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健君的“水”

2016-05-14

财富堂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墨美术馆当代艺术

外滩附近,一幢1930年代老建筑的一楼,正在展出艺术家张健君旅美近30年来首次回家乡上海举办的大型个展。引人瞩目的是名为“第一滴水”的系列作品。宽敞的空间,一幅幅尺幅巨大而色彩简约的作品显得格外惹眼:滴滴瞬间绽放的“水”,似水又不似水,给观者强烈的视觉震撼,叙说着艺术家多年漂泊于东西方文化河流上的美学思考。

被人誉为“理性绘画先锋”之一的张健君,擅长哲理思考。滔滔江水,潺潺溪水,乃至点滴水珠,都成为他寄寓艺术梦想和人生思考的载体。你不到展场无法想象他的“水”,运用架上绘画、装置艺术以及行为影像,他将人人熟悉的“水”演绎得酣畅淋漓。

他为何如此钟情于“水艺术”?“对水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人说‘水向东流,而美国人却习惯说‘水向西流,两者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关键是看你自己怎么来解读。”这是他的言说。那么,他的艺术材质对“水”是怎样表现的呢?你得去现场看。我看了展览有点吃惊:他的作品很少有过去作品里流露的焦灼、迷茫、挣扎,而今显得清澈、宁和甚至奇妙,无论构图、色块、材质等,所构成的艺术面目是清晰的、独特的。

我不由地想起1990年代。彼时,张健君以类似的画材和手法探索创作的一批作品,在虹桥一间画廊展出时被我邂逅。毋庸讳言,当时我觉得他的作品有些粗糙、生涩和怪异,时过境迁,他的修炼成果跃然于画面,娴熟的技艺和充分的自信,使得一幅幅画面以及影像、装置洋溢着生动的气韵。我不期然遇见一个30多岁美少妇正在展厅里耐心地给自己的孩子讲抽象艺术,此景让我百感交集:画家在变化,时代也在变化,抽象艺术的知音越来越多。

想当年,大约上世纪80年代,张健君以抽象画初登美展,竟受到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媒体的严厉批评,以致他从美术馆的体面职位被罚至“看门人”,后又被遣至工作间修理画框。但他并未一蹶不振,艰难的困境并未磨损他探索抽象艺术的意志,他暗暗给自己鼓劲,为了理想,一个人可以做王子也可以做乞丐。凭着这股不甘落魄的精神,他在单位用匠心将一只只画框钉得坚固美观,在家里则坚持不懈地创作,在画友间也继续发表自己的态度和主张。

命运垂青有准备的人。沦为美术馆“二等公民”的他,于1984年得到洛杉矶威斯曼基金会董事长的垂青,“洋伯乐”慧眼识珠,以一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张健君的综合材料抽象画《永恒的对话》,创造了当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天价”纪录,也让张健君对自己的创作探索倍添信心。1987年,渐渐走出低谷的张健君拿出一批新作在美术馆办展,令同行刮目相看。同年,他又收到纽约洛克基金会亚洲文化协会的邀请,作为访问学者赴美研究和创作。

纽约是世界现代艺术的大本营。张健君抵达纽约的翌日就急不可耐地去MOMA看展。大量的现代艺术给了他丰富的滋养,反过来又促使他回望和审视自己的文化本源。身处异国文化的包围,张健君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说:这种感觉就好比是“远看成岭”,在国内的时候往往会注意观察“山体”的很多细节,但在保持一段距离,特别是在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比后,就能发现整个状态,更全面地理解了中国悠久文化中精神层面的东西。

张健君在纽约大胆尝试雕塑、装置、影像,却也不放弃架上创作。偶尔的一个机会,他从“水”里突然悟到了什么,随即开始酝酿“水”系列创作。他在美国的第一件装置就叫《水》,由水墨、纸、水、木炭、玻璃缸以及书法大篆组成……

如今,张健君既搞创作,也在大学任教。他给学生讲述“西方当代艺术”以及“中国水墨艺术”,在创作上则试图将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水墨进行交融,以表现自然与生命的张力。从他的个展里,我感受到了一个横跨东西方文明的华裔艺术家的境界和意趣。

猜你喜欢

水墨美术馆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水墨
水墨人物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当代水墨邀请展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