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科学家借助卟啉荧光信号研发肉品微生物污染的无损可移动监控设备

2016-05-17

肉类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肉品鲜肉羊肉

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极大促进了新鲜肉生产量的增加。产品价格的压力也促使生产者必须提高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采取新的技术进行产品品质的检测,也就是说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方法进行产品卫生程度和品质的鉴定,才能够匹配肉制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欧盟规定鲜肉生产线上必须有兽医对每一个畜体进行病理特征的外观检测,然而对肉品的微生物状况,只是在宰后进行随机的分析,或者是针对疑似病理的畜体进行分析,因为微生物的检测,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会耗用大量的时间。基于此,德国科学家采用拉曼光谱技术,开发了可移动的无损检测装置,并在鲜肉生产的全生产链中进行可行性分析。猪肉和羊肉屠宰后在5 ℃保存20 d,然后应用荧光光谱仪进行检测,同时,针对微生物对荧光信号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实验进行评估。结果表明:NADH和不同卟啉的荧光与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有关联,猪肉的卟啉荧光在宰后9 d开始增加,而羊肉的卟啉荧光在宰后2 d开始增加。在前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德国科学家研发了可移动的荧光检测系统,并运用实验室分析仪器进行了验证实验。其样品的校正函数显示均方根误差为1 156.97,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2.59%,针对羊肉样品检测时,两个值分别为470.81和15.55%。也就是说,其开发的无损检测系统可以用来进行鲜肉微生物安全的监测。(预发表于2016年5月Meat Science)endprint

猜你喜欢

肉品鲜肉羊肉
鲜肉藕夹
“扒羊肉”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冬补一宝 羊肉
浅析影响肉品质量安全的几大因素和对策
新形势下畜禽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
进击鲜肉
陈坤演绎“小鲜肉”的完美进化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技术及其在肉品工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