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美育人以美立身

2016-05-17

创新时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歌唱美育美的

“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蔡元培先生对美誉的定位揭示了美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是将美育窄化为训练学生艺术技能的艺术教育,甚至于艺术技法教育,而非将美育视为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形成高级美感的渗透于学校文化之中的综合美育。笔者以为,重视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通过立美育人,以美立身,重构学校美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向学校提出的新命题。

一、立美于理念目标中

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们在追求真与善的过程中体现出美,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美,也是学校永恒的追求。教育只有按照美的规律与美的方式进行,才能焕发出教育的生机。因此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中要体现“立美”思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个性协调发展,是我国的明确的教育方针。学校在确定教育目标时,只有将美育的培养目标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培养目标一起落实,才能架构起“全人”教育的大厦,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提供帮助。

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坚持把“立美育人,以美立身”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培养“拥有审美素质和高雅情趣的学生”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之一。小学阶段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奠基阶段,需要进行“心”的教育。通过立美教育,让学生在高雅的文化氛围中学习与生活,形成“学会审美”的人格特质,为他们成为高雅的人打下高贵的底子。

二、立美于艺术教育中

毫无疑问,美育是通过审美尤其是对艺术的审美,来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的。纵观艺术教育,大多过分注重专门艺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等审美素养的培养。因此这样的教育只能称之为“艺术技法教育”而非真正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应该扎根在审美化的艺术教学中。例如,歌唱是一门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追求的是声音和精神的完美统一。音乐课上,通常要进行歌唱教学。虽然,普通教育中的音乐课不以培养艺术专业人才为目的,但是要让学生在歌唱教学中感受、欣赏并尝试用歌唱来表达美好的情感。因此,在音乐课上我们要充分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围绕“声音”和“情感表达”这两个方面进行歌唱艺术的审美素养培养。首先,要在科学训练中培养审美意识。要通过发声方面的科学教学,让学生获得正确发声基本方法,懂得发声的基础知识,能够初步感知怎样的声音是好听的,培养其基本的审美意识。其次,要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的曲目都是经典,每一首歌都是一首好诗,都是一段优美的旋律,歌曲中蕴含着优美的诗境与曲情,教师要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用心去感知、体味、想象歌词中的意境与曲调中的情感。再次,要在歌唱表演中培养审美创造力。在学生掌握了歌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领会了歌曲中的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独唱、合唱、对唱、重唱等多种演唱手段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尝试着对歌曲进行个性化的“二度创作”,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三、立美于学科教学中

美育不仅要扎根在艺术教学中,更要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转化为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审美过程,达到教学的审美境界,以美育美。

【案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时,他是这样进行审美化的数学教学的:

首先,感知美的形象。教者通过课件展现旭日东升、皓月当空、翅膀上的彩色圆点、别致的水果盘子等精美的事物,让学生对其中的圆形产生审美感知—“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接着,体验美的内涵。教者通过让学生画圆、画圆的半径、探究轮胎为什么是圆的,以及折圆等活动,让学生深入领会圆的均衡美和动态美。最后,实践美的创造。教者让学生用圆去创造心中喜爱的事物。学生一边用圆作画,一边沉浸在数学无限的美之中。

虽然数学不像文学与艺术那样具有感性的美,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但是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还蕴藏无限的美学因素。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充分挖掘美学因素,用美的方法来实施教学,就能展现出数学美的魅力,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立美于传统文化中

悠久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美育元素,有中庸的人文之美,有和谐的人伦之美,有仁义的道德之美,有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因此,学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美育元素,在引领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欣赏、品味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感,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同、接受与向往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为学生成长为具有中华传统美的一代新人奠定好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边。我们对传统节日、节气涉及到的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美育元素进行筛选和整合,设计成以节日、节气为节点的系列活动。例如,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包粽子吃粽子”“诗歌朗诵”“观看赛龙舟录像”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关于端午节的历史传说,认识一些历史名人,积累赞颂端午的诗歌,感受团结同心的力量,学习劳动的技能,以及领略健康饮食的文化。通过“记录气温变化”“观察动植物变化”“朗诵节气农谚诗歌”“开展节气知识竞赛”“操练节气健身操”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浸润乡情,沐浴“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感受自身与天地循环的一致。

总之,我们要树立“大美育”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审美的人”作为教育目标,用美的事物、美的方式来培育美的灵魂。

猜你喜欢

歌唱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歌唱十月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