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学古诗

2016-05-17

创新时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江雪春联古诗

小学古诗教学是实施思想教育的良好载体,是教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好凭借,是学校藉此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对于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乃至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介绍时代背景、作者、讲解词语及内容,再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二是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古诗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热爱古诗,主动地学习古诗,运用古诗。可如今的小学生除了能背几首老师教过的古诗外,恐怕再也说不出多少有关诗的知识了。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效率,让学生喜欢学习古诗呢?我们不妨将教学的模式性过程淡化,转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侧重点不同的古诗。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元日》教学片段】

教学“总把新桃换旧符”句:

师: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人们走出家门,更换着桃符。看,人们换上了哪些桃符呢?(课件出示课外的5副春联)

请你读一读春联。

师:你会选择哪一副贴在门上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师:是啊,不管选择哪一幅,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谁愿意朗读一下?

评价:希望你一切顺利。

评价:希望你全家和睦。

师:在温暖的阳光下,人们张贴着大红春联,心里多高兴啊!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这两行诗。

教学“春风送暖入屠苏”句:

师:人们在元日这一天还要干什么?

师:喝屠苏酒的顺序可有意思了。要小孩先喝,代表着成长;老人后喝,意味着拖延一点时间,含有延长寿命的意思。如果你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你会对爷爷、奶奶说什么呢?爷爷奶奶又对你有什么祝福呢?

生生表演互动。

师:这一句句祝福的话如同春风一般温暖着每个人的心,就让我们带着阵阵暖意来读这句话。

师:阵阵爆竹声中,人们举起屠苏酒,互送祝福,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行。

【思考】《元日》是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古诗。春节,对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会浮现许许多多美好欢乐的画面,放鞭炮、贴春联……因此在学习“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古诗时,我出示了5副课外的春联,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说说自己会选择哪一副贴在自家的门上,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诗的意思,更让学生感同身受,体味到了那份浓浓的年味。而对于有难度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句,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角色,说说对长辈、小孩的祝福。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感受到那份欢乐,自己的实际生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学生学得快乐、轻松,而古诗的诗意在潜移默化中就理解了。

二、多元教学,渲染意境

【《江雪》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江雪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你轻声读读古诗,想一想:如果将这首诗画成一幅画,画面上会有些什么景物呢?

生:我会画上一座座山,山上没有鸟;我会画上一条条路,路上没有人的踪迹。

师用简笔画绘制一座座山,一条条路。

师:你从诗中哪里看出山有很多,路也有很多呢?(千、万)

师:是啊,千和万就是表示数量很多,黑板上没办法画那么多,老师就远远近近画上几座连绵起伏的山,弯弯曲曲画上几条小路。

师:刚才你所说的画面中说没有鸟的身影(看不到小鸟),诗中哪个字告诉你没有呢?(绝)

师:是啊,这么冷的天,鸟儿们早就飞到远方或躲起来了,哪里还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呢!

师:那路上的行人呢?(也看不见了)

师:这两句诗句虽然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是却让我们从山中没有一只飞鸟,路上看不到行人的踪迹这两句感受到雪很大。看来我们还得在山上、路上画上什么?(厚厚的积雪)

师:还会画上什么?

生:江面上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钓鱼。

师:那(独钓寒江雪)你准备怎么画出来呢?

师: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不一会儿,老渔翁的身上,小舟上就都是雪了。

师:刚才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江雪》在我们眼前就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看简笔画)

【反思】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短短二十几个字的诗往往呈现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四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将《江雪》这首古诗的诗意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因此,在初读古诗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江雪画成一幅画,你会在画上画些什么呢?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画面上有什么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从诗句的字里行间去理解,去想象。如“千山、万径”的多,“绝、灭”的没有、看不见,“独钓寒江雪”那漫天飞舞的雪花等。紧扣语言文字,将画面准确、形象地呈现出来是理解这首古诗的第一步。最后,让学生通过说话面、谈感觉、读古诗等形式体会到《江雪》带给我们的这种寂静、荒凉之感。

三、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新课改提出“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教师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这样的整合,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的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绝句》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在写这首诗之前,杜甫所生活的唐代正经历着长达七年之久的战乱,百姓们为了逃离战乱,纷纷背井离乡,杜甫为了躲避战乱,也不得不带着家人远离家乡,来到四川成都。多年来,他一直盼望着战争平息,盼望着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南,所以他曾在《草堂》这首诗中写到: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师:当他听说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七年多的战乱彻底平息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师:现在国家终于安定下来了,老百姓终于可以好好过日子了,就连成都到东吴的水路也通航了,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激动啊!他仅仅是因为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高兴吗?如果不是,还因为什么高兴?

师:对了,国家不再打仗,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安居乐业了。有了这样的心情,春天的景色在诗人的眼中更是美不胜收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这首古诗。

【《江雪》教学片段】

师:清代诗人王士祯也作了一首关于垂钓的诗。

(出示古诗《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师:你想自己读一读吗?

学生自读古诗。

师:你能看着下面的注释自己读懂这首古诗吗?

蓑:蓑衣 笠:斗笠 扁舟:小船 丝纶:古时候钓鱼所用的丝线 樽:古代盛酒器

师: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喝着酒,大声地唱着歌,一人独享这一江的秋色,多么惬意,多么豪爽啊!)

师:你觉得王士祯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很愉快,很惬意)

师: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师:王士祯很得皇帝看重,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写诗之时正任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而柳宗元被贬永州,官场失意,亲人离别。同是独钓,心情却截然不同。一个借钓鱼表现不屈的傲骨,一个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

师指名读,读出两首诗的不同。

【反思】学完《江雪》后,教师引入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依然以画面为抓手,让学生想象这幅画面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并通过与《江雪》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心境不同,以古诗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在对比读中进一步诠释了《江雪》所体现出来的这一份孤独与坚强,并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读关于垂钓的古诗,由此形成一个系列,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类古诗时,学会想象画面,了解背景,感悟诗人的心情。

总之,古诗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这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猜你喜欢

江雪春联古诗
江雪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江雪
江雪
“拟古诗”之我见
新春联
江雪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