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中的作用及应用

2016-05-18王淳浩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基座鞋底花纹

王淳浩

(1.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

2.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北京 100037)

足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中的作用及应用

王淳浩1,2

(1.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

2.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北京 100037)

足迹检验技术是刑事技术的一种,在刑事案件侦破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中,通常应用的足迹检验技术是鞋底花纹检验。实践中,足迹检验技术可以判断人车是否接触,从而认定肇事车辆。还可以判断事故发生时的车辆驾驶人,从而认定违法嫌疑人。

足迹检验技术;道路交通事故;事故重建

足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的一种,在刑事案件中,足迹检验可以起到分析案件性质、提供侦查线索和诉讼证据的作用。例如,可以根据足迹判断案件现场进出口、判断犯罪嫌疑人的来去路线和现场活动过程、判断作案人数、推断鞋袜种类、推断嫌疑人自然条件等。可以说,在刑事案件(尤其是凶杀案件)现场,“触物留痕”,一般都会留下嫌疑人的足迹,足迹检验技术的应用也因之较为普遍。而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人和车的接触多是在高速运动下完成的,且人体多为站立或骑行状态,因而在作为承痕体的车体上很难遗留足迹。因此,在判断人和车是否接触以及两者的接触部位时,多借助微量物证(生物物证和理化物证)检验。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足迹检验技术也能够有效应用于认定肇事车辆驾驶人、肇事嫌疑车辆等方面,并在道路交通事故事实认定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探讨足迹检验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重建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一、判断事故中人与车是否接触(接触部位、接触方式和肇事车辆认定)

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过程中,判断人与车体是否接触通常基于“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而借助于微量物证检验。例如,通过检验嫌疑车车体痕迹上遗留的人体毛发、血液、人体组织、衣物纤维等微量物证,判断嫌疑车是否与事故行人接触以及两者接触部位。通过检验在人体衣物擦蹭痕迹上附着的油漆等,判断该油漆是否与嫌疑车车体喷敷的油漆属于同一种类。还可以通过对嫌疑车车体上遗留的人体衣物痕迹、人体衣物上遗留的轮胎花纹痕迹以及人体体表遗留的轮胎花纹痕迹进行检验,以判断车辆与人体是撞击接触、擦蹭接触还是辗压接触。然而,道路交通事故的形态千奇百怪,有时候也会出现上述技术手段均无可资利用之条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足迹检验则能派上用场。以下案例的情况即是如此。

(一)简要案情

2013年6月23日0时51分,办案单位接报警人报警称:在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T10018号灯杆处,一机动车由东向西行驶,将躺在路上的一行人辗压并拖移后驶离现场。接警后,办案民警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行人(任某)经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二)现场勘查情况

事故现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T10018号灯杆处,现场道路中心设有中心隔离带,东向西方向有3条行车道。事故现场地面遗留有自东北至西南方向面积为22.40m×0.40m的人体挫划痕迹(起点为机非分道线,终点为右侧车道中部)和破损眼镜1副。未见其他地面痕迹及散落物。

(三)确定嫌疑车辆

肇事嫌疑车车主于事故发生后次日到办案单位自首,称其于事故发生的时间段驾驶京H╳╳╳╳╳号小型轿车从事故现场经过,但未发现地面有异常,也不知道所驾车辆是否与任某接触。办案单位委托我们对该嫌疑车辆与行人任某是否接触进行检验鉴定。

经调取事故现场附近视频监控录像,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过程,判断出嫌疑车的颜色,但看不出车型及号牌。

(四)认定肇事车辆

1.痕迹、物证勘查及初步检验

对京H╳╳╳╳╳号小型轿车进行痕迹检验,该车车体未见撞击、擦蹭等痕迹。对车辆底盘检验,有三处新鲜痕迹,经便携式立体显微镜观察,未见纤维等微量物质附着。底盘后桥中部有一处新鲜减层痕迹,近似方形,包含较为清晰的圆形花纹和弧形条状花纹(见图1)。事故发生时任某所穿鞋子鞋底掌区及跟区均分布有圆形花纹和弧形条状花纹(见图2)。现需对车辆底盘后桥中部表面的减层痕迹与事故发生时任某所穿鞋子的鞋底痕迹样本进行进一步检验。

2.痕迹检验

(1)制作样本

用A4纸做承痕体,拓印事故发生时任某所穿鞋子的鞋底花纹痕迹。

(2)分别检验

a.后桥花纹痕迹检验

图1 车辆底盘后桥中部减层痕迹

图2 任某所穿右鞋鞋底

京H╳╳╳╳╳号小型轿车后桥中部表面有一处减层花纹痕迹,该痕迹整体形态近似方形,一边呈弧形。该减层痕迹包含一处圆形减层痕迹和一处弧形条状减层痕迹。圆形减层痕迹表面附有点状花纹,点状花纹边缘模糊,呈擦拭状。该车后桥中部表面减层花纹痕迹的整体形态及特征点分布见图3。相关数据详见图4。

图3 后桥表层痕迹形态及特征分布

图4 后桥表层痕迹特征位置关系及数据

b.鞋底花纹检验

事故发生时任某所穿右鞋鞋底跟区近似方形。内缘与外侧近似平行。后缘呈弧形。正后侧有一弧形条状凸起,磨损较为严重,凸起表面有网格状花纹。中心偏内侧与偏外侧各有一圆形凸起,凸起表面有网格状花纹,偏外侧的圆形凸起磨损较为严重(见图5)。

图5 任某所穿右鞋鞋底跟区花纹形态

图6 任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纹痕迹样本

c.样本痕迹检验

制作事故发生时任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纹痕迹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检验。样本痕迹整体形态近似方形,跟区后缘呈弧形。跟区正后侧有一弧形条状痕迹,中心偏内侧与偏外侧各有一圆形痕迹,痕迹表面附有点状花纹,偏外侧的圆形痕迹较为模糊。样本跟区整体形态及特征点分布见图6、图7。相关数据详见图8。

图7 样本跟区整体形态及特征点分布

图8 样本痕迹特征、位置关系及数据

(3)比对检验及综合检验

对京H╳╳╳╳╳号小型轿车后桥中部表面花纹痕迹与样本中的花纹痕迹进行比对检验发现,两者整体形态均近似方形且均有一弧形边。两者均含有一处弧形条状痕迹和圆形痕迹,圆形痕迹表面均有点状花纹,两者弧形条状痕迹与圆形痕迹的分布及位置存在对应关系。两者的特征点对应,相关尺寸基本吻合。因检材与样本的成痕条件不同,两者在清晰度、完整度及相关尺寸上会存在一些偏差,但清晰部分的细节特征、特征点分布及位置关系则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在此案例中,通过对鞋底痕迹的检验不但确定了嫌疑车辆与行人发生了接触,而且确定了接触部位和接触方式,进而认定了肇事逃逸车辆,为确定事故事实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认定事故发生时的车辆驾驶人

在一些交通事故和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中,车辆驾驶人认定往往成为疑难问题,足迹检验技术有时候能够起到直接认定车辆驾驶人的作用。

(一)简要案情

2012年1月22日0时5分,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主路十里河桥北过街天桥处,京N7L╳╳╳号小型越野客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内乘员石某(男,44岁)死亡、洪某(男,31岁)受伤,车辆损坏。办案单位委托我们对事故发生时车辆驾驶人进行认定。

(二)驾驶人认定

1.痕迹、物证勘查及初步检验

经勘查,在京N7L╳╳╳号小型越野客车油门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压有花纹痕迹,疑似鞋底花纹痕迹(由部位推断)。取事故发生时两人所穿鞋子,经初步比较鞋底花纹,排除洪某,对石某鞋底花纹作进一步检验。

2.痕迹检验

(1)制作样本

用A4纸做承痕体,拓印事故发生时石某所穿鞋子的鞋底花纹痕迹。

(2)分别检验

a.油门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压痕迹检验

京N7L╳╳╳号小型越野客车油门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压有花纹痕迹,整体形态呈网格状,面积约为2×3.5cm2。网格状花纹痕迹网眼近似正方形(为减层痕迹),相对于基座沿右上至左下方向的网线近似平行分布且宽度大小间隔分布,沿左上至右下方向的网线近似平行、均匀分布且宽度较小,见图9-11。网格状花纹痕迹相关数据详见图12。

图9 油门踏板与踏板基座上的痕迹

图10 油门踏板与基座上花纹的位置关系

图11 油门踏板基座上部减层痕迹形态

图12 踏板基座上部减层痕迹形态特征及数据

图13 石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纹形态

图14 石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纹痕迹样本

b.石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纹检验及样本痕迹检验

石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纹呈网格状,网眼近似正方形(为凹陷部位)。右鞋鞋底掌前区相对于鞋底沿左上至右下方向的网线近似平行分布且呈宽度大、间隙小,沿右上至左下方向的网线近似平行、均匀分布且宽度较小。左鞋鞋底掌前区网线分布特征与右鞋相反(见图13)。

在右鞋鞋底上涂抹黑色墨水后印压在A4复印纸上,制作右鞋鞋底花纹痕迹比对样本。掌前区印压痕迹呈网格状,网格状花纹痕迹网眼近似正方形,相对于基座沿右上至左下方向的网线(加层痕迹)近似平行分布且呈宽度大小间隔分布,沿左上至右下方向的网线(加层痕迹)近似平行、均匀分布且宽度较小,见图14、15。网格状花纹痕迹相关数据详见图16。

c.洪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纹检验

洪某所穿鞋子鞋底无明显花纹,见图17。

(3)比对检验及综合检验

对京N7L╳╳╳号小型越野客车油门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压有花纹痕迹与石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纹痕迹样本进行比对检验,京N7L╳╳╳号小型越野客车油门踏板基座上部表面的印压花纹痕迹与石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纹痕迹样本前掌区痕迹花纹形态相同,两者特征点对应,相关尺寸基本吻合,数据误差可解释。京N7L╳╳╳号小型越野客车油门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压有花纹痕迹与洪某所穿鞋子鞋底特征有明显本质差异。因此,石某所穿右鞋鞋底掌前区具备形成京N7L╳╳╳号小型越野客车油门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压花纹痕迹的条件。

图15 样本掌区整体形态及特征点分布

图17 洪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纹情况

图16 样本痕迹特征、位置关系及数据

三、结论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足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中可以起到判定驾驶人、判断人与车是否接触、判断接触方式和接触部位以及认定肇事逃逸车辆的作用。实践中,我们还通过足迹检验技术认定了酒后驾车的违法嫌疑人(排除冒名顶替者)。需要注意的是,当驾驶人为车主时,要进一步分析足迹的形成机理,只有综合考虑承痕体的成痕条件、遗留足迹的种类等因素,才能准确认定驾驶人。

责任编辑:马克

The Role and Application of Footprint Examination Technology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Wang Chunhao
(1.Key Laboratory of Evidence Science,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088;
2.Beijing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Beijing 100037,China)

The technology of footprint examination is a kind of criminal technology.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cases.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reconstruction,the technique of sole pattern examination is usually used.In practice,the footprint examination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identifying the suspect drivers and the vehicles.

footprint examination technology;road traffic;accident reconstruction

D918

A

1009-3192(2016)05-0040-05

2016-08-05

王淳浩,男,河南项城人,物证鉴定高级工程师(痕迹、理化),物证技术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干部,主要从事道路交通事故检验鉴定和研究工作。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开放基金资助课题(2014KFKT08)。

猜你喜欢

基座鞋底花纹
一种适用于牵引车导向轮位的轮胎
基于NXnastran的异步电动机基座有限元强度分析
轮胎花纹学问多
画与理
心脏固定器基座注射模设计
一种全自动鞋底清洁机的设计
超大型FPSO火炬塔及船体基座设计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涂颜色
鞋底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