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宁波市传承三江水韵文明构筑滨海宜居港城

2016-05-19

中国水利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宁波市河道

浙江宁波市传承三江水韵文明构筑滨海宜居港城

宁波市水利局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五水共治;宁波市

浙江省宁波市依山傍海,河流众多,是一座江南水乡城市,是我国计划单列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口岸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市辖6个区2个县3个县级市,总陆域面积9 816 km2。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 011.5亿元,财政总收入2 072.6亿元。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 517.1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31亿m3。甬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市域水系大部分属甬江流域。主要灾害性天气为伏秋干旱、暴雨洪涝、台风暴潮,台风年均2.6次,暴雨洪涝年均3.2次。

宁波市拥有较好的自然山水文化条件、扎实的水利前期规划和工程建设基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宁波民生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地各部门认真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密切协作,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规划部署

2013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确定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并对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提出了要求。同年7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并组织召开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系统部署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月,宁波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

2014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宁波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暂行)》,进一步明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并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级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宁波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同年7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宁波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宁波市政府随后批转各地各部门组织实施。实施方案以“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为总体要求,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提出了“传承三江水韵文明、打造滨海宜居港城”的总体目标,确定了“三大分区、四大民生、五大体系”的总体布局,明确了“强化水资源管理、筑牢水安全底线、落实水资源保障、加强水生态修复、推广水文化建设”五方面的主要实施内容和十大试点示范项目。

二、突出重点亮点,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

宁波市按照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

1.加强“三条红线”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三条红线”基本确立

完成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已覆盖到县(市)区。象山县被确定为宁波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通过中期评估。开展了2015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2)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基本形成

建立了由水利部门牵头,环保、城管等相关部门共同分担的良好协作机制,水资源监测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执法监督能力不断增强。建立了落实取水和城市供水用水计划管理制度,将月用水量在1000t以上的企业(单位)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对象;强化用水管理,全市基本将公共制水企业与年取水量10万m3以上自备取水户纳入实时监控,并启动实施自备水水平衡测试试点和城市供水水平衡测试。

郑徐水库俯瞰全貌

(3)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基本完成全市水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初步制定市级重点水功能区考核名录。

2.实施“治水强基”工程,保障防洪安全

近年,受极端气候条件影响,宁波市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害,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为提高城镇和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宁波市启动了“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江河堤防、平原河道、沿江闸泵、三江清淤、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

防洪排涝防潮工程体系不断完善。以甬江防洪为重点的江河堤防工程加快推进,流域骨干排涝河道整治进度加快,沿江强排能力大幅度增强(新增260 m3/s),山区小流域堤防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治理工作进展顺利。

防汛减灾非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宁波城市洪水风险图编制成果通过国家和省级审查,全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

3.坚持水资源开发保护并重,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按照“节水减排、防污为本”“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要求,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

(1)城乡水污染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

新建或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鄞西污水处理厂一期试点示范工程已建成投用;开展城区河道雨水口截流和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动城镇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按照《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探索;建立饮用水水源定期监测和发布制度。

(2)水资源供给能力逐步提升

加快水源和引调水工程建设,钦寸、西林扩容等水库建设加快实施。实施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对钦寸、亭下、周公宅、皎口、溪下 5座大中型水库进行联网,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互为应急保安”的宁波市水资源供给体系。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加快建设。

(3)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袁家村铁矿主峰高1 810 m,以此为分界线,地形向南和向北两个对应方向倾斜。南侧坡陡峭,北侧坡平坦,并和大面积黄土丘陵连接,逐步过渡至该村河谷,其海拔高度为1 400 m,和主峰相比低410 m。

余姚市通过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慈溪市、象山县两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完成省级验收。

4.坚持生态治理理念,持续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

通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着力形成“点线面”三管齐下辐射共建格局,全面推进河道水环境治理。

以村庄为单元,精心遴选建好“点”,开展“宁波市水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一年建设、十年示范、长效管理”的原则,以村庄为单元,对村庄水系实行彻底整治,以实现村内水系沟通、河道污泥疏浚、生态护岸运用、景观绿化配套、河道水体截污等工作目标。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260多个村庄水环境治理任务。

以河道为线,推进骨干河道生态提升和农村河道生态建设。在开展骨干河道生态提升的同时,针对农村河道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按照“生态河道不放松、分类指导强实效”的思路,分类指导抓好“线”,每年完成200 km左右的生态河道建设,提升农村河道水环境面貌,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创新开展镇乡水环境试点建设,夯实基础促进“面”。以镇乡为单元,以水系整治为重点,在镇域范围采取“水体流动、生态护岸、截污治污、景观绿化”等综合治理措施,逐步从单条河道或单个村整治向区域系统整治转变,切实改善城乡水环境面貌,促进区域生活品质和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宁波市在基本完成12个示范镇乡建设的基础上,2015年又启动了7个示范镇乡的建设工作,计划2017年完成建设。

5.推广水文化建设,塑造水生态文明新形象

水文化资源保护日益重视。中国大运河、它山堰古水利工程申遗成功,东钱湖通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现场评审。

水生态提升加快推进。结合骨干河道建设,实施完成姚江梁祝段、姚江东排江北段一期、鄞东南沿山干河东钱湖段一期等生态提升工程。

水文化知识逐步普及。加强水情宣传教育,建成姚江保丰储站水文化展示基地,普及水生态文明知识。

三、借助“五水共治”东风,营造全民共建氛围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五水共治”战略,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各级各部门借助“五水共治”机遇,集中精干力量,共同参与治水工作。多元化筹集资金,落实各项要素保障,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波通讯、宁波水文化以及网络、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上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成果,倡导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理念。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通过座谈会、大型广场活动、小记者征文等多种活动,走进企业、社区和学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参观水环境建设成效,大力营造水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四、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在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同时,宁波市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长效发挥效益。

1.全面推行河道“河长制”管理模式

出台《宁波市建立“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清三河”和“河长制”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确立了全市河道“河长制”管理模式,实施河道治理挂牌管理,保障河道管理、治理取得实效。

2.充实水利大禹杯考核内容

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市水利“大禹杯”竞赛活动考核内容,强化各级政府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

3.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探索实践以政府购买水质养护的形式治理内河等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长效管理机制等研究,为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供保障。北仑区国家级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推进顺利,取得明显进展,其经验被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办公室在全国推广学习。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宁波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下步,宁波市水利局将认真做好三年试点期自评总结工作,按照批复的三年实施方案内容逐一对照,确保各项内容如期完成。 ■

责任编辑 张瑜洪

TV+X171.4

:B

:1000-1123(2016)19-0014-03

2016-09-28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宁波市河道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