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6-05-19曾胜李海英张明龙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创新人才高等学校

曾胜+李海英+张明龙

[摘 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重要任务之一。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现有教学方法与内容对创新人才培养负影响;常规管理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学生科研培养、实践操作以及特色培养都对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创新学校的建设,教学方法与内容显示为负向影响,学生科研培养与实践操作正向影响;常规管理和特色培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培养路径;结构方程模型

一、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本文以文献为基础,社会对人才需求为根据,高校发展现状为背景,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探索高校创新型学生培养路径,拟定出包括教学方法与内容、学生科研培养、常规管理、实践操作以及学校的特色培养等结构变量,也以此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为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教学方法与内容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高校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2:对学生的科研培养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高校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3:常规管理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高校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4:学生开展的实践操作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高校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5:特色培养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高校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二)问卷的设计及发放情况

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统计特征,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等指标;第二部分采用Likert7级量表测量的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指标。为设计出有效的量表,首先,本文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借鉴被学者使用过的相关量表中的测量题项,同时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应的测量题项,根据文献反复修改后形成最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问卷》,所有结构变量均采取多个测度项;其次,问卷内容为“教学方法与内容”(Jxff),“学生科研培养”(Xspy),“常规管理”(Cggl),“实践操作”(Sjcz),“特色培养”(Tspy),“创新型人才”(Cxrc)以及“创新型高校”(Jydx)。问卷编制后,选取了2所高校,发放60份问卷,进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然后,重新修改问卷以后,选取我国中、东、西部各2所高校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420份,回收391份,问卷回收率为93.1%。

(三)模型构建

根据研究假设和问卷题项,构建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概念模型,即教学方法与内容、学生科研培养、常规管理、实践操作、特色培养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高校建设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各因素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

二、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通过LISREL8.7软件可以绘出结构路径分析图,如图1所示。

模型中潜在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路径系数)和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指标间的回归系数(载荷系数)的统计显著性由t值绝对值是否超过1.96作为判别的依据。“教学方法与内容”对“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高校”,“学生科研培养”和“实践操作”对“创新型高校”这四个参数的估计未达显著,说明其数值不具有统计意义,但“教学方法与内容”对人才的培养和高校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学生科研培养”和“实践操作”对高校的创新也是关键的参考指标,虽然没有达到显著,但仍需重视。而其余的参数估计值都具有较好的显著性。

三、 结论

图1明确地反映了“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高校”两个内生潜在变量与5个外生潜在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教学方法与内容”、“学生科研培养”、“常规管理”、“实践操作”和“特色培养”均通过直接效应影响着“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高校”。其中“教学方法与内容”对“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高校”均是负向作用,而且还不具有统计意义,H1没得到验证;而“常规管理”对“创新型人才”具有显著的负影响,H3前部分没得到验证。由图1,不仅可以看出“教学方法与内容”、“学生科研培养”、“常规管理”、“实践操作”和“特色培养”对“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高校”的影响程度,而且能够分析其影响的路径及影响作用的大小。

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现阶段在教学方法与内容方面抑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高校的发展,常规管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邴浩.政策工具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及分类研究[J].高教探索,2014(5):5-11.

[2] 赖德胜,王琦,石丹浙.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与区域创新[J].教育研究,2015(2):41-50.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模型创新人才高等学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