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1段倒虹吸建筑设计

2016-05-19王志华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3期
关键词:和而不同南水北调建筑设计

□杜 晖 □王 伟 □王志华(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1段倒虹吸建筑设计

□杜晖□王伟□王志华(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摘要:焦作1段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工程,同时,为保证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在总干渠两侧各100 m宽规划建设绿化带,因此倒虹吸建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倒虹吸建筑设计结合城市及周边环境,以展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文化为出发点,提出整合创意、综合设计模式的设计思路,达到促进人水和谐、人与工程和谐、工程与环境和谐的目标。

关键词:南水北调;和而不同;建筑设计

1 前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1段穿过城区8.40 km,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工程。焦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五千年灿烂的人类文明,赋予了焦作以独特的灵性和丰厚的内涵。本次建筑设计力求体现焦作的新兴面貌,兼顾当地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

2 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焦作1设计段为总干渠穿越焦作城区段,总长度13.51 km,渠道长度11.60 km。该段渠线起点由博爱县聂村东北大沙河渠倒虹出口开始,呈西北方向行经六村东,于南敬村、北敬村东,在府城和瞿家庄之间穿过然后进入焦作市区,由老城区自西向东穿越市区,穿白马门河渠倒虹,过丰收路、人民路,于新店北穿普济河渠倒虹,至西王褚、东王褚北渠道折向东行,经西于村、东于村北,穿闫河渠倒虹、经焦东路、东环路,于恩村北穿新月铁路,翁涧河渠倒虹,至终点苏蔺西李河渠倒虹出口止。该段共布置河渠交叉建筑物5座,均为渠道倒虹吸,依次为白马门河、普济河、闫河、翁涧河以及李河渠道倒虹吸。详见图1。

渠道倒虹吸工程主要由进口渐变段、进口检修闸、管身段、出口控制闸(或节制闸)以及出口渐变段组成,控制闸设在下游便于调节倒虹进口流态,上述5座渠道倒虹吸中闫河渠倒虹出口控制闸与总干渠节制闸相结合。

根据渠道倒虹吸建筑功能的不同,占地线范围内设计确定为两个分区:一是进口闸房、出口闸房、退水闸闸房、降压站核心功能区;二是绿化协调区。

图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1段河渠交叉建筑物布置图

其中,核心功能区是节点内主要的功能与景观复合区,也是工作人员日常办公活动的场所。

绿化协调区是指在核心功能区周围进行绿化种植的区域,用以改善工程局部环境、阻隔人畜进入工程内部、协调节点景观过渡等。其绿化种植应考虑到视线的通透性,对主要的观览方向进行分析和预测,绿化中预留出视线走廊。

3 设计理念

焦作1段工程的自然文化景观区段为“黄沁平原区”。首先,在此区段内工程所涉及的建筑物与其周边环境要保持一致的区段特色。焦作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多展现给大家的是创新、现代化的城市面貌。通过整理、归纳和提炼一些资料,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造型符号,力求反映出黄沁平原区的区段特色。

其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应和谐自然。水工建筑应依据所处环境的特点,利用造型和细节处理,使建筑或融于山形地势,或隐于江河湖川,彼此掩映,共生共长。焦作1段的五座渠道倒虹吸建筑像一颗颗彩色的珠子穿在总干渠的蓝色条带上,每颗珠子都是富有焦作城市文化特色的水工构筑物,也是景观制高点。所以沿滨水空间形成的视线走廊在节点处形成视觉观赏中心。

4 建筑设计

4.1白马门河建筑方案设计

作为黄沁平原区的二级节点,在建筑的整体风格和材质上要具有普适性。设计构思以简洁,明朗,可派生的理念入手,以建筑主体结构为基础,在端部的门库和楼梯等部位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表皮装饰。装饰手法均为现代构成风格,强调依附于主体本身的立面效果。主体在满足基本结构的要求上,运用框构的手法,门库的柱子升高,组成有序列感的白色框构,门库两侧的女儿墙升起,同样组成框构的样式——框构采用黄色。色彩搭配追求明快,亮丽,让置身于野外的水工建筑也多了一份人性化的气息。

4.2普济河建筑方案设计

普济河的风格同样延续黄沁平原的一贯手法,设计构思以简洁,明朗,可派生的理念入手,以建筑的的造型更加简洁、明朗。建筑分为内部主题和外部框构。两侧门库为造型中心,用白色的框构进行装饰,中间闸室部分则借助原有结构框架——柱子涂刷白色涂料与主梁形成具有装饰效果的白色构架。建筑主体为湖蓝色,与外部的构架形成点线面的,有层次的配搭。

4.3闫河建筑方案设计

闫河位于焦作市区,贯穿于塔南路。作为南水北调唯一穿越城市的渠道,其意义非同寻常。建筑的造型不再仅仅是对工程本身的增色添彩,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景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建筑的造型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应被解构,甚至重构,以城市的机理为依托,在此基础上重新孕育,生长。其母体应该是这个城市的肌理,其精髓应该是这个城市的风貌。

焦作地区山水秀丽,景色宜人,因此将设计思路定义为——山与水。检修闸运用现代的外表皮装饰手法,以横向的纹路在建筑表面形成山石层叠错落的走势,深褐色的仿石图涂料增加了形体的厚重感。隔路相望的节制闸采用同样的表皮装饰手法,根据形体的变化,创造出水波流动的效果,整个建筑形体采用竖向流动感的构图,外部深色素混凝土浇筑,表面凹槽采用浅蓝色涂料(也可考虑采用浅蓝色镀膜玻璃)营造出水流倾泻而下的艺术效果。在色彩的选用上,检修闸运用深褐色外表皮与白色打底的经典搭配,体现了山的厚重和沉稳,同时又不泛小品建筑的趣味性。整个方案突出表达了一组水工建筑作为城市景观而存在的特殊意义。

4.4翁涧河建筑方案设计

翁涧河的风格同样延续黄沁平原的现代手法,设计构思以简洁,明朗,可派生的理念入手,使建筑的造型更加赋予层次和理性。建筑分为内部主体和外部框构。

4.5李河建筑方案设计

作为黄沁平原区的二级节点,在建筑的整体风格和材质上要具有普适性。设计构思以简洁,明朗,可派生的理念入手,以建筑的结构主体为基础,在门库和楼梯间部分采用现代风格的造型手法,强调通过对功能空间的塑造体现建筑自身内外协调统一的形体美感。主体在满足基本结构的要求上,运用框构的手法,闸室中部的柱子升高,形成整个建筑的视觉中心,门库两侧的女儿墙升起,同样组成框构的样式——中心与两侧均采用相同的框构手法,相互呼应。色彩为白色建筑主体配以明快亮丽的湖蓝色。

5 结语

建筑设计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牵扯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美观性和经济性。焦作1段渠道倒虹吸建筑造型设计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唯一穿越城区的一张名片,更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全方位的比选及优化设计,才能更好的展现南水北调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松柏.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生态景观建设管理[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02):1-2.

[2]清华大学.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报告[R].清华大学,2007.

[3]孙卫军,左丽.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生态景观建设管理[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05):6-9.

(责任编辑:刘长垠韦诗佳)

收稿日期:2016-01-16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853(2016)03-0030-02

猜你喜欢

和而不同南水北调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南水北调
“和而不同”的美好婚姻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时代发展下的词汇意义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