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洋政府财政部印刷局的一次工潮

2016-05-14陈凯

百年潮 2016年5期
关键词:局方工房总长

陈凯

1916年3月4日,北洋政府财政部印刷局工人因工资、福利问题,引发了一场自发工潮,震动京城。京师步军统领江朝宗率军警官长及士兵、警察等千余人进厂镇压,抓捕工人。至当晚6时,工人陆续散尽,而军警则仍留下近200名在局内巡查防范,直到11日才全部撤离。

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朝廷批准户部(后改称度支部)创建印刷局,准备统一印刷、发行钞票,控制财政;同时,也为用纸币取代沉重的银两,方便市场货币的流通。于是选定北京外城西南的白纸坊原“工部火药局”旧址建厂,不惜重金引进美国机器设备并聘请美国技师,建成在当年属世界一流的印刷局。宣统三年(1911年)生产出钢板凹印“大清银行兑换劵”,揭开了中国印刷技术领域新的一页。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批“大清银行”纸币则落得个胎死腹中,没能够发行流通。印刷局也随着国家政局历史性的大变动,归属于北洋政府财政部管辖。

财政部印刷局因其业务的特殊性,管理严格,但工资收入也高于其他行业工人,技术要求最高的“钢板课”,组长、技士月工资78至150元,技手48至120元,艺徒7.5至30元。一般课组长月工资24至78元,领班、工匠12至45元,工徒6至10.5元,新入厂工徒4.5元。不过,挣到百元以上高收入的技术工人仅占2%左右,月工资10元左右的则占70%以上,这是由于新工人众多所致。民国初年,虽然时局动荡,但北京的物价却相当低廉,1911年至1920年,大米三分一斤,白糖五分一斤,猪肉0.10至0.11元一斤。20世纪20年代,一个四口之家,每月伙食12元便足可维持小康水平。因此,印刷局大多数工人生活比较稳定,但作为出卖劳动力的工人,毕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早在1912年春,财政部印刷局就开始有少数进步工人参加了社会上的“印刷同业进化会”组织,开会研究过“要团结、要组织、有话就说,研究技术,改善生活”等问题,为时不长,便不再活动。同年6月,又有部分工人在厂外集会,成立了印刷局“工务急进会”,入会者猛增至300余人,占当年全厂员工总数的3/4。这就成为1916年工潮的组织基础。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家并未统一,军阀割据,政局动荡,财政总长一职不断变更。大总统袁世凯的老部下周学熙于1912年8月应召,受命出任财政总长,1913年5月因故辞职。1915年3月至1916年4月,周学熙再次出任财政总长。

工潮的爆发有个前因,1914年,由于生产繁忙,工人加班增多,当时规定每加班三小时为半个工,六小时为一个工,每月结算发薪时,工人所得的加班费出现了比正常工资还多的情况。财政部鉴于开支增大,强令取消加班,改用延长每日劳动时间、减少休假来解决完成生产任务问题。即把每日八小时工作制改为十小时,每周工休一次改为每两周工休一次,这自然是关系每个工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当1914年12月25日局方贴出布告后,立即遭到全局工人的一致反对,纷纷起来提出质问、抗议,乃至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印刷局局长张德薰不得不于当月30日再次张贴告示,暂缓延长工时的改变,仍按原工作时间的制度执行。后经张德薰与财政部多次商讨,财政部终于撤回了改变作息时间的饬令。工人为争得劳动休息权的抗争获得胜利。这些都是周学熙第一次出任财政总长辞职后发生的。

转眼进入了1915年,张德薰于春节前夕,根据上年业务盈余情况,呈报财政部拟向员工颁发“奖金”,拟定员司奖予月薪两个月,工人奖予月薪一个月。而财政部批准“员司按一个月薪水,组长、匠徒、夫役按十日工资计算发给”。周学熙于1915年3月再次出任财政总长,4月,在他的主持下,财政部制定了《官营员司奖励章程》,张德薰参照章程,规定局内不足六元月薪的工徒,三个月调升薪资一次,其他员工半年增加薪资一次,年终凡有盈利还可分得“花红”等办法,工人对此当然表示满意。

然而,张德薰于1915年6月14日率相关人员赴美进行业务考察,财政总长周学熙派曾担任过印刷局总办的陈秉鉴来此主持局务。张德薰于当年9月归国,10月调任奉天造币分厂厂长。于是,陈秉鉴正式主持局务,接任局长。他参照张德薰考察美国的管理经验,实行了不少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实行员工进厂要通过三道关卡,上班摘挂名牌,迟到不准进厂,工作疏忽,不服指挥……轻则罚扣工薪,重则除名。仅1915年7月至12月,就开除了191名工人,记大过、扣罚工资达347人,这些举措已然引起工人们的强烈不满。

1916年3月初,春节已过,加薪、分红的事杳无消息,以厂内工人最集中的印刷、完成两课为中心,自发地联合起来,由李凤宝、王梦兰等几名热心、勇敢的工人带头,仿照封建时代百姓向官府写“联合禀”(也叫“藏头单”)的办法,由参加讨薪的工人,在一张呈文纸上围成一个圆圈签名,使官府没有办法找出带头的发起人。

经过一番准备、串连,印刷课200多名工人于3月3日开始怠工,聚集在更衣室商讨如何进一步行动。此时工务课长褚克明来工人中探听情况,被工人围住质问奖金、分红问题,褚表示同情工人处境,将向局方转达,并在工人强烈要求下,承诺次日给予答复。而当天实际已停工约一小时。

3月4日,因不见褚克明答复,工人们情知有变,便要求直接面见局长。下午2时开始停工。殊不知局长陈秉鉴已于是日清晨通报警察署,要求出警镇压,并附有擒拿17名工人的名单。下午1时,外右四区警察分署署长郑淑伦带领47名警察来到印刷局,在同局长接头后,即布置部分警察封锁厂内各条通道、各工房出入口。同时,派人到各课讲话,恫吓工人“勿听蛊惑”。又以“参观”为名到东楼工房,假借“约谈”,招完成课组长韩广利等三人到稽查课软禁了起来。继而到西工房“约谈”印刷课组长张玉林等人。此时工人们见来势不善,阻止警察进入工房,并齐声说:“我们没有代表,要去一块儿去!”郑淑伦见诱捕无效,便下令强行抓人。在双方对峙、争执中,工人马庆云的嘴部被警察的刺刀挑破,当即激起工人们的强烈愤怒,一时间,夺枪、抄工具、拆下机器上的铁棍同警察搏斗;砖块、茶壶等纷纷由窗口抛出,许多玻璃被打碎,警察纷纷退却,工人们紧追至稽查课门口,将郑淑伦团团围住,郑淑伦下令鸣枪示警,工人们不得不退回工房。在混乱中,有几名警察被打伤。

于是,陈秉鉴以夸大的“纵火烧局,全工反抗”“乱党滋事,力不抵众”为由向警方告急,以致引来上千军警进厂镇压。然而,江朝宗等在现场看到的并非接报所称“纵火烧局”等严重情况,担心事态扩大将更激怒工人,于是先放出一批工人,并胁迫223名工人到稽查课签名,同意继续上工。这一天11名工人先后被逮捕,另有不在名单内的六名工人,因当场与警察抗争、搏斗而被捕。此外,还有列入名单的六名工人,因不在班或事先避走,警察署下令通缉。

3月6日,印刷局恢复生产,局方贴出布告宣布开除为首的17名工人,同时,致函京师警察厅,称工人“互相煽惑,聚众演说,结合团体,以鼓众心”,“声势嚣张”,要求严惩;对未捕到的工人“迅予缉拿到案,一律惩办,以免漏网”。在警方抓捕的工人中,有六人因不在名单,次日即行开释,另11人一致申诉工人不过是要求分红、加薪,且都是局方规定,并不违法。警方找不到判罪证据,又怕调集重兵、小题大做,被张扬出去,反而会使局面难以收拾。最后,警方以判处罚工一至三个月,由教养局执行交差了事。在这些工人被关押期间,他们的亲友以其本人有病、家有供养老人等理由要求提前释放,却未获批准。

这场工潮的爆发,本身是因局方食言,不按承诺兑现分红、加薪所致。事件发生后,局方迫于压力,更因自己理亏,不得不于3月18日补发了“花红”,5月又落实了加薪。局长陈秉鉴的顶头上司、财政总长周学熙在4月辞职,陈失去了周的庇护,因此在当年6月被免职。(编辑 黄 艳)

(作者是天津师范大学退休教师)

猜你喜欢

局方工房总长
C919机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 民航上海审定中心签发大型客机首个型号检查核准书
四十感怀
Y12F飞机噪声局方并行试飞适航审定技术
《日本藏西夏文文献》收录汉文刻本《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残片考
新动工房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2015 年我国城轨交通线路概况
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跨悬索桥