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将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6-05-14木易

农家书屋 2016年5期
关键词:麻将荷兰

木易

法国汉学家伊利莎白·巴比诺在《中国透视》一书里写道:“麻将文化,它的一套隐语,它的平均主义的驱动力,它令人眩晕的声音和手势,打麻将时品茶、饮酒和吸烟的气氛,这一切破除了命定的东西及人与世俗权力的关系。”麻将是八仙桌上的“长城”,是毛泽东眼中“继中医、《红楼梦》之后对世界的第三大贡献”。

麻将的起源

麻将源自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骰子格”和“叶子戏”。汉魏时期,盛行博戏,为了方便发明了类似今天麻将牌中筹码功能的“马”。古时筹与“马”略有区别:筹只表示胜负的次数,不表示胜负数值的大小;“马”则算明数值。后世则不分筹、马,统称筹码。到明代天启年间,本来作为游戏的附属品筹码,经过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戏娱用具,即马吊牌。

马吊牌是一种纸制的牌,全副牌有40张,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4种花色。其中,万贯、索子两色是从一至九各一张;十万贯是从20万贯到90万贯,乃至百万贯、千万贯、万万贯各一张;文钱是从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没文(又叫空汤)各一张。十万贯、万贯的牌面上画有《水浒》好汉的人像,万万贯自然派给了宋江,意即非大盗不能大富。索子、文钱的牌面上画索、钱图形。

其后,人们感到纸牌的张数太少,玩起来不能尽兴,于是把两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在玩法上,除了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可以成为一副以外,三张相同的牌也可以成为一副。也就是说,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还可以吃、碰。这时牌的组合就有了“坎”(同门三张数字相连)、“碰”(三张相同)、“开杠”(四张相同)。此时的纸牌又叫“碰和牌”。

与此同时,骨牌中也出现了一种“碰和”,将21种牌色每种五张合成一副。并且有了开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等规定。骨牌的这些打法和术语也由纸牌接受、继承下来。

大约到了清末,纸牌增加了东、南、西、北四色风牌(每色四张)。那时人们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称是从就餐时可以坐八个人得来的。用于打牌时总是面向一方,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两个人。逐渐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来玩的习俗,四人各坐一方。人们还从四方得到了启发,在纸牌中增加了东、南、西、北风,以及三元牌中、发、白。

后来人们发现在玩麻将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感到扫兴。为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又增加了听用。最初的听用只增加两张,逐渐发展增加为更多的张,直到发展为如今的麻将牌。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受到启发,渐渐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来就方便了。正宗的麻将牌从此开始。

麻将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麻将包涵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以及天文、历法。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以五行说为代表。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和方位相配分别为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而中国古人认为世界是天圆地方,所以白皮代表地,发代表提案。是天的颜色,发誓在人的最顶部,所以用发代表天。“中”既代表五行中的中方土,也代表天、地、人“三才”中的人。正是“中”的确定,使东、西、南、北、中和天(发)、地(白皮)共同构成了一个真正的天圆,这个天圆不是地球的圆,而是宇宙的圆。

一副正宗的麻将牌由六类42种图案组成的,其中有序数牌(含万、饼、条三种花色)108张,风牌(东南西北)16张,箭牌(中、发、白)2张,花牌(春、夏、秋、冬、梅、兰、竹、菊)8张。这种组合设计不是随意捏造的,而是来源于中国古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人朴素的宇宙观。

而麻将牌中的万、饼、索(条)3种花色,则分别反映了物质的存在形式,数字则代表了物质存在的数量。在中国古代思想中,3为基数,9为极数,所以万、饼、索(条)分别有9张。除了5和3、9外,12在古代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五行、五味、五脏、五色等和5有关的物质外,还有很多和12有关的,如12生肖、12时辰、12个月……这种思想在麻将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44是12的平方,108也是12的倍数。另外,在麻将规则中,规定每人抓13张牌,而13乘以4等于52,这正暗合了一年有52个星期的规律。

麻将牌中的每一张牌的图案设计都是有某种寓意,暗含了某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诉求。以“花牌”为例,人们通常采用梅、兰、竹、菊为图案。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被人称为“四君子”。“梅”表示高洁傲岸,“兰”代表幽雅空灵,“竹”象征虚心有节,“菊”则暗示冷艳清贞,表现了人们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也是对某种审美人格境界的向往,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而“中、发、白”3张牌就寓意着“中正”“发达”“纯洁”之意。事实上,与其说这些图案是源于设计者的聪明智慧,不如说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美学思想的自然流露和表达。

麻将游戏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游戏乃社会的产物,是文化的缩影。从文化角度言之,麻将规则,充分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渗透。儒学讲求公允平等,麻将本身于此也体现得较为充分。更为独到的是,在114张组成的一副牌中,每张牌身价平等、作用相同,相互间没有大小、主从、尊卑、好坏之分。儒学倡导的是“中庸之道”,教育人们在“忠恕”的原则下,加强人性修养,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从入局者的水平、心态和气势中都能反映出来。亦即牌品见人品。尽管牌桌上风云变幻,暗藏玄机,有的人却沉着冷静,处惊不变,胜不骄,败不馁;有的人急功近利,输赢未见分晓,自己先乱了阵脚。

麻将的游戏规则,集中折射出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四人两两相对,安坐桌前,依照顺序,分别取牌,既先后有序,又机遇相等。不同于西方扑克牌之二人结为一伙,相互配合,麻将是以个体为单位。吃牌时,上家先于下家,体现出中国先后有序的社会规则;上家可截下家,体现出“势”的显著作用。而下家也可碰吃,体现出在特殊情况下“弱势亦可战胜强势”的文化理念和变化莫测的世态国情。

麻将作为一种实战性很强的娱乐工具,要求游戏者还要有兵家的思想。在游戏中,如调张,疑牌不打,隔巡如生张等,都融入了兵家思想,至于在游戏中的猜牌估张等现象,无不体现了游戏者的斗智斗勇。通晓麻将的都知道,麻将的舍牌要根据牌面和牌桌上的变化来制定对策及战略战术,做到看上家、防下家、盯对家。“四四方方一座城,东南西北四个人”,两两相对,却是各自为战,在打麻将的过程中,人们之间互相防范,但在某一方做极大的牌时,另三家又可暂时联合起来共同阻止其得逞。这些特点和古代联众抗衡等兵家思想不谋而合。

有人说“麻场如战场”一点也没错。不似西方扑克牌之两两结对,阵线分明,麻将思维讲究既单打独行,又相互利用,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合而不同”的精神,也折射出国人阵线不明,兵无常法,忽视合作精神,强调个人作用的个性取向,折射出国人的处事风格与理念。

麻将看似简单易学,但如何打出智慧,何时可吃,何时可碰,何时喂吃,何时喂碰,有时甚至要故意放炮喂和,以避免更大损失,则可体现出技术之高下,学问之深浅。度势审时,当机立断,属高手一大功夫,绝非凡夫常人可精当掌握者。麻将的博弈,不是靠算计,而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取相应对策,亦即审时度势、善于做人,是一种智者的博弈。

中国麻将海外流行

早在上世纪20年代,麻将就从美国辗转传入欧洲,并曾短暂流行。百年过后,从荷兰开始,随着俱乐部的增多和各国麻将联盟的成立,欧洲人对麻将的热情正逐渐复苏。

1920年前后,美国商人J.P. Babcock把麻将从上海介绍到了美国。他写了一本小册子,统一了英文术语的规范,取麻将的英文名为“Mah-Jong”,并拥有版权。仅就美国的盛况来看,1922年131000多副麻将抢售一空,售价高达一副500美元,而现在一副上好的麻将也不过100美元;1923年的销售猛增到一百五十万副,当时美国有一千五百万人玩起了麻将,其中大部分是家庭主妇。

J.P. Babcock将麻将带入美国后几年,麻将又被传入了欧洲,1920年代,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兴起了麻将,甚至一些王室贵族也迷上了这项“中国国技”。

20世纪20年代,荷兰曾经成立过一个“荷兰麻将团体”的组织,不过由于对游戏规则的困惑不解,不久就解散了。“荷兰麻将团体”没落以后,荷兰人只会在家中与亲戚朋友或是小俱乐部中玩这项游戏,而不会与其他的团体联系比赛。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家名为“第一荷兰麻将社会”的俱乐部为他们早期的比赛制定了一系列的麻将规则,而这些规则基本上是以J.P. Babcock传到西方的规则为基础的。这项荷兰当时唯一的麻将比赛被称为荷兰冠军杯。随着比赛和俱乐部的增多,麻将在荷兰逐渐复苏,2004年,第二个正式的荷兰麻将组织才又成立,取名为“荷兰麻将联盟”。当时荷兰已有几十个麻将俱乐部,这个组织一成立就有120位成员,每年出版四次“麻将杂志”。“荷兰麻将联盟”旨在共同组织公开比赛,考察研究规则,推广麻将项目,为新的麻将俱乐部提供基础,并希望组织欧洲麻将锦标赛。目前,荷兰麻将联盟的正式注册会员已经增长至400多名,民间非注册玩家难以统计。

2005年,由中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丹麦、荷兰、匈牙利等各国麻将组织共同倡议下,“世界麻将组织”在北京成立。与此同时,2005年,欧洲麻将组织成立并举办了第一届欧洲麻将锦标赛,此后又相继举办了三届欧洲麻将锦标赛。首届欧洲麻将锦标赛在荷兰奈梅亨市召开,欧洲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第二届欧锦赛在2007年举办,这次比赛人数增加到了136名,冠军是丹麦人马丁。同年,欧洲还举办了第一届网络麻将大赛,当时的参赛选手有64人。2009年7月奥地利进行的第三届欧洲麻将锦标赛上,最终的参赛选手突破150人(152人),中国选手受邀请参赛,居然没能拿到一项冠军。为何外国人会迷上麻将?到中国比赛的丹麦软件工程师托夫特称,麻将的魅力在于机会率、组合,令每局牌都变化无穷,即使拿到一手烂牌,转眼间可以换成好牌。另一名玩家莱斯则认为,打麻将可训练分析思考能力,牌局中必须不断改变策略,以适应对手。他接着说道:“我很嫉妒中国人能够很自然地凭意识做到这一点。”

2010年,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在峨眉山举行,共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荷兰、丹麦、中国等17个国家共144位选手报名参加了比赛。比赛不设任何奖金,以“品”为等级进行选手等级划分,以牌艺和牌品来定位一至九级的不同等级。首世锦赛,中国代表团摘得了团体冠军,法国夺得团体亚军,丹麦获得第三名。

2013年,在法国图卢兹举行的法国麻将锦标赛中,中国高校联队获得第四名,曾引发国内全民吐槽。没想到,此番再次出征,中国国花队依然名落孙山。而另一支代表中国参赛的长安队也仅获得团体第39名。在此次参赛的51支队伍中,欧日联队获团体冠军。

世界麻将组织秘书长助理姚晓雷表示:“虽然成绩不好,但我们应该看到欧洲竞技麻将的发展非常迅速,他们用我们的规则打败了我们的选手,正好说明中国麻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工作初见成效。”

猜你喜欢

麻将荷兰
凡·高
中国麻将走红国外
真绅士
华南农业大学 教学楼里可以“搓麻”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
我家的小狗
“麻将迷”妈妈
枷锁 ——阿伦德(荷兰)▲
生日快乐
五名索马里海盗被引渡至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