儿子从未说出过的伤痛。原来,在出国留学的这几年,他心里也有着许多难以诉说的苦楚,他的委屈和孤单,有时候并没有让我这个做母亲的知道。现在想想,许多出国留学的孩子,或那些准备出国读书的孩子,都将会遇到和O奔一样的难题,而我和儿子亲身经历的这一切,将是最好的“教科书”,可以让很多孩子少走弯路,在留学之前更加了解留学。

记:这也正是你出版《加油,小子——美国高中陪读笔记》一书的目的吧?

唐:是的。出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让家长们明白,留学到底是怎么回事,陪伴到底有多重要。我希望这本书不仅对想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有用,对孩子在国内读中学的家庭也有一定启发,这样才能使这本书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陪伴儿子妈妈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打儿子
陪伴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