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合理流转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2016-05-19徐日明梅河口市国土资源局135000

吉林蔬菜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徐日明(梅河口市国土资源局 135000)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合理流转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徐日明
(梅河口市国土资源局135000)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6.03.029

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土地就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农业生产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我国农业用地的细碎化经营、农业用地产权混乱不清、农村土地管理不够系统化、科学化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阻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土地是广大农民集体所有,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农业用地经营,增强了农民生活经营的自主权利,同时也减少了以往许多不必要的成本,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1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1土地所有权界定不明确

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关于土地产权问题,在不同主体间的归属安排不合理,使得各个权力主体对于农村土地的权力、义务、收益等内容不能够明确认知,这也是我国农村土地经济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国家对农村土地权力的控制,直接表明农村土的最终最属权是属于国家的,但是国家并不是土的所有权的主体。我国广大农民群众虽然是农村土地名义上的拥有者,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所有权并没有充分展现,农民土地权益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可以说农村基层政治民主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民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

1.2分配制度不完善

农村目前采用的是在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内部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对农村土地进行承包,虽然它能够有效保证农民对于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而且使得每一个农民所拥有的权利都是平等的,但是受时间的影响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为合同签订之后就没有办法再对其进行更改,这样就会导致农村家庭中新增加了人口而土地不会增加,家庭中的人口有所减少而土地也不会随之减少,而且农村家庭中新增的人口是无法获得土地的,最终导致相同的农村集体下,农民人均承包的土地不均匀。很多农村人口向外界流动,依靠打工获取经济收益,目前还不会产生较大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粮食生产力下降,粮食的价格不稳,最终会使农民有不满的情绪,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定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2 对策与措施

2.1赋予农民永久农村土地使用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能将农业土地私有化;二是不能改变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基础。目前,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已经形同虚设,不如将其全部打破,将农村土地全部收回归国家所有,但是给予农民群众永久的土地使用权利。在此基础上,国家作为农村土的拥有者,可以颁布布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农村土地使用过程中的转让、继承等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规范,保证我国农业发展,保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我国的农民群众获得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农民成为了农村土地的“主人”,而且不会改变原有的家庭承包模式,同时还保证了农民自主经营的主体地位。国家赋予农民群众永久的使用权利,而且土地权利还可以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下转让和集成,农民会将农村土地看作是自己宝贵的财富,能够有效避免农业生产中的短期行为,充分展现市场机制,将农业生产中的规模效应良好地发挥出来。

2.2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不断完善土地登记制度,使得农村土地行政由传统的审批管理方式转变为登记管理方式,不仅是对农民群众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保护,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可以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改革内容,这一改革需要尤为注重的就是如何体现公平分配,使得农民群众的权利平等。因为每一个农村家庭都有着属于自身的生命周期,劳动人口的比例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土地权益分配的起点上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农村土地进行首次登记过后,在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益交给农民时,就废除原有的按人分配制度,农民群众想要获得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主要途径就是在家庭内部采取继承的方式或者是在家庭外部采用买卖的方式解决土地需求。

3 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规模经营

以往我国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农业生产都是农民自家独立完成耕作,整个农业生产过程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为主,少有合作与互相帮忙,不同于现在提但是的规模经营、抱团取暖的方式。以往的这种农业生产方式,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抵抗农业风险的能力也有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形势,甚至可以说已经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步伐。所以为了适应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就要加快我国农村土地健康流转的步伐。只有通过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与农业相关的资源会重新分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重新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可以适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条件和保障。

传统的小规模经营风险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不强。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规模、集约化经营,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品质,也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操作上也更便捷,可以降低市场风险,稳定和维持良好的供求关系。

4 改变生产现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可以对农业生产现状提供较多帮助。一是通过大规模租用土地,进行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允许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包产到户政策实施后,确实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农村土地自由流转可以使农民的土地变成资本,这使得离开农村去城镇务工或经商的农民通过转让土地获得补偿,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安家立业,对于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他们可以通过土地承包权入股农业企业,取得土地租金与分红收入。

5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相对集中,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发展和完善,满足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土地集中化使农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也得到集中,为提高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条件。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可以对其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农村生活环境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6 未来展望

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定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找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实际问题实际解决,才能为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扫除道路上存在的阻碍,才能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完善土地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有条件有优势的地方,率先搞好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收归国有,集约化管理使用,建设农家乐旅游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严格执行土地法,避免过度占有有限耕地从事非农产业。引导农民走农业规模产业化经营,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真正实现机械化。特色经营,实现农村经济生产乡村特色旅游、特色农业园采摘、生产、经营商业服务等,充分挖掘农村特色资源,实现农民自主经营、自主创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体化,带动农村文明、农民致富向更高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