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行走在新疆:北疆十日

2016-05-21撰文摄影李钟鸣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禾木布拉克喀纳斯

撰文·摄影/李钟鸣



2015行走在新疆:北疆十日

撰文·摄影/李钟鸣

走过一座城池,用影像为心中的感动立碑,掠过一抹远乡的风情,用真诚的文字题写碑文。

拍摄时间:2015年9月14日~24日

拍摄地点:阿勒泰沙尔布拉克山谷、禾木、喀纳斯、白哈巴、五彩滩。

拍摄随记:这个秋季原本计划继续挺进沙尔布拉克山谷,跟踪拍摄哈萨克族牧民大迁徙的。无奈,朋友自盯住这个拍摄主题后,一次又一次地“骚扰”,诚邀我同行。

第一日

凌晨6:30从乌鲁木齐出发,途经恰库尔图镇解决午餐,抵达沙尔布拉克边检站已经是下午6:00。

办理完边检手续,没顾得上休整,立马率天南地北来的摄影家们直奔山谷。守候到日落仍不见转场的牲畜过来,先期抵达的新疆影友纷纷告诉我,大批的转场牲畜似乎已经走完了。这对我们一行来说是个不好的消息,明天还会有拍摄的机会吗?

第二日

6:00起床,山谷里依旧是黑黢黢的,漫天的星斗眨巴着眼睛,同行的内地摄影家们经过几个小时的短暂睡眠,又精神抖擞地和我走进那片充满传奇的山谷,去守候那心仪已久的“大迁徙”。

第三日

昨天的拍摄辛苦并快乐着,转场的哈萨克族牧民怜悯与我同行的内地摄影家们不远万里汇聚于此,记录他们史诗般的“壮举”。一拨一拨的转场牲畜在牧民的吆喝下,腾起漫天的尘土,从我们面前以排山倒海之势划过,摄影家们在各自选择的拍摄点上,毫不吝惜昂贵的快门,纷纷打出连发“狙击”。

第四日

按拍摄行程,今天一大早还是要进沙尔布拉克山谷拍摄,然后再赴禾木。可前方传来消息,禾木道路限行,每天分三个时间段放行,因此我们放弃了再进山谷拍摄的计划,直奔禾木。

抵达贾登峪喀纳斯景区换乘中心,那里可谓人满为患。售票厅前,来自全国的游客团队及散客排起等票的长龙,让人看得犯晕。就在我们感到无望时,上苍眷顾我们,景区管理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增加运营车辆,改变限行令,让我们及时乘上区间车直奔禾木。

禾木,我们来了!

第五日

今日在禾木,安排了一天的摄影行程。

来自江西的摄影家,被禾木那炫目的秋色感染了;来自广东的摄影伉俪站在观景台上流连忘返;来自浙江南都的摄影家忘情地拍摄;来自北京的摄影家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但在禾木,他告诉我:“此行就和新疆结缘,以后年年来。”

得知一位禾木乡的哈萨克族小伙子今日娶新娘的消息,我们一行征得主人同意后进行跟踪拍摄。哈萨克族人热情好客,一个劲地劝我和同伴们吃马肉、牛肉,贪吃的我吃了个肚子溜圆。

同行的内地摄影家们,多数是第一次在遥远的他乡拍摄和感受这样既传统又现代的哈萨克族婚礼,他们追逐着接亲的马队兴奋地拍摄着,更有多位摄影家干脆拿起手机现场拍摄,现场发送。这一刻,他们要把这幸福的感受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第六日

一夜秋雨,清晨的禾木充满恬静和阴柔之美,没去观景台拍摄“大片”,独自一人在这古老的村落里漫步,淅淅沥沥的雨珠不时地拍打着脸颊,那是一份难得的惬意。

禾木乡的哈萨克族大学生吐尔逊专程从阿勒泰匆匆赶回禾木,他们一家人高兴地接受了乌鲁木齐市摄影家协会等四家摄影协会和新疆四维视界影像传媒及天山网论坛授给他家的、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嘉澍女士为他题写的《摄影之家》牌匾,艺术家们都愿意为这个回乡创业的哈萨克族大学生和他善良的家人做点事情。

途经喀纳斯抵达禾木,一路秋雨相伴,疲惫的摄影家们索性挤进客栈的房间天南地北地侃起了大山,但聊得最多的还是我们新疆,短短的几天行程,他们已经把自己当做“新疆人”。

落日时,他们又携带着长枪短炮,走出房间,在这个不大的小村落里捕捉雨中的白哈巴。

第七日

今日计划上午在白哈巴拍摄,然后返回喀纳斯。

细雨蒙蒙,浮动的白雾如一抹轻纱在山间缭绕,雨中巴哈吧别有一番情调。

第八日

再进喀纳斯,秋雨绵绵,直到下午阴云散去,天才渐渐放晴。

第九日

喀纳斯神仙湾,期待的晨雾没有如约而至,但她的静怡和婉约让我们一行有了意外的收获。

走出喀纳斯景区,见到九月雪,兴奋之余赶忙让驾驶员停车,摄影家们急忙下车,拍摄这对他们来说难得一见的雪景,大家纷纷感叹大山里天气变化的无常。

落日的五彩滩是拍摄的最佳时机,这片神奇的土地以雅丹地貌、中国境内唯一一条流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及对岸的秋色而集大成。

第十日

布尔津返回乌鲁木齐,结束北疆十日之行。

美丽新疆

猜你喜欢

禾木布拉克喀纳斯
我在禾木看日出
德国:一所能将“后进生”教好的学校
山水册页 《禾木印象》 张国荣
适彼乐土
漫步喀纳斯
在禾木
禾木的早晨
喀纳斯,传说中的父亲
喀纳斯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