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

2016-05-15王永斌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9期
关键词:秧龄秧田节省

王永斌

(师宗县漾月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曲靖 655700)

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

王永斌

(师宗县漾月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曲靖 655700)

水稻旱育稀植是国家科委在全国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种植技术。由于推广速度慢,农民对旱育秧生产认识不足,出现育出秧不想管、不想栽的被动局面,且出现烧苗、死苗问题。文章通过介绍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促使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完成旱育秧和抛秧及苗床建设。

水稻 旱育稀植 秧田建设 抛秧技术

1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1.1 旱育稀植优点

(1)旱育稀植技术经济性状明显,优于膜秧水秧。一是苗体矮健,品质好。二是移栽后返青快,叶片多,暴发力强。三是浅插有利低位节分蘖,穗多、穗大,结实率高。

(2)旱育稀植技术利于增产节水。一是节省秧。旱育秧最大的特点是旱育、旱管。在苗床建设及培肥基础上,充分利用苗床分蘖优势,带蘖多,每丛栽带蘖秧1苗,秧田与大田比由常规秧的1∶10扩大到1∶18.6。二是节省种子。由于质量高,秧苗矮壮多蘖,大田稀植,每667 m2常规稻可省种1~2 kg,杂交稻0.5 kg。三是节省水。秧田用水比常规秧节省90%。四是增产。旱育稀植平均每667 m2产量538.8 kg,膜育水秧平均每667 m2产量482.7 kg。旱育稀植比膜育水秧每667 m2增产56.1 kg,增11.6%。旱育稀植大田测产25.39 hm2,平均单产500 kg,膜育水秧测产21.8 hm2,平均单产475.8 kg,旱秧每667 m2比水秧平均增产稻谷58.6 kg,增12.25%。

1.2 抓好秧田建设和技术普及

(1)要保证这项技术实施,首先是抓好旱育秧苗床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苗床建设可搞水泥埂,一般情况搞土埂也行。苗床建设要做到排灌配套。灌水时,可直接放进畦中,浇1次透水;排水时,能很快排走。秧床地选定后,要固定。年年进行培肥,是今后旱秧生产的基本保障。

(2)过好播种出苗关。以刚露白的芽播种较为适宜,秧田每667 m2播40 kg以下,每平方米播种0.05~0.06 kg。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后,轻度镇压,用肥土或红壤土盖种lcm厚。平膜覆盖要用秸秆作支撑物,拱架不能高,一般为30~26 cm,膜育旱秧安全性好。盖膜后,苗床四周撒鼠药防鼠害。

2 水稻抛秧技术

水稻软盘抛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术,只有掌握关键性的技术环节,才能省工、省时、省秧田,增产的特点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2.1 抛秧栽培特点和效果

(1)抛秧特点。一是抛秧植浅,植伤轻,生长迅速。二是发根力强,根量大,分布均匀。三是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数量多,但成穗率稍低。四是穗粒多,但下层穗比重大,平均穗粒偏少。

(2)抛秧的好处。一是省工。每人每天可抛植0.13~0.2 hm2。二是省种。常规稻每667 m2大田省种2~3 kg,杂交稻0.5 kg。三是省秧田。云南抛秧中,秧田与大田的比1∶25~35。四是增产。抛秧比膜秧手插每667 m2增产42.7 kg。

2.2 育秧方式及秧龄

(1)育秧方式。水稻塑盘抛秧主要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一是塑盘湿润育秧好管理,育成的秧苗素质好,秧龄一般18~25 d。二是塑盘旱育抛秧,秧龄一般为20~27 d。三是肥床旱育秧抛栽,这一方式是采用苗床旱管,不用塑盘,成本低,秧龄弹性大,可分棵带土拔秧,25~30 d秧龄抛栽。

(2)防止漂秧的技术措施。漂秧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民抛下大田后,秧根落入泥中的少,立茁率低,不但没有省工,反而费工,导致抛秧失败。造成漂秧的原因有3点:①营养土偏砂性;②抛秧时,营养土过干、过湿;③耕田质量差,且水深。

防止漂秧技术:选择带粘性的营养土,不加细厩肥;选择无雨天气抛秧;秧盘抛秧当天不浇水,使营养土干湿相宜,易带土拔起;保持田面0.6 cm浅水抛秧;抛后3 d内排漫水,要小水慢灌。一般每667 m2抛50个秧盘,先抛70%,留30%补抛。

(3)化学除草。水稻抛秧的化学除草施用丁草胺效果好,比较安全。立苗后,及时施药,保持一定浅水,要选择最佳施药方法。

猜你喜欢

秧龄秧田节省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节省疲劳症
感怀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Empa 创新气门总成可节省燃油约20%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节省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美国人把燃油节省的钱花哪儿了
晚稻秧龄对机插秧苗素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