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鹏新区: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本

2016-05-14丁媚英唐斌

环境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鹏新区文明

丁媚英 唐斌

2014年4月,大鹏新区作为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担当起为深圳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路的历史重任。

从2014年12月4日到2015年12月15日,在一年又11天的时间里,大鹏新区先后获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从此,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海陆统筹全面发展的全新时代。

4月16日,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在大鹏新区召开。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在会上介绍了大鹏发展经验,引发广泛关注。

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规范,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

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大鹏新区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一关键,在多方面进行了探索。200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将大鹏半岛73.5%面积,共222平方公里土地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200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政策,针对大鹏半岛原村民实施货币化生态补偿。2012年,大鹏新区在成立之初便制定了《保护与发展综合规划(2012-2020)》,并被列为深圳市唯一不考核GDP的区。从2014年开始,新区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编制的《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以深圳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在全国率先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试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率先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同时,专门出台《大鹏新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划定滨海建筑更新限高控制区。一系列制度设计,为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遵循和保障。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湾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新区成立以来,始终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放在突出位置。

一是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在治污方面,全力攻坚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支管网建设在22个片区全面铺开,污水集中处理率从新区成立之初的10%,提升到2015年的71.5%,2017年将达到95%。在治河方面,全面纳管481个排污口;规划实施河流整治25条,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河畅的目标;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在治海方面,优化调整海域功能规划;强制用海项目企业加强对污水排放的回收处理;实施非法用海、非法养殖、非法排污倾废等行为专项治理;集中开展渔港内海漂垃圾打捞、清理;委托社区对沙滩保护管理,针对重点沙滩实施综合整治,标本兼治解决环卫设施匮乏,污水直排、垃圾清运不及时等突出问题。

二是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在保护植被方面,严守生态红线,连续四年保持生态控制线内“零违建”;实施多元主体生态修复,累计完成64项,约30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任务。在保护森林方面,完成古树名木统一挂牌管理,加强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建设,定期开展薇甘菊等入侵物种清理,确保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0.4%。在保护物种方面,规划建设“点、线、面”结合的山脉、道路、河流等生态廊道网络,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三是加快宜居城区建设。创新实施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覆盖率逐年提升。重点景区实施“撤桶”“袋带”等行动,得到游客积极响应。累计建成绿道148公里,省级宜居社区创建覆盖率达到76%。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绿色经济。绿色产业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湾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大鹏新区不考核GDP,并不意味着不要GDP,我们追求的是绿色GDP。一方面,始终坚持质量优先、高端引领,不断完善产业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四年来,累计淘汰低端落后企业数占建区之初工业企业总数一半,万元GDP水耗、能耗分别累计下降39.3%和13.2%。另一方面,我们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海洋、生物、旅游”三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海洋产业方面,海洋经济发展快速,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4%;加快海洋生物产业园建设,已引入的22家知名海洋生物企业;推进大鹏国际游艇帆船展示交易基地建设,成功引进并举办中国(深圳)国际游艇及设备展。生物产业方面,围绕加快建设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形成了“一库、两园、多院”的生物产业发展格局;成功引进中国农科院基因组学研究所、华大基因、罗兹曼转化研究所等21个国内外科技创新机构;引进获诺贝尔奖科学家1人、国内外院士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人、省部级及市级高层次人才34人、中高层次和紧缺人才924人;国家基因库一期工程基本完成,达到1000万份生物样本存储能力;加快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建设,引进生物企业35家。旅游产业方面,2015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44亿元,较新区成立之初翻了近一番;加快五星级酒店、旅游主题公园等高端旅游设施建设;举办国际户外嘉年华、“中国杯”帆船赛、“大鹏新年马拉松”等一批特色赛事活动,有效提升了新区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启动“全域旅游”示范点建设,推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不断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全体市民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也离不开民众的广泛参与。

新区成立以来,以生态文化为牵引,着力在群众中强化人与自然、人与海洋的和谐相处、共融发展的生态价值观。我们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化进机关,全面推进绿色办公和绿色行政,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达100%。生态文化进学校,组织生态课堂、生态橱窗、“我给电池安个家”等特色活动,从小普及环保教育。生态文化进社区,倡导节约、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生活典范。我们加快培育特色生态文化。组建党员环保志愿者队伍112支,每年组织大小环保公益活动300余场次。创建“环保主题吧”、环境教育基地、绿色学校等群众性环保平台。组织群众参与新年马拉松、沙滩清理等大型公益活动。我们不断打造海洋生态品牌。打造“潜爱大鹏”志愿者活动品牌,成立“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目前联合会在册义工超千人,核心潜水员义工超200人,义工们来自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香港、台湾、泰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

专家声音

孟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大鹏新区之所以能够在2014年突破了只有行政区才可申报,以及必须先创生态区才可申报两个限制,被国家环保部特批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2015年,又被国家发改委等就部门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并以评审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评选。最关键的因素是大鹏新区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一系列改革创新,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探索和示范。

夏光【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2014年,大鹏新区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这一崭新课题,让我们了解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底线,核算区域内有多少资源,如绿地、水源等等。大鹏新区的探索在全国来说,不仅具有实践价值,也有方法论意义。

高吉喜【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

湾区城市发展应该采用不同模式,走差异化道路。湾区城市邻海,具有宜居,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特点,又因为多有港口,所以也会发展大量煤、化工行业。目前,国内沿海城市80%都在发展煤、化工业,高度雷同。中国海岸线漫长,不同城市应该结合不同地域特色进行不同定位。有了高度发展的经济基础支持,大鹏新区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休闲业,在保护环境基础上优先发展旅游业,是对深圳市民最大的民生福利,也是最好的民生福祉。

温武瑞【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研促会理事】

大鹏新区坚持生态立区,保护优先,保住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环境就是保证了未来的发展潜力。

大鹏策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讨,这样的会议非常好,让湾区城市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比如,大鹏新区建区之后,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低产能企业,目前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6%。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天津的钢铁、重化工企业占比很大,也正在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来调整结构。

猜你喜欢

大鹏新区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看图纸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对不文明说“不”
刘业伟、王大鹏设计作品
文明歌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